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也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是世界一大難題,大家也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是一個禮儀之邦。
在古代的時候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接受的教育也不多,但是他們大部分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但是在現在的社會我們會發現一些家庭由於溺愛孩子,疏於管教,導致孩子變壞的案例比比皆是。我認為那些古人們在經過日積月累,和千百年來總結的禮儀經驗在這樣的家庭是看不見的。同時我也認為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還流傳着《弟子規》、《禮記》等關於長輩和晚輩相處的方式方法的書籍,這些書籍其實還是被很多人認可的。
俗語說,最親不過父母,最近不過兄弟,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我們最親的人,是血緣關係最近的人,說道這裡我想說一句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言母奸”這句俗語說得就是在過去,他們是如何來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那麼對我們現在的人有沒有什麼警示或者說引導呢?
1. “子不言父之過”這句話很容易理解,說的就是子女不能談論父親的過錯。我們都知道在過去,估計講究的是“三綱五常”,這裡解釋一下什麼是“三綱五常”三綱:指的是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所以在古人的家庭里,父親 地位是很高的,作為子女是需要無條件服從父親做出的決定和所做的事情,即使這個決定是錯誤的,或者做的事也不正確的,作為子女是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談論,如果違背了是會被人指責為不孝,是會被人罵的。這裡都體現了一個孝道。當然現在已經不會這樣了,但是如果從孝道的觀念來講那是符合的。
就我們現在的父母會受到認識方面的局限,可能難免會做出一些不正確的決定,和一些錯事的時候,我認為作為現在的子女不需要和老人們一般計較,也不需要當面去頂撞他們,更不能耿耿於懷或者在大庭廣眾之下去指責他們,這些都是不孝的行為,我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子女們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去爭辯個對錯真的沒有任何的意義。誰贏了傷害的都是彼此之間的感情,盡量包容他們,你們說對嗎?
2. “女不言母奸”這句話和“子不言父過”意思差不多的,但是這裡的“奸”是“投機取巧”的意思不是那種下流的意思,說得就是女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母親一些投機取巧的行為,不靠譜的行為,也不應該大聲指責,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去委婉的體現,畢竟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樣也提出一種孝道。
其實我們都是食人間煙火之人,都會犯錯,就算是聖賢之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縱觀全局,為家庭和睦,不要用一些過激的方法去處理父母們的錯誤,用平常心去看,通過別的方式方法去告誡他們,父母們畢竟是長輩,是生你養你的最親近之人,你犯了錯事父母們可以用愛去包容你們,那麼他們做錯了你們也應該用愛去原諒他們,彼此都讓一步,都多承擔點責任,讓家庭和睦,萬事才能興旺,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