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復學,父母往往會緊張、焦慮,其焦慮程度取決於父母對於孩子有可能重新退回家裡的接納程度。如果父母已經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並且已經完全做好了心理建設,就算孩子退回家裡躺平,父母依然能夠接納孩子的現狀,此時,父母就不再表現出過度的焦慮。當然說易行難,對於沒有經過系統學習或者學習時間不長的父母來說,很難達到這樣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父母要想做到不焦慮,可能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一是,之前,孩子就已經有嘗試過多次復學,但是不成功,父母因此獲得一種習得性無助。對於孩子的復學不再抱什麼希望,心想着“能成就成,不能成就這樣養着吧”的一副不以為然的心態。此時的父母一般不會再像孩子初次復學時那樣表現出強烈的焦慮癥狀。
二是父母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從心底里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不宜過多干涉。孩子能夠復學就鼓勵孩子,不能復學也接納,父母不再焦慮,只負責做好父母該做的事。此種狀態下的父母是極能夠幫助到孩子成功復學的。
所以,面對孩子的復學,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焦慮了,孩子也一定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焦慮,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那麼有些父母會說“我也知道不要焦慮,可我就是做不到啊”!是的,確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那麼該怎麼辦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入手:
第一、系統學習家庭教育。
學習家庭教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信任孩子、挖掘孩子任何的閃光點,打心眼裡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孩子不可能就這樣放棄自己的人生,孩子現在的狀況只是暫時的,遲早會走出來。因為人、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是:有日出就一定有日落;有黑暗就一定有光明;有高潮就一定有低谷……一個人不可能長期處於黑暗和低谷中,一定也有迎來光明和高潮的時候,當父母認識到這些的時候,心裡的焦慮自然會緩解一些。
第二、從內心覺察焦慮情緒。當焦慮來臨時候,總共分四步去覺察:(1)覺察到自己有了焦慮情緒:“哦,我現在開始焦慮了!”(2)深挖焦慮的來源:“我為什麼會焦慮?”(擔心孩子到底能不能去學校?孩子會不會又退回到家裡?孩子在學校碰到難處該怎麼辦……)(3)蘇格拉底式發問:“孩子去不了學校已經是真實的了嗎?有什麼證據證明孩子去不了學校?憑什麼我就一定要求孩子去學校?在孩子狀態還不好的情況下要求去學校難道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孩子去不了學校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嗎?”(4)轉念:“最壞的結果就是孩子去不了學校,繼續在家躺平,只要我繼續理解、接納、鼓勵、欣賞孩子,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走出來的!”
第三、自嘲式放鬆法。與自己的心裡來一場自嘲笑式的對話:“我的孩子就算不去上學又怎麼了?孩子並不見得比別的孩子差,孩子身上的優點可多着呢,還有比我的孩子情況更糟糕的孩子呢……”但是請記住,我們可以自嘲,但絕對不能自暴自棄,更不能放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