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份,都有一批孩子進入校園,這時候的幼兒園簡直就是哭的海洋。
● 有些孩子家長一走就開始哭;
● 有些孩子聽到別的小朋友想媽媽哭也哭;
● 上課哭,上廁所哭,吃飯哭,午睡也哭……
為何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鬧?孩子哭鬧又該怎麼辦?接下來多妹給各位家長分析一下。
孩子為什麼會哭鬧?
01
分離焦慮
剛入學的孩子哭鬧,很大一個原因是分離焦慮所致。
“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而引發的焦慮、不安、傷心的情緒,多發生於學齡前期。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進入到陌生的地方,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焦慮。
02
觸覺敏感
孩子哭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觸覺敏感。觸覺是神經組織的重要營養,當皮膚被撫摸擠壓時,會使血清素活性分泌增加、腎上腺皮質素分泌降低,帶來身體的舒適感,同時調節情緒。
當孩子觸覺發展失衡,大腦的辨識度不足,情緒就容易不受控制,同時對環境的防禦性較高。在無法辨識周圍環境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會產生焦慮、緊張,甚至哭鬧不止、不適應。
觸覺敏感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
● 膽小愛哭、孤僻敏感、不喜歡被人觸摸;
● 害怕人多的地方、人際交往能力差;
● 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
● 愛吃手、咬指甲、咬嘴唇、甚至咬人;
● 挑食、偏食厭食、不愛吃菜、水果等;
● 不愛洗臉洗頭洗澡、不愛刷牙;
● 經常踮腳尖走路、注意力差等等。
根據孩子觸覺敏感程度的不同,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間也會有不同。有的孩子第一天就開始哭,哭幾天就不哭了;有的孩子剛開始沒有哭,過了幾天或者兩周才開始哭;有的孩子哭了一個月也開始不哭了;也有孩子一年了依舊不想入園……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經歷分離,這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家長要用樂觀、堅定的情緒來感染孩子,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6歲是孩子性格的發展期,而觸覺影響着孩子的性格、情緒和心理。所以家長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重視對孩子觸覺的刺激,從根源改善孩子哭鬧問題。
日常生活中這樣做 >>>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幫助孩子發展觸覺:
☑ 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玩玩泥土和沙子,增加觸覺感受;
☑ 洗澡時,用不同材質的毛巾,刺激孩子的感覺;
☑ 孩子的衣物,可以減少使用柔順劑;
☑ 多擁抱孩子,用穩定的情緒對待孩子,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 用按摩刷或不同軟硬程度的刷子在孩子身上以一定力量來回刷,可以先後背、再四肢、再前胸,讓孩子感覺到癢但可忍受。
提升觸覺的小遊戲 >>>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在家裡進行一些親子互動的小遊戲,來刺激孩子的觸覺:
01
/ 猜字
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用手指在其手心或後背任意寫一個數字或簡單的漢字等,讓孩子來猜。
02
/ 蒙眼取物
在桌子上擺放不同形狀的積木或物品,蒙上眼睛,讓孩子雙手放在桌子上,家長下達指令,讓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來。
03
/ 卷壽司
用大毛巾,將孩子捲起來。為增加趣味性,可以用“一、二”或“卷、卷,卷壽司”等話語來分散孩子的緊張壓力。孩子被捲起來後,再放在墊子上,輕輕滾動或往下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