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月,孩子還在哭鬧?可能是觸覺敏感

2022年09月29日16:54:34 育兒 1179

每年九月份,都有一批孩子進入校園,這時候的幼兒園簡直就是哭的海洋。

● 有些孩子家長一走就開始哭;

● 有些孩子聽到別的小朋友想媽媽哭也哭;

● 上課哭,上廁所哭,吃飯哭,午睡也哭……

為何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鬧?孩子哭鬧又該怎麼辦?接下來多妹給各位家長分析一下。

開學一個月,孩子還在哭鬧?可能是觸覺敏感 - 天天要聞

孩子為什麼會哭鬧?

01

分離焦慮

剛入學的孩子哭鬧,很大一個原因是分離焦慮所致。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而引發的焦慮、不安、傷心的情緒,多發生於學齡前期。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進入到陌生的地方,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焦慮。

02

觸覺敏感

孩子哭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觸覺敏感。觸覺是神經組織的重要營養,當皮膚被撫摸擠壓時,會使血清素活性分泌增加、腎上腺皮質素分泌降低,帶來身體的舒適感,同時調節情緒。

開學一個月,孩子還在哭鬧?可能是觸覺敏感 - 天天要聞

當孩子觸覺發展失衡,大腦的辨識度不足,情緒就容易不受控制,同時對環境的防禦性較高。在無法辨識周圍環境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會產生焦慮、緊張,甚至哭鬧不止、不適應。

觸覺敏感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

● 膽小愛哭、孤僻敏感、不喜歡被人觸摸;

● 害怕人多的地方、人際交往能力差;

● 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

● 愛吃手、咬指甲、咬嘴唇、甚至咬人;

● 挑食、偏食厭食、不愛吃菜、水果等;

● 不愛洗臉洗頭洗澡、不愛刷牙;

● 經常踮腳尖走路、注意力差等等。

根據孩子觸覺敏感程度的不同,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間也會有不同。有的孩子第一天就開始哭,哭幾天就不哭了;有的孩子剛開始沒有哭,過了幾天或者兩周才開始哭;有的孩子哭了一個月也開始不哭了;也有孩子一年了依舊不想入園……

開學一個月,孩子還在哭鬧?可能是觸覺敏感 - 天天要聞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經歷分離,這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家長要用樂觀、堅定的情緒來感染孩子,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6歲是孩子性格的發展期,而觸覺影響着孩子的性格、情緒和心理。所以家長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重視對孩子觸覺的刺激,從根源改善孩子哭鬧問題。

開學一個月,孩子還在哭鬧?可能是觸覺敏感 - 天天要聞

日常生活中這樣做 >>>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幫助孩子發展觸覺:

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玩玩泥土和沙子,增加觸覺感受;

洗澡時,用不同材質的毛巾,刺激孩子的感覺;

孩子的衣物,可以減少使用柔順劑

多擁抱孩子,用穩定的情緒對待孩子,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按摩刷或不同軟硬程度的刷子在孩子身上以一定力量來回刷,可以先後背、再四肢、再前胸,讓孩子感覺到癢但可忍受。

提升觸覺的小遊戲 >>>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在家裡進行一些親子互動的小遊戲,來刺激孩子的觸覺:

01

/ 猜字

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用手指在其手心或後背任意寫一個數字或簡單的漢字等,讓孩子來猜。

02

/ 蒙眼取物

在桌子上擺放不同形狀的積木或物品,蒙上眼睛,讓孩子雙手放在桌子上,家長下達指令,讓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來。

03

/ 卷壽司

用大毛巾,將孩子捲起來。為增加趣味性,可以用“一、二”或“卷、卷,卷壽司”等話語來分散孩子的緊張壓力。孩子被捲起來後,再放在墊子上,輕輕滾動或往下壓。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