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會給自己很多的借口,導致自己碌碌無為,還總覺得是這樣那樣的客觀條件限制了自己。其實是自己限制了自己。
原因是從小就被養育和教育磨去了勇氣。
小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多犯錯,通過犯錯來讓他自己得到體驗和領悟,找到對的方法。
而不是父母努力地確保他們每一步都萬無一失,甚至強求他們不許犯錯。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會出現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畏難情緒。
而且你還常常不知道是自己在畏難。
比如你想做一件事情, 但是一直沒有行動,或者開了個頭而沒有推進,你會說這個原因那個原因,你也真的覺得很無奈。
但是你不知道底下是你的畏難情緒在作祟,然後你自己創造了那麼多障礙。
畏難情緒重的人,會有兩個特點,或者是拖延,或者是追求完美。
拖延也是因為不能承受失敗,追求完美更是。
但是在你拖延的過程,和追求完美的過程,都會對你造成持續的消耗。
你並不是能量低,而是把所有能量消耗在了拖延時的焦慮不安中,和追求完美的自我懷疑中。
帶有這兩個特性的人,就會顯得行動力非常弱,因為四肢已經分配不到力量,力量全部被優先級別的頭腦佔用了。
有畏難情緒的人,需要學會在行動中調整和進步,而不是準備充分再開始。
比如你想寫一個文章,想錄一個視頻,你一直構想着如何如何弄才好,結果永遠產不出一段文字,永遠拍不出一個視頻。你打開編輯器就開始寫,打開攝像頭就開始錄,反而一切就開始運轉起來了。
你先開干,可能一開始雜亂無序,你在雜亂中慢慢找出譜來,更容易。比如我沒動手寫字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開始寫,一開始也不知道寫什麼,寫着寫着在文字中找到了可以整理出來的一段中心思想,文章就出來了。
有畏難情緒的人,是因為從小被貼了太多的標籤。
你為什麼會覺得這難,那難。因為你小時候沒有體驗過這這那那帶來的成功的感覺,然後做點什麼,一做不好就被貼了標籤,你這不行,你那不好。沒有大人告訴你,做錯、做不好是可以的,這是達到“好”的過程,走走這個過程,會讓讓你達到“更好”。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不要害怕犯錯。如果你觀察孩子,已經養成了非常害怕犯錯的習性,給孩子重新輸入類似於“你可以犯錯”、“犯錯會幫助你做對”這樣的指令,給孩子的思想和信念解綁。
但是這個思想解綁,不是哪個父母都能做到的。因為很多父母本身就非常害怕犯錯。所以為什麼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覺醒。只有父母覺醒了,拯救了自己,才可能去給孩子解綁,去喚醒孩子。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願你自由如風,無畏去愛。
我們的身體已經在遵循各種各樣的必要的社會規則,除此之外,任何無奈、束縛和艱難可以說都是我們的思想被套上了小鞋,所帶來的。
所以,願你自由如風,無畏去嘗試一切可能豐富和強大你的生命體驗。
.END.
往期文章推薦:
財富故事:妻不安財不來,應怎麼看待老婆和兄弟義氣之間的矛盾?
金錢道:溫柔聚財,貧窮使人僵硬麻木,身心柔軟下來,財運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