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教育最大的危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2022年09月14日16:27:25 育兒 1019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教育最大的危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 天天要聞


在孩子想要放棄時,要幫他學會堅持,這才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教育最大的危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 天天要聞

01

“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嗎?”

一天:

孩子:我不想學跳舞了?

父親:為什麼?

孩子:跳舞太累了,每天都要練基本功,我想學唱歌。

父親:好,那學你喜歡的。

一個月後:

孩子:我不想學唱歌了。

父親:怎麼了?

孩子:唱的嗓子都啞了,還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

父親:算了,孩子還小,這個年齡就該玩,爸爸媽媽不逼你。

十年後:

老師:我們要舉行元旦晚會,每人都要報名一個節目。

孩子:老師,我什麼都不會。

老師:那你負責掃掃地,打掃一下衛生吧!

父親:元旦晚會很精彩,怎麼沒見你表演節目呢?

孩子:我什麼都不會,怎麼上台啊?你們當初怎麼沒給我培養個興趣愛好呢?

父親:當初是你自己不願意去了,怎麼能怪我們沒培養你呢?

孩子:我不願意學,你們就不讓我學了?我年紀小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嗎?

父親頓時語塞。

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對話。

怎麼培養孩子的興趣?

是“尊重”孩子的意見,還是到最後被孩子埋怨呢?

02

“為什麼當初沒能逼孩子一把?”

據說,99%的孩子都對父母說過:我不想學習了。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不止99%的孩子不想學習,就連99%的大人也不想學習。

比起“熱愛學習”,可能“厭學”才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但是,我們能因此“尊重”孩子的意見嗎?

不能!

因為這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但是孩子還小,哪懂這麼多道理?

孩子只看得見眼前的快樂,根本不知道不學習的人,將來會吃多少苦,經歷多少磨難。

如果這個時候,連我們都輕易地讓孩子打了退堂鼓,孩子很可能會在將來後悔,後悔當初的自己為什麼沒能咬咬牙堅持下去。

我們也會自責內疚,為什麼當初沒能逼孩子一把?


03

孩子沒有長遠目光,但父母要有

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J·赫爾曼,用計量經濟學證明了:

投資孩子早期教育的回報率是最高的。


對0-3孩子投資1元,有18元回報;3-4歲投資1元,有7元回報;小學階段投資1元,有3元回報;大學裡,投資1元只有1元的回報;


賭王的兒子何猷君,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有人說:何猷君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鑰匙”的天之驕子,一輩子吃喝不愁。

可是他沒有選擇享受,沒有整天聲色犬馬、燈紅酒綠。

他選擇了努力學習,考上美國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學院,還取得了碩士學位。

何猷君不僅成績優秀,待人還和善,與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完全不一樣。

這樣的孩子是怎麼教育的呢?

何猷君的父親常說:


“我教小朋友要用功,財富不一定能跟你一輩子,但是知識永遠受惠。”


孩子,等你長大之後,你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比賺錢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一個人精神世界。

努力學習,豐富內心世界,是幫助你塑造自己更好的修養和品格,成就更好的自己。

04

孩子沒有專註力,但父母要有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上萬塊的興趣班,到最後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一位孩子考上清華的媽媽告訴大家:“輔導孩子作業時,我就陪着他,與孩子一起學習。”

有些家長會說:“我也陪了呀,孩子一寫作業我就在旁邊看着。”

先問一下各位家長,你是否做到了以下幾條?


孩子做作業時,你不大聲看視頻?孩子溫功課時,你不放肆刷抖音?孩子在複習時,你不去聚會不去玩?


很多家長也陪孩子做功課,但只是形式上的陪伴,實際上孩子有多少功課、功課的難度如何,家長心裡也沒底。

孩子不想學習,根本原因是遇到困難,越學越挫敗,越挫敗越喜歡想別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惡性循環。

而家長只需要做到一點:每晚陪他解決當天所學的東西。

每天問問孩子:


今天每一科有多少作業?每科作業的難點在哪裡?孩子想怎麼入手?孩子想從哪一科開始?


如果孩子的狀態很飽滿,那麼就從最難的科目先做,先難後易,提高做作業的效率。

如果狀態很疲憊,那就先做些機械的作業,不需要太費腦的,等孩子進入狀態,再加插難度大的。

在這個過程中,只跟孩子提一個要求,那就是專註。

這半個小時做這部分作業,專心做,做完了放下,做別的。

也沒有回頭時間給你改動,想好了再做,做完了也別急着做下一課,專心檢查。

05

孩子沒有自制力,但父母要有

羅曼·羅蘭曾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念。

如果從小父母就不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信念,那長大後,誰還能幫他呢?

楊易高考時以理科狀元的桂冠,考入清華大學,本科、碩士都念清華大學。

比學歷更耀眼的是:2018年1月,楊易在一檔雲集了無數學霸的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脫穎而出,一路殺入12強,又以幾乎零失誤的成功率幫助所在的團隊奪冠,自己成為本屆比賽的冠軍,最終獲封“腦王”榮稱。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教育最大的危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 天天要聞

“我不想學了”這句話,我們的“全球腦王”楊易也曾經跟自己的媽媽說過。

“當時我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晚上做課外作業的時候看到鄰居孩子聚在一起玩足球,而我當時做一道數學題目,已經錯了三次。”

“我就覺得很氣餒,我不想做這些額外的作業,我想出去玩足球。”

於是,他就跟他媽說:“媽媽,我不想學了。”

後來吃晚飯時,楊易的媽媽說了這麼一段話:


“一道題不會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時間學一下才能學會的。如果你不學,考試或者比賽的時候遇到這道題目,你就只能想,我當時本來可以學會的,我本來可以考100分的,你想這樣嗎?”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教育最大的危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 天天要聞

人生的痛苦和遺憾,往往不是源於“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如果楊易媽媽當時沒有對孩子嚴加管教,哪裡還有現在的“腦王”呢?

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的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小時候也想過不學習了。

但父母一直讓她堅持,她咬牙堅持了。

直到今天,她出口成章、知性優雅,成了千萬人心中的知性女神。

她說感謝父母當年逼她學習。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如此——放棄很容易,但是堅持下來卻很難。

學什麼課不重要,教孩子從小學會堅持,培養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最重要。

好的學習習慣,會受用終生。

其實,只要稍稍留心觀察那些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就會發現,他們不是比誰更聰明,也不是比誰更富有,而是他們更加懂得堅持學習的道理。

別讓孩子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享受。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里有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馬上就有回報的立竿見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長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堅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過,對前一種人們常常趨之若鶩,對後一種人們卻避之唯恐不及。

這段話,既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每一個大人。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