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日本嬰幼兒養成(三)

2022年06月30日22:18:02 育兒 1167

在下一個孩子出生以前,多數嬰兒都不斷奶。近來政府在《母親雜誌》上提倡嬰兒最好在八個月上斷奶。中等階級的母親常有人照此實行,但還遠未成為日本人的普遍習慣。餵奶極符合日本人的感情。他們認為那是母親的最大快樂。逐漸採用新習慣的人們把縮短哺乳期看成是母親為孩子幸福而忍受的犧牲。他們同意新規定,認為“長期餵奶對孩子身體不好”,並批評不讓孩子斷奶的母親是自我放縱,沒有自制力。他們說:“她說沒辦法讓孩子斷奶,沒那回事”,“那是她下不了決心”,“她就是想讓孩子一直吃她的奶”,“是為了她自己快樂”。由於這種態度,八個月斷奶的習慣當然不可能普及。另外還有一個斷奶晚的實際原因。日本人沒有給剛斷奶幼兒吃特別食品的習慣。斷奶的孩子應喂以稀粥,但大部分是從吃母奶一下子就轉到吃成人普通食品。日本人的飲食中不包括牛奶。另外他們也不為嬰兒準備特殊蔬菜。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理由懷疑政府倡導的“長時間哺乳對孩子身體不好”是否正確。

嬰兒一般在能夠聽懂別人說話以後斷奶。在這以前,吃飯時母親抱着嬰兒坐在全家飯桌旁喂一點食物。斷奶後他們吃的食物量增多。這時,有些孩子還是要吃母奶,餵養就成了問題。對於有了下一個孩子而不得不斷奶的孩子來說,就更容易理解。母親不時地給他們吃點心,讓他們不要戀奶。母親有時在奶頭上塗上胡椒面。但所有的母親都嘲弄幼兒說,如果要吃奶,那就還只是個小娃娃。她們說:“看你表弟,他才是個大人哩!他的年紀和你一樣小,卻不要吃奶。”“瞧!那小孩在笑話你嘿。你已經當哥哥了還要吃奶。”兩歲、三歲,甚至四歲還玩媽媽奶頭的孩子一發現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走進來,就會突然放開奶頭,裝出沒那回事的樣子。

用這種譏笑的辦法敦促孩子早點成人,不只限於斷奶。從孩子能聽懂說話起,任何場合都用這些方法。例如當男孩哭鼻子時,母親就會說“你又不是個女孩子”,“要知道你是個男孩!”等等。或者說:“看那個小孩就不哭。”當客人帶小孩來串門時,母親就會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親客人的孩子。並且說:“我要這個小寶寶,我就喜歡要這樣聰明伶俐的好寶寶,你都長大了,還盡淘氣。”這時,她自己的孩子就會飛跑到媽媽跟前,一邊用拳頭打母親,一邊哭着說:“我不樂意,我不樂意!我不喜歡這個寶寶,我聽媽媽的話。”當一二歲的孩子吵鬧或不認真聽話時,母親就會對男客人說:“請給我把這孩子帶走,我們家裡已經不要他了。”客人也會扮起這個角色,並開始把孩子從家裡帶走。於是孩子哭喊着向母親求救,就像瘋了一般。母親看到嘲笑已完全達到目的,就和顏悅色地把孩子拉到自己身邊,並要求仍在抽泣的孩子發誓,今後再也不調皮。這種小型滑稽劇有時也演給五六歲孩子看。

嘲弄還有別的形式。母親走到父親的身旁對孩子說:“我不愛你,我愛你爸爸,因為你爸爸是好人。”孩子就萬分嫉妒,要把父親和母親分開。母親就說:“爸爸不像你,不在家裡亂喊亂叫,也不亂跑。”於是,孩子頓着腳說:“你撒謊,騙人!我並沒那樣做,我是好孩子。你不喜歡我嗎?”玩笑開夠了,父母相視而笑,他們不僅用這種辦法嘲弄男孩,也同樣嘲弄女孩。

這種經驗對培養日本成年人明顯害怕嘲笑和輕蔑是一種肥沃的土壤。我們無法肯定幼兒到幾歲時才懂得哪種嘲弄是拿他開玩笑,但他早晚會懂得的。懂得了以後,這種受人嘲弄的意識就與害怕失去一切安全與親密的恐懼感結合在一起。長大成人後受到別人嘲笑時,幼兒期的這種恐懼仍然留有陰影。

這種嘲弄之所以會在二至五歲的孩子心靈中引起更大的恐慌,是因為家庭確實是安全與自在的天堂。父親與母親之間,無論在體力上還是在感情上都有明確的分工,在孩子面前,他們很少以競爭者的姿態出現。母親或祖母承擔家務,教育孩子。她們都鞠躬如儀地侍候父親、崇拜父親。家庭等級制中的座次十分明確。孩子們知道,年長者有特權,男人有女人沒有的特權,兄長有弟弟沒有的特權。但是,一個孩子在他一生中的幼兒期間則受到家庭內所有人的嬌寵,男孩子尤其如此。無論是對男孩還是女孩,媽媽永遠是一個什麼願望都答應滿足的人。一個三歲男孩可以向母親發泄無名怒火。他對父親絕不表示任何反抗,卻可以對母親和祖母暴跳如雷,發泄受父母嘲弄以及要被“送給別人”的鬱憤。當然,所有的男孩不一定都脾氣暴躁。但是,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上流家庭,脾氣暴躁是三歲到六歲孩子的通病。幼兒一個勁地用拳頭打母親,又哭又鬧,極盡粗暴之能事,最後,把母親珍惜的髮髻弄亂。母親是女人。而他,即使只有三歲也毫無疑問是個男子。他甚至以粗暴發泄、無端攻擊為樂。

孩子對父親,他只能表現尊敬。對孩子而言,父親是等級制上高層次的代表。用日本人的常用術語來說,就是“為了訓練”,孩子必須學習對父親表示應有的尊敬。日本的父親幾乎比西方任何國家的父親都較少承擔教育子女的任務。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婦女。父親對孩子有什麼要求,一般只是用眼神示意或者只是講幾句訓誡的話。而且,由於這種情況很不常見,孩子們都立刻聽從。在工余時間他會給孩子做點玩具。在孩子早已學會走路後,父親才有時也抱抱孩子,背着他來回走動(母親當然也抱)。對這段年齡的幼兒,日本的父親有時也做些育兒的工作,而美國的父親一般都委託給孩子母親。

孩子可以對祖父母縱情撒嬌,雖然祖父母同時又是受尊敬的對象,祖父母並不承擔教育孩子的角色。雖然也有的祖父母因對幼兒教育鬆弛不滿,自己來承擔教養角色,但這畢竟會產生一大堆矛盾。祖母通常一天到晚守在孩子旁邊。而且,在日本家庭里,婆婆與媳婦爭奪孩子的事極為普遍。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可以獲得雙方的寵愛。從祖母的角度看,她常常利用孫子來抑制兒媳。年輕的母親要討取婆婆的歡心,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義務。因此,不管祖父母怎樣嬌縱孫子,媳婦也不能提出異議。常常是,媽媽說不能再給糖果吃了,祖母卻馬上又給,還要含沙射影地說:“奶奶給的點心沒有毒。”在許多家庭里,祖母給孩子的東西都是母親弄不到的,她也比母親有更多的閑暇陪孩子玩耍。

哥哥和姐姐都奉命要寵愛弟妹。日本幼兒在媽媽生下另一個孩子時,會充分地感到被“奪寵”的危險。失寵的孩子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時常親昵的母乳和母親的床榻就要讓給新生的嬰兒了。新寶寶誕生之前,母親會告訴孩子:這次,你會有一個活娃娃而不是“假”寶寶了,以後你就不是跟媽媽睡覺,而是跟爸爸睡了,而且把這說成似乎是一種特權。孩子對為新寶寶出生做的各種準備很感興趣。新嬰兒出生時,孩子通常都衷心感到激動和喜悅,但這種激動和喜悅很快會消失,一切都是早就預料到的,並不覺得特別難受。失寵的幼兒總想把嬰兒抱到別的地方去。他對母親說:“把這個寶寶送給別人吧。”於是母親回答說:“不,這是我們家的寶寶呀!讓我們大家都來喜歡他吧。小寶寶愛寶寶,你得幫媽媽照顧小寶寶,好嗎?”這種場面有時會反覆持續相當時間,母親對此似乎也不介意。在多子女家庭會自動出現一種調節辦法。孩子們會按間隔次序,結成夥伴,老大會照顧老三,老二則照顧老四。弟妹們也是與隔一個次序的兄姐親密。直到七八歲之前,男女差別對這種安排關係不大。

魯思-本尼迪克特

菊與刀:日本嬰幼兒養成(三)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 天天要聞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點擊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何曉金藥學部主管藥師1歲的小寶經常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後來有了依賴性,不用開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長前來諮詢,長期使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排便好嗎?其實,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緊急手段,不能長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道...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 天天要聞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你們總是這麼忙,我只是想讓你們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聲在佛山市圖書館的報告廳內回蕩,穿透了每一位在場家長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佛山市圖書館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幼兒園承辦的“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系列親子論壇活動舉行,一系列節目、分享和沙龍讓爸爸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禪城區中...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整個傳言的製造鏈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製造戲劇化、迎合想象,情緒太多,事實太少;對流量的慾望太多,對真相的堅守太少潑天的流量終於來到了山東菏澤。沉寂多時的菏澤南站,儼然成了賽博世界的風暴眼。用灰黃色藥片膜製造“物理濾鏡效果”的郭有才,成為當下的“頂流”,有傳言稱其一次直播有上百萬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 天天要聞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株洲頭條##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咯吱~咯吱~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磨牙,這可愁壞了6歲朵朵媽媽...是因為缺鈣嗎?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該打蟲了?相信這也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就來和我們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麼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