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2年06月29日22:04:20 育兒 1660

前幾天帶女兒逛玩具城,意外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年輕媽媽手裡拿着幾個奧特曼玩具,當著兒子的面訓斥身邊的丈夫:

“整天就知道買這些沒用的東西給兒子,家裡都一大堆了,錢沒地方花是不是?”

大庭廣眾之下,路人紛紛側目。

只見媽媽一臉怒火,爸爸弓着身子,面無表情。

雖然不知道這對小夫妻間究竟遭遇了什麼,爸爸犯了多大的錯,可媽媽毫不留情面的數落,讓我看到現在很多家庭相處中的悲哀。

孩子眼裡一切關於父母相處的模式,不該是這樣。

或許父母覺得在他面前互相攻擊、指責沒什麼,但事實上,這種行為造成的傷害,正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一生。


01三分拆台,九分傷害

《育兒大作戰》也有一對這樣的父母。

媽媽脾氣暴躁,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一見兒子練琴練不好就忍不住抬高音量。

只要媽媽稍微一嚴厲,爸爸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一邊出言替兒子解圍,一邊“批評”媽媽:“小孩子不是這樣逼的。”

不料,爸爸一番仗義執言,引來媽媽極大的不滿。

為了不讓爸爸干預自己的教育,媽媽甚至瞪大眼睛直懟過去“你能不能不要再發話了”。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這種情況遠不止出現過一次。

兒子找借口溜出房間放鬆一下,爸爸覺得沒什麼,還陪他一起看手機,有說有笑。

很快地,聞訊而至的媽媽硬是過來拉兒子罰站,理由是兒子撒謊騙了她,她氣不過。

面對爸爸的護子心切,媽媽乾脆把矛頭換一個方向,對爸爸嚷嚷:

“現在我在教育孩子好嗎?”

言下之意,是“爸爸閉嘴,別插手我對兒子的管教,你哪邊涼快哪邊乘涼去”。

其實,這對父母的做法,表面上看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一個希望兒子能保持高度自律,不落下學習,一個則不想兒子那麼辛苦,能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

可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指責對方教育的“不是”,深深刺痛了孩子脆弱的心。

身處在“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慌張、恐懼和割裂。

明明父母互相拆台,出發點都是他。

到頭來,受到一萬分傷害的,也是他。

韓非子說:

一家兩貴,事乃無功;夫妻執政,子無適從。

如果總覺得自己做得才對,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半,毫不客氣地拆對方的台。

這就是給家埋下了一個隨時會爆炸的隱雷,對孩子的成長,更是一種莫大的隱患。


02 父母對另一半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微博曾有一位網友問到:

畢業多年,我寧可選擇離家遠的工作,逢年過節也不想回家面對父母,我是不是不孝?

從他的分享中,發現原來他也有一對喜歡互相拆台,說對方壞話的父母。

小時候,只要爸爸帶他出去玩回家晚了,媽媽一定會“罵”爸爸,氣爸爸玩心重會帶壞他。

甚至會埋怨爸爸掙錢少,沒本事像鄰居那樣找到一份能養活全家的好工作。

雖然在媽媽面前爸爸往往都是忍氣吞聲認慫,但私下,爸爸會不停提醒他:

“別聽你媽的,沒讀過什麼書,整天像個總司令一樣指揮來指揮去。

我是脾氣好不和她計較,你有什麼事情也別老讓她知道,告訴爸爸就可以了。”

有段時間,他的確受不了媽媽的做法,試過和爸爸統一戰線,站在媽媽的對立面。

但稍微明事理了,他又覺得爸爸真和媽媽說的那樣不靠譜,連一點小事都解決不了。

究竟該信誰?又該選擇誰?

這種“二選一”的難題,成了他一路成長的困擾。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很想做到尊重父母,理解他們的處境,可一想到他們對彼此的負面評價,心裡也不自覺打起了問號,變得很難信任任何一方。

以至於離開家進入職場後,他對身邊的同事、朋友,總會心存疑問,不確定他們對自己是否真心,沒辦法完全敞開自己和別人相處。

都說父母對另一半的態度,藏着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來自任何一方對另一半的不尊重,勢必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

當孩子喪失了對父母的敬意和佩服時,他對親密關係、規則的認同感也會一點點消失,殆盡。


03 為另一半兜底,關鍵在這三件事上。

講到理想的家庭結構模式,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表示:

“夫妻倆親密並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如此一來,才能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係。”

這意味着,把另一半放在和自己一樣重要位置,尊重TA和愛TA,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想維護另一半的權威感,為TA兜底,關鍵就在這三件事上:

1、不當著孩子的面貶低另一半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喜歡在孩子面前暴露另一半的缺點,或強行拉孩子站隊,不過是希望自己多一個攻擊對方的機會,讓孩子看看對方的不堪。

但這麼做,無疑是逼孩子成為家庭戰爭的犧牲品,得不償失。

大人的事情,始終要學會用大人的方式解決。

教育孩子成長這條路上,另一半是唯一的戰友和同行者。

留點面子給另一半,就算不認同也請關起門來講。

語言上多一些尊重和得體,即便自己似乎“輸”了,最後贏的都是孩子。

2、不把問題推卸到另一半身上

每個父母都是臨危受命,第一次接到“教育”這個棒子,誰都有做得不夠好,不完美的地方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只要沒觸及底線,父母應該夫妻同心,想辦法一起面對解決。

孩子學習有困難,大家坐下來平心靜氣,看看能做點什麼幫助孩子;

家裡經濟遭遇危機,更需要大家擰成一條繩子,努力扛過去。

一味地把鍋甩出去,把問題歸咎到另一半身上,非但解決不了難題,還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

所以,懂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共同面對經營家庭遇到的林林總總,這才是高質量父母的做事之道。

3、多說肯定、讚美另一半的話

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蔣佩蓉女士在《佩蓉的媽媽經》中分享:

自從自己學會欣賞丈夫,表達對丈夫的肯定和認可後,不僅婚姻充滿激情,煥然一新,就連孩子也越來越懂得尊重丈夫,視爸爸為“英雄”。

在她看來,就算有些“甜言蜜語”聽起來很肉麻,自己也不大好意思說出口。

但自己懂得表達愛,願意說出讚美另一半的話,孩子會慢慢習慣,並且有一天,他們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另一半。

放寬心胸,主動發現對方的優點,當夫妻間注入甜蜜的潤滑劑後,造福的將會是一整個家。


正所謂,父母什麼關係,子女什麼命。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互相兜底。

只有爸爸好好愛孩子的媽媽,媽媽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彼此不拆台、不指責,孩子感受到的才是親密關係間的溫暖和愛意。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用自己對待另一半的好行為,合力樹立孩子成長的標杆。

在愛里長大的孩子,終有一天,定能收穫世界給予的特殊厚愛。



作者 | 哎呀媽,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圖片 | 視覺中國

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 天天要聞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點擊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何曉金藥學部主管藥師1歲的小寶經常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後來有了依賴性,不用開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長前來諮詢,長期使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排便好嗎?其實,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緊急手段,不能長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道...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 天天要聞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你們總是這麼忙,我只是想讓你們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聲在佛山市圖書館的報告廳內回蕩,穿透了每一位在場家長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佛山市圖書館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幼兒園承辦的“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系列親子論壇活動舉行,一系列節目、分享和沙龍讓爸爸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禪城區中...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整個傳言的製造鏈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製造戲劇化、迎合想象,情緒太多,事實太少;對流量的慾望太多,對真相的堅守太少潑天的流量終於來到了山東菏澤。沉寂多時的菏澤南站,儼然成了賽博世界的風暴眼。用灰黃色藥片膜製造“物理濾鏡效果”的郭有才,成為當下的“頂流”,有傳言稱其一次直播有上百萬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 天天要聞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株洲頭條##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咯吱~咯吱~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磨牙,這可愁壞了6歲朵朵媽媽...是因為缺鈣嗎?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該打蟲了?相信這也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就來和我們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麼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