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2022年06月28日23:17:34 育兒 1584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在紀錄片《幼兒園》中,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展現出了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孤立、排斥、哭鬧、爭吵。

從這部片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世界並沒有那麼單純美好,他們的“故事”與“事故”來得更加直接,“欺負”與“被欺負”是很多孩子的日常。

兒童社交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也認為:2歲半的孩子,就已經會利用身體優勢來嚇唬比自己小的孩子了,而孩子4歲左右,就會組成聯盟,找出承受力弱的孩子,嘲笑他是“愛哭鬼”、“尿床精”。

所以,在幼兒園、校園中,那些我們無法時刻照顧孩子的地方,時時刻刻都可能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如何應對校園霸凌、防止孩子被欺負,是每位家長都應該掌握的必修課。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會強調禮貌待人、不要惹事,即便孩子在外面吃虧、被欺負,當對方道歉時,也會立即替孩子回答“沒關係”。

殊不知,親子關係就在一次次的“沒關係”中,被推得越來越遠,孩子也因為一次次的“沒關係”,失去了人際交往的邊界感,變得懦弱、膽小,乃至於養成討好型人格。

閨蜜小莉為人老實,有次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鬧矛盾,被推搡了幾下,放學回家委屈巴巴告訴了她。

結果小莉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了“沒關係”,安慰孩子說“小朋友們鬧矛盾很正常,別放在心上,以後要和小夥伴們好好相處”。

可想而知,小傢伙對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滿意,後來孩子屢次三番被欺負,膽小的他不敢還手,直到有天哭鬧着不肯上學,小莉這才發現孩子遭遇了校園欺凌。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事實上,當小朋友受欺負時,如果父母一味地教孩子沒有原則地去原諒,很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即便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也不會告訴家長,久而久之,難免造成心理創傷,留下陰影。

孩子被欺負,“二流”父母會教打回去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時,都會說“我們不惹事,但真被惹了,也不怕事”。

於是當孩子被欺負時,就會教他狠狠地打回去,一旦孩子表示抗拒、反感,家長還會對其呵斥,覺得自家孩子太“慫”,頗有些“恨鐵不成鋼”。

然而,當遇到衝突時,我們真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有心理學家曾專門做過實驗,他們追蹤記錄了2583次孩子們出現摩擦後的處理方式,總結孩子們面臨欺負時,所做出的的不同反應,以及造成的不同後果。

結果顯示,高達80%的孩子在受欺負時,會退縮哭泣不會反抗,緊接着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欺負,20%的孩子被欺負時會還擊,還擊成功後幾乎不會再受到欺負,而還擊失敗的話,則會受到更嚴重、更頻繁的欺負。

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被欺負,恰恰是因為其具備某些“容易受欺負”的潛質,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溫和,根本無法打回去,家長一味地要求“以暴制暴”,只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還有些孩子習慣了“打回去”,會對衝突格外敏感,在與人進行人際交往時,也會習慣於以暴力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一流”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曾分享女兒“早早”在幼兒園被咬傷的經歷,她的做法就很有借鑒意義。

當時正是午休時間,小朋友們都在午睡,早早被同學咬傷,但並沒有哭,也沒有告訴老師。

因為她認為,對方是在和自己玩耍,哭聲會把小朋友們吵醒,告訴老師是在告狀。

聽到女兒的想法後,王小騫既心疼她的遭遇,又感慨她的善良,溫柔地說道: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要第一時間把她推開,並且馬上告訴老師。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名媽媽,王小騫並沒有教女兒“以暴制暴”,也沒有忽視女兒受到的傷害,而是教她如何保護好自己。

確實,當孩子受到欺負時,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還擊,而是如何合理地保護好自身安全。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比如告訴孩子,當受到欺負時,要第一時間表達自身的抗拒,一切以保護好自身為前提,如果對方糾纏不休的話,還可以找準時機逃跑,立即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

孩子被欺負,“三流”父母會說沒關係,“一流”父母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歪媽結語:

蔡康永曾說過:“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但相比還擊的力量,更要傳遞給孩子還擊的智慧。”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我們與其替娃說“沒關係”、教他“打回去”,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預防永遠比補救更重要。

今日話題:如果你家孩子受欺負,你會怎樣處理?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註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今天的中國孩子缺什麼,答案似乎就藏在熱得燙手的教育現實里:孩子們被知識和技能塞得滿滿當當,課表沒有縫隙,大腦沒有空隙。他們能把唐詩倒背如流,能把奧數題解得飛快,但當被問到“你想做什麼”“你的感受怎樣”時,眼中卻常浮起一片茫然。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 天天要聞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今天咱們聊聊這事——家長罵孩子,幾乎是育兒里最扎心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話題。場景都太熟悉了,是不是?孩子寫作業磨蹭,"慢死了!你就不能麻利點?"考試考砸了,"看看人家小紅!再看看你!你長沒長腦子?"不小心打碎杯子,"整天毛手毛腳的!凈給人添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 天天要聞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暑假是孩子放飛自我的歡樂時光,卻也暗藏牙齒“驚魂”風險!遊樂場追逐、球類碰撞、摔個跟頭……瞬間可能上演“飛牙驚魂”,更別提深夜娃突然疼得打滾哭鬧!提前做好防護準備,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專家提供的這份“暑期護牙救命指南”請收好!驚魂時刻!牙齒遇襲怎麼辦?暑假=放飛季?小心牙齒上演“驚魂記”!孩子的牙齒...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 天天要聞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7歲男孩陽陽因長期打鼾未治療,腺樣體肥大堵塞90%氣道,最終發展為極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帥君教授近日接診的案例引發關注。專家提醒,我國12.5%的兒童患有睡眠呼吸障礙(OSA),長期口呼吸不僅會導致“腺樣體面容”等不可逆畸形,更會影響身高、智力發育。暑假來臨,3-6歲兒童...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 天天要聞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浙江又發現黑熊蹤跡了!而且,這次是一隻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劉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嶺自然保護區深坑口管理站站長。上周,他在梳理紅外相機的拍攝影像時,發現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視頻,視頻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覓食,甚至還拍到了兩隻小熊在竹林間撒潑打滾。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現身。微博上,近年來在開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