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2022年06月28日14:12:02 育兒 1455

去超市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遲遲不值得離開,“家裡一堆這樣的玩具了,不能再買了!”孩子放聲大哭,甚至有時候撒潑打滾。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到吃飯點了,孩子卻一直嚷着要吃零食,“零食哪能當飯吃嗎?不準吃,再吃下次不給你買了”,孩子又哭又鬧,導致吃飯時情緒低落。

晚上十點多了,孩子遲遲不肯睡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趕緊睡覺”,孩子卻因為沒玩夠,不想睡覺,於是又大哭起來

……

相信上面的場景寶媽們都深有體會,彷彿按了情緒炸彈的開關,一發不可收拾,委屈地讓人可憐。孩子情緒失控後,你的威逼利誘、居高臨下的呵斥只會讓他感到無助,在一聲聲的指責、嘲諷、威脅下,只會讓孩子與你的距離越來越遠,以至於當他遇到什麼事時,永遠不跟父母訴說。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一)為什麼孩子動不動不是哭就是鬧呢?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稍做了解,可能就會理解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原因了。兩三歲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會處在情緒崩潰的邊緣,這是因為孩子的理性腦和情緒腦還不能協調合作的表現。

在幼兒階段,兒童的理性髒錢還未成熟,情緒腦佔主導地位,幼兒無法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歲以前,右腦佔據着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有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感受的能力,孩子遇到容易情緒崩潰,“可怕的兩歲”就是這階段的典型狀態。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有了這個基本的認識,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可保持一份平常心,理解孩子不是在“故意惹媽媽不高興”或“刻意不懂事”。孩子也無法自控,他們只能藉助哭來表達自己強烈的驚慌,他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更沒有人告訴他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處理這種情緒。

(二)多跟孩子共情,緩解情緒

孩子大哭大鬧,其實他們也不願意,只是他們不知道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情緒,只能用哭來表達。

我們要藉此機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也是增加親子聯結的契機。孩子處於情緒失控的邊緣,更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幫助,這時和孩子“共情”,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我們在跟孩子溝通時,可以擁抱,可以摸摸孩子的頭,也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給孩子一些親昵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撫慰和支持,先幫孩子撫平情緒再解決問題。

要想與孩子共情,家長首先放低姿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孩子的視角看待發生的問題,做到設身處地地為孩子着想。

比如睿寶很晚了還遲遲不肯睡覺,一旁的父親卻嚴厲指責“幾點了,還不睡覺,你明早能起來嗎?”“我還沒玩夠,我還要看書”,孩子聲嘶力竭地爭辯道。作為老母親,我知道兒子其實還沒玩夠,更準確地說,是希望媽媽再陪他玩會兒,我由於工作加班回來得太晚,因此陪兒子親子閱讀的時間便縮短了,他的確還沒玩夠。“那再玩一會兒,再讀完這本書,我們就一起睡覺,好不好?”兒子的情緒緩解了一些,其實他自己也覺得有些困了,只是嘴上還嚷着要再看會書,讀到一半,睿寶便說“我困了,睡覺吧”。

(三)幫孩子梳理情緒,識別情緒,處理情緒。

孩子處於嬰兒期時,不會說話,餓了、尿了、困了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引起父母的注意,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還總是習慣用哭來尋找關注,原因在於他們不會識別情緒,不會用語言來描述情緒,只會用哭來發泄情緒。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如何教孩子處理情緒呢?

第一,梳理情緒。

比如當孩子情緒失控後,我們幫孩子陳述發生了什麼事,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關注事情的細節上。

比如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不肯離去,執意要買,可是家中很多一樣的玩具了,沒必要再買了,於是哭鬧不止。此時,我們先幫孩子敘述發生了什麼事,說出他此時的感受,“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你此時很傷心,對不?”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第二,識別情緒。

你此時的心情是難過的、悲傷的,不高興的,以後再當他遇到不願意、不高興的事情時,他就會用詞彙來描述當時的情緒,而不只是用哭來表達。用語言文字去解釋情緒,這讓他們同時使用了“敘述邏輯右腦”和“情緒感覺的左腦”,加強了孩子左右腦的聯繫。

教孩子識別情緒的過程,其實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運用共情幫孩子化解情緒,當我們把他們的真實的感受說出來時,孩子也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知道父母是理解我的,愛我的。

第三,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

鼓勵孩子碰到不樂意的事情時,平心靜氣地敘述自己的心情,用語言表達出這些情緒,描述一下事件的起因和過程,家長千萬不要評判,做個認真的傾聽者即可,解釋本身也是治癒的一種。可以在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先幫忙用講故事的方式,敘述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哭,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表達,分析得多了,孩子自然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情緒。

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是講道理還是打一頓?教你3步化解孩子的情緒 - 天天要聞

孩子情緒失控時,他更需要幫助,而不是指責,孩子內心也在經歷着掙扎與風暴。與其讓情緒在其中崩潰,倒不如抽離出來,將它看作是一次幫助孩子整合大腦的契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 天天要聞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浙江又發現黑熊蹤跡了!而且,這次是一隻熊媽媽,帶着倆熊孩子!劉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嶺自然保護區深坑口管理站站長。上周,他在梳理紅外相機的拍攝影像時,發現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視頻,視頻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覓食,甚至還拍到了兩隻小熊在竹林間撒潑打滾。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現身。微博上,近年來在開化、常...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着:“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