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體檢門診,有時會遇到家長諮詢這樣的問題:這幾天寶寶肛門上鼓起來一個肉團,顏色有點紅,是不是長痔瘡啊?檢查發現,寶寶肛門處凸出的紅色包塊,外觀上確實和大人的痔瘡很相似。
寶寶這麼小,為什麼會長痔瘡?跟大人長痔瘡有什麼不同嗎?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01形成的原因
寶寶由於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括約肌擴張、收縮的能力不發達。如果寶寶胃腸道消化功能出現異常,會造成長期便秘現象。不順暢的排便過程,過度刺激肛周的靜脈叢,易導致充血發生。
02有怎樣的表現
寶寶發生痔瘡時,肛門處會隆起一個暗紅色的靜脈團,多數體積比較小,也沒有明顯的紅腫癥狀。排便時,多數寶寶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寶寶的這種痔瘡,多數在排便後會很快縮小,部分甚至消失不見。
而大人長痔瘡時,肛周隆起的靜脈團比較大,紅腫明顯,排便會感覺很痛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退。
03後期會怎樣發展
寶寶這種痔瘡(也稱肛門靜脈擴張),和大人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它是一種可逆的過程,可以自愈。
如果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通過各種措施,改善了便秘現象,長出的痔瘡會慢慢消退,直至消失。如果寶寶便秘現象一直持續下去,導致痔瘡反覆發作,甚至到青春期,則極易發展成真正的痔瘡。
04如何預防和干預
1、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葷素搭配合理,做到不挑食、不偏食,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應充足。在高溫天氣出汗多時,應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2、從寶寶兩周歲開始,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出現邊排便邊看電視、玩手機的現象。
3、如果寶寶有便秘現象,家長除了調整飲食外,可適當補充益生菌,配合腹部按摩,調理寶寶的胃腸功能;當便秘情況嚴重時,應及時帶去看醫生,諮詢正確的處理意見。
4、當寶寶痔瘡比較明顯,有排便出血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通常會使用藥物給寶寶清洗肛門,或藥物坐浴的方法,進行一段時間消炎後,多數都會消退。
寶寶因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如果長時間便秘,也會長痔瘡,嚴重時,痔瘡的表現和大人很相似。一旦便秘情況得到改善,痔瘡就會慢慢好轉,直至消失,不會反覆發作。
因此,保證寶寶平衡膳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避免便秘現象的發生,是預防寶寶痔瘡最有效的措施。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