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中醫內科醫生,曾經也在兒科門診待了幾年時間。雖然也遇到過很嚴重的兒童疾病,但畢竟佔少數,總體來說,兒童疾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呼吸道問題;一類是脾胃問題。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的高速階段,自帶"高度免疫"能力,大病幾乎不沾邊,比較常見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感冒、咳嗽、發燒等呼吸道感染問題,還有便秘、腹瀉、腹脹、積食、不消化等脾胃問題。
感冒發燒
最近有一個家長就問了:悅悅大夫,為什麼孩子瘦弱,不長高,積食,便秘,腹瀉,腹脹,甚至頭髮發黃,免疫力弱都跟脾胃有關係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孩子的疾病,多與脾胃有關!
原因有三點(文章較長,建議收藏,看完你就知道怎麼給孩子調理脾胃):
第一點:脾胃是後天發育之本。
為什麼脾胃是後天發育之本呢?孩子生長發育是需要能量的,能量是由營養轉化而來,那負責吸收營養的是什麼呢?中醫認為是脾胃!
脾主運化,胃主消化。這兩個字都有"化"這個字,所以胃的功能是負責消化的。而脾又可以"運",運的意思就是把營養吸收起來,運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和部位。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小孩子脾不好,那麼運輸營養和吸收營養的功能就很差,你會發現這一類小孩子吃的特別多,就是不長肉!或者這孩子吃的特別多,也長個子,但看着四肢十分瘦弱!小肚子挺大,胳膊,腿卻很瘦。這就是脾不好,運化功能不好的表現。因為脾吸收的營養,運送不到四肢,跟皮膚表面去,所以孩子體重不漲,或者四肢纖細。
第二點: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故升降相依,脾胃為一家。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的意思就是,人吃了東西以後,脾胃來進行消化和吸收,脾會將好的營養物質吸收進入人體;胃會將不好的代謝垃圾排出體外。
所以脾胃兩個老夥計分工明確,又各司其職,但明顯脾的作用會更重要一些。
中醫有云:脾胃乃氣血生髮之源,脾胃吸收的"清氣",就是營養物質,就會被身體轉化成氣血,而氣血就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基礎。
脾胃好,消化吸收好,氣血足,脾能將氣血跟營養物質快速運輸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四肢,皮膚表面,以及毛髮上,所以孩子生長發育快,長得高,長得壯,吃得多,吃的胖乎乎的;
相反,脾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吃得再好,營養也進入不了身體,氣血不足,孩子就顯得瘦弱,皮膚黃。因為食物消化不充分,所以經常會以便秘、腹瀉、腹脹、大便次數多等形式出現。
第三點:脾胃好不好,臉上見分曉。
上面提到了,脾能將營養物質跟氣血,運輸到皮膚表面。如果脾胃功能差,氣血不能充分運輸到皮膚表面,那麼孩子看起來就會氣色不好。
有個詞叫"面色萎黃",意思就是看着臉特別乾瘦,粗糙,暗沉,發黃,這就是脾胃不好導致的氣血不足。
如果脾不好,你會發現,除了面色不好之外,孩子還會出現嘴唇顏色淡,鼻樑有青筋,有眼袋,眼袋顏色發黑或發紅,眼白混濁,頭髮乾枯發黃等。
從上面三個原因咱們能看出來,作為後天之本的脾胃,負責着孩子的消化,吸收,運送營養和氣血的重要功能。簡單地說就是,孩子脾胃不好,氣血就會不足,免疫力就差,不但影響身高發育,還會經常生病。
所以給孩子調理脾胃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有的家長看到這裡,就說:大夫,調理脾胃那是醫生的事情,我們老百姓自己不會啊。
其實調理脾胃不難的,做好以下3點,堅持做,寶寶脾胃一天天的成長
1、健脾養胃的食材,推薦一個方子,不但健脾養胃,對積食,便秘,消化不良,腹瀉等也有很大幫助,主要組成有焦雞內金,焦山楂,炒麥芽,炒山藥,黃精,芡實,蓮子,沙棘,茯苓,薏苡仁,自己熬制也可以,最好是加入蜂蜜或者冰糖,酸酸甜甜的,寶寶愛吃。
2、按時吃飯,按時休息。飲食搭配要均衡,建議正餐保證主食+粗糧+2素菜+100g肉菜。晚上九點半之前休息。
3、每天30-60分鐘戶外運動。運動可以消耗能量,人體為了提高營養攝入,自然會協調脾胃的消化功能,自身的協調,比任何外用藥物、食療都管用。
脾胃問題不是感冒發燒,吃點葯就好了,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脾胃重在調養。脾胃沒問題的孩子,堅持調,能讓孩子胃口大開,長得更高;脾胃虛弱的孩子,堅持調,能讓孩子脾胃吸收達到正常水平,身高體重達標,免疫力增強。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看了這篇文章,相信您對"為什麼孩子瘦、不長高、積食、便秘都得調脾胃"應該有答案了,如果您的孩子也有脾胃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