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2021年08月16日23:37:02 育兒 1462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 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並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消息一出便引發了不少的討論。

很多人表示別說三胎了,連一胎都不想生。之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就是因為生孩子的成本太大。很多人都會問道:現在從生孩子至養到大學畢業需要花多少錢?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初中的小女孩補課就花了200萬,在一線城市,想要成功將一個孩子養至大學畢業,百萬算是少的。而在大部分城市中,雖說不同經濟水平的家庭在花銷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就算是最基礎的消費,基本上培養一個孩子18年也需要50萬元以上。

如此大的經濟壓力和教育焦慮,致使很多年輕人選擇生一胎或者不生,響應三胎號召的意願非常低。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廈大教授建議,要將“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可以將生孩子與資本相掛鈎,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去“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比如說生孩子與不生孩子的人,社保制度可以做出差別。

其言論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網友1:我覺得他的話完全是脫離人民群眾的,和何不食肉糜有的一拼,其實不生的原因很簡單,收入跟不上養育小孩的成本,這導致生育意願降低。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網友2:不要用公眾利益道德綁架,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是個人權利。國家應先讓人人住得起房,而且居住環境舒適,解決教育,醫療低消費,能讓國人生活寬鬆,高收入,有能力養育高質量子女,相信自然會生育多子女的。

這位教授的言論之所以不被人們認同,是因為在促進一項政策的實施中,懲罰與獎勵他選擇了前者,懲罰手段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發展,但帶有被迫的性質,這是會引起公憤的!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如何促進三胎政策的落實?

想要解決生育問題,最重要的不是去剝奪公民應該擁有的權益。按照這位教授的觀點,如果未來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是不是也要懲罰一下不結婚的人?取消他們的社保保障?

人們之所以不願生孩子,不是因為單純的獎懲就能決定的,而是生完孩子之後普通家庭所面對的生活問題該如何解決!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這位教授大概是經濟條件優越,養5個孩子都不成問題的家庭,他不知道國家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條件有限,想要正確理解或者是解決生育難的問題,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此大眾才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趙教授所提出的這個建議基本不符合客觀事實,也根本不會被採納。如果生育率低的這個問題能夠如此輕鬆解決,國家也不會出台這樣那樣保障全民利益的政策了。

“一起考教師”立志為在職教師提供職業提升和交流功能,成為職業教師的命運共同體,了解更多教師日常故事,請關注我們。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 天天要聞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人活一世,最扎心的真相是:你得意時,身邊從不缺舉杯歡笑的“朋友”;你失意時,能陪你喝粥談心的“故人”卻寥寥無幾。那些總想從你身上撈好處的人,就像候鳥逐暖,風一停便散了;而那個在你跌進泥潭時伸手拉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星光。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 天天要聞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孩子3歲前,有5種輔食一定要多給孩子吃。很多家長盼着孩子能有個好身體,所以輔食必須要吃好,這5種輔食可以換着花樣給孩子吃。第一種輔食,蘋果山楂紅棗湯。做法很簡單,很多孩子脾胃不好,脾胃不好,孩子消化、吸收都會受到影響,想長個頭就難了。
母親節那天,婆婆給我20000,媽媽的態度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母親節那天,婆婆給我20000,媽媽的態度讓人心疼

文/七夢原創故事,素材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禁止抄襲,已開通全網維權,轉載必究導語:母親節那天。我還沒有給婆婆發紅包。結果她卻先給了我20000塊。我給我媽媽發紅包她不接。於是,我偷偷回家。結果,卻見到了令我難受的一幕。01.當我回到了家
阿崗鎮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 - 天天要聞

阿崗鎮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為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承優良家風文化,厚植家國情懷,5月9日下午,阿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鎮婦聯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通過親子共讀、家風分享等形式,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感受母愛的溫暖,領悟家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