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體檢,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

2021年04月22日21:08:45 育兒 1040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兒科保健門診,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惑:“孩子體檢是不是只需要測量身高體重啊?如果是這樣,我們是不是在家監測就好,不用來醫院體檢了?”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往往源於家長對兒童體檢的不了解,難以抓住重點。事實上,與平時來醫院看病不同,體檢是一個繁雜的工作。

帶娃體檢,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 - 天天要聞

看病往往是有明確的癥狀或疾病,這時,醫生及家長關注的就是這個癥狀到底是什麼病,怎麼得的以及要怎麼治療。而體檢則與之不同,體檢關注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孩子從頭到腳、從內到外的方方面面,整個就診過程中的內容繁多且細碎,醫生和家長溝通的內容會涉及到各個方面,就很容易讓家長們找不到重點。那麼,寶貝的體檢到底是在查什麼,我們又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寶貝的體檢結果呢?

身體發育

身高體重是身體發育評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粗略地評價一個孩子的營養狀況水平。當然,身體發育不只是身高和體重,在體檢時需要關注每個系統的發展水平。比如說神經系統,要關注頭圍的增長速度,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四肢的肌力、肌張力等等;呼吸系統應關注呼吸的頻率和節律,咽部情況,肺部的呼吸音等等;消化系統則會通過觸診腹部感受腹腔內的臟器情況、通過聽診了解腸蠕動情況、通過叩診了解腹部脹氣情況等等。這些檢查都是憑藉醫生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查體來實現的,所以不要小看醫生給孩子查體這幾分鐘,這是對寶貝全面評估的重要手段。

帶娃體檢,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 - 天天要聞

當然除了查體外,必要的抽血化驗或者儀器檢測可以更好地輔助醫生早期發現寶貝的問題,比如通過血常規檢查來發現寶貝有沒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又比如說視力和聽力問題的篩查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利用相應的儀器設備對寶貝進行檢查。

心理行為發育

如果說身體發育是關注寶貝是不是長得高、長得壯,那心理行為發育,簡言之就是關注寶貝是不是足夠聰明了。老話中講得“三翻六坐八爬周會走”就是行為發育簡單的里程碑,家長在家中即可根據這一標準對寶貝進行粗略地評估。而在醫院體檢時,醫生則會對寶貝進行更為細緻的評測。評測過程中,為了保證寶貝能夠配合,醫生們可能會用到各種有趣的玩具與寶貝互動,這在很多家長眼裡很像是和寶貝“玩遊戲”,然而事實上,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醫生會通過寶貝的行為和語言來發現有沒有行為發育異常或不足的地方,比如說通過與寶貝聊天的情況來了解他的語言和思維發育,從手指的動作來評估孩子的精細運動等等。此外,我們也建議家長每半年到一年為寶貝進行一次兒童神經心理發育評估,通過對大運動、精細運動、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行為等方面的檢查,更為全面地展現寶貝們的發育情況。

帶娃體檢,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 - 天天要聞

疾病篩查

很多家長希望能在體檢時早期發現寶貝的異常,防止疾病的發生或進展,而這也是兒保醫師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當然,疾病的篩查並不是通過一次體檢就能夠將所有問題都篩查出來的。

門診上經常有家長說:“我的孩子上次體檢的時候沒發現有這個問題,為什麼這次就有問題了?是不是漏診了?”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01有些疾病是隨着年齡增長逐漸顯現出來的。比如說以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不耐受為代表的腸道過敏性疾病。並不是每個寶貝生下來就立馬顯現了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有很多寶貝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奶量的增加而逐漸出現不耐受的徵兆。

02有些疾病是存在年齡特點的。比如說女嬰可能會出現小陰唇粘連的問題,這種問題的高發期是在寶貝3個月以後,所以早期體檢的時候,自然就有可能不會發現這一問題了。

03還有的寶貝在早期就發現了問題,但是可能當時還沒有到必須干預的地步,這時醫生就會告訴家長要定期監測。比如男嬰的鞘膜積液,在早期,不嚴重的鞘膜積液可能醫師並不會立即給予外科干預,那麼就需要定期到體檢門診評估一下鞘膜積液是進展了還是逐漸吸收了,從而確保寶貝能在合適的時機接受合適的治療。

帶娃體檢,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 - 天天要聞

多長時間需要體檢一次呢?

醫生建議1歲內的嬰兒每3個月體檢1次,1-3歲的幼兒每半年到一年體檢一次,3歲後每1年體檢一次。另外,需要向家長說明,體檢沒有固定的套餐可言。每次體檢主要是根據每個年齡段的特點,從前面三大方面進行,但是具體內容並不是恆定不變的,可能會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

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簡單總結一下,兒童體檢主要是從身體發育、心理行為發育、疾病篩查三方面進行,這既需要醫生有堅實的功力和豐富的經驗,也需要家長能夠準確理解醫師的評估結果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自己的養育方式。所以,下次體檢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從這三方面來重點關注醫生對寶貝的評估以及對評估結果的解讀,進而更全面地了解寶貝,不錯過每個階段的成長問題,及時干預,讓寶貝能夠茁壯成長。



文丨小兒內科 張騫

編輯丨靳曉方 於淼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不看電子產品,為什麼近視了? - 天天要聞

孩子不看電子產品,為什麼近視了?

在美麗的彩虹小鎮上,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叫樂樂。樂樂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明亮又閃爍,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可是最近,樂樂卻有了一個大煩惱。她發現看遠處的東西越來越模糊了,有時候連小夥伴們在遠處向她招手都看不清楚。樂樂的媽媽趕緊帶着她去看醫生,結
孩子愛“頂嘴”?很多父母不知道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聞

孩子愛“頂嘴”?很多父母不知道這可能是件好事!

丨本文作者:汪曉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碩士“吃點西蘭花,不能挑食。”“我不要!西蘭花有股怪味道!”“我說過的,寫完作業才能玩ipad!”“為什麼弟弟可以玩ipad,我不行?”“吃飯別玩手機!”“爸爸也在刷視頻,為什麼你不管他就管我?”“你吃的太少了,多吃點肉,正長身體呢!”“我的事情你別管,胖了會被同學...
紅花渠畔“趣味遊戲”解鎖科學育兒新圖景 - 天天要聞

紅花渠畔“趣味遊戲”解鎖科學育兒新圖景

為使轄區更多孩子深入了解紅花渠的悠久歷史,同時秉持“文明健康素養從娃娃抓起”的理念,5月23日下午,興慶區衛生健康局聯合勝利街祥和社區,組織轄區眾多家庭齊聚紅花渠適兒化改造點,開展“童趣紅花渠——花兒朵朵健康行”主題健康教育活動。以古渠歷史為底色,將健康知識具象化為趣味關卡,通過沉浸式遊戲體驗提升家庭...
【科普營養】為什麼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關鍵在父母受孕季節!這個時節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內臟脂肪更少 - 天天要聞

【科普營養】為什麼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關鍵在父母受孕季節!這個時節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內臟脂肪更少

文章來源:梅斯醫學 撰文:木白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有沒有這樣一種朋友,明明和你一起點了外賣、擼了串、吃了甜點,結果人家依舊腰細腿長、毫無贅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兩口奶茶,體重秤就響起了警報。我們辛苦計算熱量、翻着食譜做低脂餐,他們卻能在火鍋前一通猛炫,依舊身形輕盈如燕。難道這是命運的不公?其實答...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