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申梦芸
11月15日,“首届中国(成都)创客峰会”在成都举办。峰会以“新格局·新机遇”为主题,围绕资本市场、特别是注册制为创业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邀请资本领域大咖、科技领域专家和商界领域先锋代表齐聚成都,共同探讨创业、投资观点,分享IPO经验。
此次峰会由封面新闻联合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主办,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西南基地、致米资本协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程提供指导,天眼查为峰会提供独家数据支持。
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关服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俞可元代表指导单位致辞,与在座的企业家们一起探讨新时代下的的新格局、新机遇。
中小企业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加大了全球经济体系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本来就脆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打击更大。
“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引发一场市场’洗牌’,而广大中小企业依然可以在这样的变局中寻求新的机遇。”
在俞可元看来,在变局之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广大中小企业实力本就不太强,更应该突出主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以产品质量取胜,努力培育企业的自主品牌,才能越做越强,越做越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于2006年成立,协会是由广大中小企业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大企业以及知名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从成立之日起,中小企业协会一直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会员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专精特新”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中小企业。
在俞可元看来,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求生存、求发展,并且以此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转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是来自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
在采访中,俞可元谈到,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容易跟风创业,追风口。“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口过后,“100斤的猪”和“300斤的猪”结果是不一样的。”在俞可元看来,那些毫无特色的企业会在风口之后,经不起市场风吹雨打而淘汰,会被“捏了泡沫”。
而另一方面,他提到,企业想要跟随市场发展壮大,也要研究经济发展形势,向数字化经济转型。
数据和信息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会上,俞可元谈了他眼中的“新格局、新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构成创新的新支柱,“他们各自高速向前发展,互相之间的适度碰撞,又加大了整体的影响力,成为颠覆性变革的巨大力量”。
俞可元说,中国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在新技术迅速重塑行业、市场和规则的时代,全球竞争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在中国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自身转型创新的内生需求。
如今,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经济增长要素外,新的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更添压力。“但是,我们也看到疫情发生以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互联网+’、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这既是疫情倒逼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结果,也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