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的台北茶叙,全球瞩目的轮到了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他站上台,出人意料地抛出了几句掷地有声的话,瞬间震荡了整个技术界、政治圈,乃至海峡两岸的舆论场。
作者-甜 编辑-甜
他的话不长,但直戳核心,如鲠在喉,黄仁勋直截了当地表示,“美国对华为芯片出口管制失败了,”有谁还记得几年前,美国曾信誓旦旦地想要“掐住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咽喉”?动用国家机器直接打压华为、疯狂封锁先进芯片供应链、试图彻底阻断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然而,现在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正如他所说,“中国大陆在AI领域发展得非常好,没有人能阻止,”这话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无论在硅谷还是在海峡对岸,炸得人晕头转向,黄仁勋的另一句话更是给台独势力沉重的一击,他直言道。
“如果美国公司失去中国市场,那么很快中国的自研芯片将占领全世界,”就在这些年来,台当局一直试图抱紧美国大腿,把芯片产业作为其最后的“护城河”,妄想用一台制造设备、一块晶圆工厂就能对抗大陆的庞大工业体系,但黄仁勋的话直接戳破了这个不合实际的迷梦。
清楚一点,大陆的半导体以及AI产业,早被美国的封锁逼出了“内循环”模式,从迅速壮大的中芯国际到独立研发的光刻机,大陆正在从“高强度跟跑”向“引领一部分赛道”转变,黄仁勋用“愚蠢”两个字狠狠地评价那些想靠禁售芯片来切断大陆发展的行为,这不仅是点透了台当局的错位战略。
更是给美国一些盲目自大的政客敲响警钟,更令人玩味的是,台岛某些政治人物的态度也悄悄发生了转变,一直以来,以赖清德为代表的民进党势力惯常“反中”喊得震天响,自称“务实台独工人”,但最近却恍惚间变得“多方友善”起来,连对大陆的发言语气都稀释了几分敌意。
是良心发现?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现实,尝到了危机,事实很清楚,民进党之所以能够持续掌握政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经济防线,而台岛经济的支柱恰恰是电子制造业,而这条供应链绕不开大陆,这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代工基地,这一点,赖清德比谁都明白。
曾经信誓旦旦“台独”的他,如今似乎有点收手的意思了,岛内不可忽视的声音是,年轻人对民进党的绝望正在加剧,房价高企、薪资停滞愿景模糊,这些现实问题无法解决的前提下,“反中保台”这样干瘪的口号实在无法让民众继续买单。
反而,大陆的经济腾飞和科技崛起给台岛年轻人打开了一道思考的窗口,到底两岸关系是什么?难道非得对抗才是正解?黄仁勋的讲话,表面是对技术封锁的评论,但实际相当于为那些“台独梦”判了死刑,是的,如果台岛继续选择在技术战中对大陆站在对立面,最终只能被夹在美中之间。
成为砧上鱼肉,芯片封锁、技术脱钩貌似是意气风发的“高招”,可却把台岛推向了一条更危险的路,赖清德们要不是看透了这一点,怎么会在选举期间突然对陆态度放软?再看大陆,通过经济、文化、科技的多维度融合,早已下了深水棋局,有人可能在问。
是不是直接“武统”更快、更直接?但冷静一点,车到山前必然有路,大陆正在用经济牌、文化牌慢慢改变着台岛内部的态度,特别是年轻一代,这些扎根台岛舆论土层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才是统一的真正基石,而科技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大陆如今在AI、芯片制造、5G通信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内循环的半导体生态已经初具规模,这不光是喊喊口号,而是真正依靠技术的硬实力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不可忽视的竞争者,等到这一天,所谓的“去中国化”战略自然会土崩瓦解,黄仁勋的四句话,并不仅仅只关乎芯片和AI。
也不仅是台岛内部的警钟,它背后映射出来的,是整个世界格局正在快速切换的现实,美国不能通过博弈压制中国的发展,两岸的命运也不可能被少数台独分子绑架,赖清德、民进党,即便再深谙选举之术,也无法逆潮流而行,或许短期还会有波折,有争吵,有对抗。
但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大陆的统一步伐并没有谁能按下暂停键,这不是情绪化的期待,也不仅仅是民族情绪使然,而是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堵不住发展的势头,打不破文化的认同感,这一切正在一步步铺陈出不可阻挡的大局。
大陆崛起的现实已经赤裸裸摆在全世界面前,无论是芯片禁令的破产,还是AI技术的跃升,亦或只是那些细微的“心态变化”,都说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潮流会把逆流的人远远甩在后面,就像黄仁勋说的那样,“中国大陆的发展,没人能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