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实测黑科技!杭州这款2.5公斤'钢铁衣'竟爬10楼如履平地

前言

阳春三月,杭州杨家牌楼社区上演科幻场景——70岁的广场舞达人吴阿姨仅用15秒穿戴好特殊装备,扶着楼梯扶手轻盈跃上三楼,转身向围观群众笑道:"现在去跳《最炫民族风》能连跳三场!"她身着的银灰色装置,正是近日火爆全网的"踏山AsExo-TK1000"外骨骼机器人。

智慧养老新突破:30秒穿脱的"第二骨骼"
这款由杭州智元研究院研发的助行装备,在社区实测中展现出惊人性能。
2.5公斤的碳纤维骨架贴合人体曲线,AI传感系统实时捕捉肌肉运动,当69岁的汤子根老人迈步时,装置精准释放32N·m助力扭矩,相当于凭空多出个"电动髋关节"。


"就像有人托着腰往上推!"参与体验的吴阿姨形容,原本酸软的膝盖在爬楼时突然变得轻快。研发负责人任敬伟揭秘核心技术:柔性电极贴片可监测6组肌群电信号,智能算法0.2秒内完成步态预判,比人类神经反射还快3倍

万亿银发经济的科技突围
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2.9亿,其中65%存在关节退行性病变。传统助行器市场却长期被笨重轮椅占据,直到外骨骼技术突破——这种源自军工的"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如今在杭州完成民用转化。

笔者现场实测发现,装置在平地步态中保持静默节能,一旦检测到爬坡动作,电机即刻输出澎湃助力。更令人称道的是其经济性,团队透露量产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仅为进口产品1/10。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该设备在西湖区试点三天,就收到来自28个社区的团购咨询。

■ 从养老院到物流园的双向赋能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笔者目睹更震撼的应用场景。
搬山AsExo-QY1000腰部外骨骼让68岁的李师傅轻松搬起30kg米袋,其智能手套能识别握持动作,通过仿生脊柱传导80%负重。"以前搬两袋面粉就腰痛,现在能搬十袋!"老师傅兴奋地展示

这项技术正在重塑多个行业。菜鸟物流试点数据显示,穿戴外骨骼的分拣员日均搬运效率提升40%,腰肌劳损发生率下降72%。正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陈教授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工具革新,而是重新定义了人类体能边界。"

■ 科技向善的温度与挑战
当社区老人组团"打卡"宝石山时,我们看到了科技的温度。但体验者提出的改进建议同样值得关注——81岁的张爷爷希望增加防抖设计,而从事园林工作的王阿姨则期待防水版本。对此研发团队表示,第二代产品将引入北斗定位防跌倒系统,并开发模块化扩展接口。


结尾

站在北山街眺望西湖,一群佩戴银色装置的老人正沿苏堤健步而行。这个充满未来感的画面,恰是中国智慧养老的生动注脚。当科技创新真正读懂银发族群的需求,那句"老有所乐"的承诺,正在杭州的春天里绽放出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