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之力|肖北庚: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要培养适应时代之需的法律人才

3月7日,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湖南代表团举行的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接受了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等,从我自身的职业来看,这也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法学课程而言,我们也需要及时更新,包括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法律挑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

肖北庚表示,这一年来,自己一直十分关注ai、人工智能等发展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影响。“面对时代潮流的涌现,特别是新生事物的迅猛发展,我们的青年一代要积极面对科技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可以说用好技术是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答题。”

肖北庚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给法学教育带来了优化的机遇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挑战,作为法学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根据ai技术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才能培养适应时代科技革命的法律人才。

肖北庚建议,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从过往传授知识点为主向侧重知识系统化梳理转变,同时教材的编写也需要改变过往将所有法律规范都塞进教材、教材越变越厚的传统格局。“其次,像课堂讲授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主向培养逻辑思维为主转变,讲清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让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与'怎么样',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

肖北庚还表示,可以开设融ai与法律逻辑于一体的思维课程,培养学生逻辑自洽运用ai的能力;强化实践能力教学,利用ai法律判例分析系统,培养学生从海量案例中找到法律适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能力;在考试考核上,将传统重知识点考查改为法律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

肖北庚总结说,“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法律实践需求的法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法治人才,正日益成为应对法律职业变革和社会关系变迁的新兴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