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也遭“量子点危机”?两大品牌的海外遭遇,似乎有阴谋的味道

还记得去年我们曾经报道过,TCL在海外被一些媒体质疑量子点电视不含量子点么?这个事件TCL也做出了官方表态,表示自己的量子点电视都含有镉,只是三家供应商供应的量子点薄膜,在量子点数量上可能有所差异,但肯定不会出现量子点电视没有量子点的情况。而杰夫视点当时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毕竟大力宣传量子点电视的品牌,不太可能有这种举动。

但是很意外的是,前几天另一家全球知名的中国电视品牌海信,居然遭遇了和TCL比较类似的事情。在美国纽约,海信收到了一项集体诉讼诉,集体诉讼的原告代表表示,海信电视QLED技术或量子点可能不存在或微乎其微,它们误导了消费者,诱使他们购买原本不会购买的电视机。而制造商涉嫌对其电视技术进行虚假陈述,使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质量较差的产品”,并获得利润。

比较诡异的是,原告表示根据了解和判断,海信自2017年以来销售的各种型号,包括QD5、QD6、QD65、QD7、U7和U7N系列电视型号,这些电视型号均不包含QLED或量子点技术,或者拥有微不足道的量子点,以至于QLED技术无法带来性能上的显著提升或广告宣传的益处。

之所以我们认为原告的诉讼很诡异,是因为原告描述了多款海信电视的型号,但并没说明海信是否进行了相关量子点检验的测试,同时原告在诉讼中也没有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以及了解到海信这些电视没有采用量子点技术。简单来说,现在这起集体诉讼,没有任何实质的证据就控诉海信量子点电视没有量子点。

实际上杰夫视点在之前就已经在美国的部分网站看到相关的报道,但我们并没有像国内部分媒体那样很快转载这个新闻,这是因为我们从中闻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因为不管是TCL还是海信,我们都很难相信这两家中国电视品牌,会有这样的不智之举。但连续两年,海外都爆出两家中国公司量子点电视不含量子点的问题,这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怀疑和联想。

之所以我们有疑虑,是我们发现这两起事件都有其相同的地方。首先是两起事件都涉及的技术相同,都是怀疑量子点电视不含量子点;其次之前爆料TCL的新闻,来自于很小范围内的韩国媒体,然后开始逐渐传播,而这次集体诉讼海信电视的群体,实际范围和人数也非常少,也是逐渐从美国开始向外传播。而最关键的是,无论是曝光的媒体还是诉讼的集体,都没有实质的证据去证明中国两大品牌的QLED电视不含量子点。

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在收到集体诉讼之后,海信很快在海外以及国内的检验机构进行了涉及诉讼机型的检测,结果无论是海外的SGS还是在中国的检验机构,在元素检测报告以及光谱检测报告中,都明确无误的表示海信这次送测的机型,含有镉系量子点。其实我们之前就提过,电视有没有量子点是很容易检测的,因为光谱图做不了假,所以量子点电视不含量子点是很容易被识破的,没有厂商愿意去冒这种风险作假。

但真正的问题是,明知道量子点电视不含量子点的可能性非常低,为什么海外会接连炮制中国两大品牌这方面的问题呢?而且在我们看来两次的手法不但雷同,而且都还相当低劣。以海信这次事件为例,考虑到原告方没有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电视有没有量子点,也不知道海信是否有做过量子点的检测,那么海信只要拿出检验报告,这个官司就不可能输。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针对海信,还是针对TCL的“量子点”事件,目的似乎不是要证明中国两大品牌的量子点电视没有量子点,更像是要恶心一下这两个品牌。

现在我们已经不会把这种事儿当做偶然了,从我们自己的感觉来看,更像是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去抹黑两大中国电视品牌,当然这种抹黑方式的确要比国内常见的水军更为高明。事实上在当下的电视行业,海信和TCL进军海外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不但成为了全球前三的电视品牌,将大量海外品牌甩在身后,同时也向处于第一位的三星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两家公司在海外的量子点Mini LED电视,都受到了大量用户的青睐,甚至在某些高端和大尺寸市场上位居第一。所以我们认为存在某些人或者机构,采用这类手段去阻碍中国两大品牌在海外发展的可能。

无论是海信还是之前TCL遭遇的“量子点危机”,到最后肯定会证明是无稽之谈,但我们不能说这种事情对中国两大电视品牌就没有任何影响。毕竟当有媒体开始转载到最终水落石出,这段时间内一定会有人对这两大品牌产生疑虑,如果过一阵就来这么一次,我们很难说有多少消费者不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海外消费者。如果海信和TCL的电视,特别是高端和大尺寸电视,因为这类事件而影响到了口碑以及销量,是不是某些人的目的就能达到了呢?

我们还是保持一样的观点,尽管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有优点和不足,但大力宣传量子点的全球一线电视品牌,自家的电视不含量子点,这种听起来就很荒谬的事儿真的不太可能。我们只能表示:不遭人嫉是庸才!出海的中国厂商,特别是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中国厂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