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违停违放依然突出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的相关情况公示,而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另外一个人们更加熟悉的名称就是共享单车。想必弄清楚这一点,大家就觉得这个事儿与自己相关了,因为共享单车早已经成城市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为使用门槛低、出行成本可控,再加上是绿色出行、随借随还,所以很受年轻人们的喜爱,也是人们短途出行的必备工具之一。而根据上半年的公示,我们看到,北京市上半年的共享单车累计骑行量达到了四亿一千八百万次,日均骑行量达到了两百三十一万多人次,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接近百分之十五。

不过,共享单车尽管给人们的短途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也因为管理的不到位、押金退还难题、人为破坏和不按规定使用等问题广受诟病。当然,这并非是在北京市如此,在全国各地区,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特别是在共享单车投入初期,大量的共享单车运营单位为了及早占领市场,而不惜代价地过度投放车辆,造成了供大于求、“车多人少”,由此也出现了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到位、违规停放、随意丢弃以及更加恶劣的人为破坏问题,比如通过新闻镜头我们就看到有人将共享单车直接丢进了河里,有人将共享单车骑到了楼上的家里,有的人给共享单车上了私锁,变成了自己的资产等等。针对这些乱象,相关部门及时出手,对投放车辆的总量进行调控,同时约谈相关共享单车运营商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和服务,切实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直到今天,对于持续性地加强共享单车的使用引导,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精准锁定共享单车,便于共享单车的按要求停放,北京等城市都在持续努力。比如,今年上半年,北京的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就联合了当前北京共享单车的三大运营商——美团哈啰滴滴青桔,在北京市内开展了连续性的“文明骑行 有序停放”宣传动员,同时,也从加强法治建设的角度,对于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的骑行者进行了治理。比如,根据《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的规定,仅仅是今年的五月份,就有三十名骑行车被纳入到了“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换句话说,每天都有骑行车没有按照规定正确地使用共享单车,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没有按照规定将共享单车停放到指定停车区域,甚至有个别不怀好意的骑行车,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了马路中间,在夜晚这样的视线不好的时间段,尤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比如在这三十名被纳入到“限制骑行名单”的骑行者中,有十九名骑行者将共享单车违规停放在了环路和高速路的主路,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三,而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还有十一名违规骑行车在核心区的十六个禁停区,违停超过三次及以上,占比也接近百分之三十七。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次违停可能是无意为之,或者是实在因为办事着急,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便捷的停车点,于是违规停放。但是三次及三次以上的违规停放这就说不过了,这说明违规停放已经成为自然,是个人素质有待提升以及公共意识和责任心缺失的体现!为此,针对此,北京的相关部门持续联合相关共享单车运营商,并且通过实施更加严格的研制措施和标准,来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和处罚,从而更好地培育用户文明骑行、文明停放、文明交通的好习惯。

另外,说起这份《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其实从今年的二月份正式实施开始,截止到七月底,已经有四百八十二名违规骑行车被纳入到了“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这也说明,如何帮助骑行车正确地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依然是个重要的挑战,在这方面犯错的骑行车依然不在少数。而更加重要的是,放眼全国,各省市地区都在加强对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违规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管和治理,其中特别是针对违规停放的情况,加强了严格管控。比如,就在前天也就是十六号,河南省郑州市就公布了第一批被限制骑行的用户名单,其中,有三十四十八名用户“上榜”,而这些用户将接受五天内无法骑行任何品牌的共享单车的处罚。

事实上,为了更加让相应的处罚能够落地有效,当地相关部门也联合了当地所有的共享单车运营单位比如美团、青桔和哈喽,从而对于违规使用者进行相应的惩戒。另外,当前,郑州市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也已经共同发起了《关于郑州市区限制违停用户骑行联合倡议》,积极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在市区展开违停违放共享单车的联合限制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限制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功,经过大力的宣传引导,目前当地的共享单车按规定在指定换车点换车的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比如更具哈啰单车的后台运营数据显示,当前定点换车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