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2020年07月18日11:00:03 科技 1376

今年3月,苹果发布了新款iPad Pro,其中最大的升级就是搭载了苹果产品中首次出现的dToF,通过投射点阵,来获得更精准的3D场景信息,提升AR应用体验。而随着苹果秋季发布会的临近,产业链也传出iPhone12也将会搭载dToF LiDAR,加深AR布局。作为倒逼产业链的标杆,苹果这波操作让许多人萌生出“dToF取代iToF”的观点,事实真的如此吗?


dToF姗姗来迟,移动端应用还需解决两大问题

ToF在智能手机端的应用早已屡见不鲜,发展到如今2020年,几乎所有高端旗舰机型上都标配上一枚ToF传感器。最初,这项技术被用于距离传感,厂商将ToF模组应用于手机前面板,作为通话熄屏功能的传感器,这可以追溯至2014年的黑莓passport、LG G3等机型。

在近几年,由于3D感测、拍照测距的需求提高,ToF在智能手机上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目前市面上的手机ToF模组大多是采用iToF(indirect ToF)的方案,顾名思义,iToF的原理并不是直接测量光束的飞行时间。据华为Camera总工程师罗巍介绍,iToF一般是将发射的光波调制成一定频率的周期性信号,通过测量发射信号与信号到达被测端反射回来到接收端的相位差,间接计算出光的飞行时间,常见的方案有四步相移法和两步相移法等。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不过,因为iToF输出一帧深度图像时,需要采集多个相位的图像数据来计算相位差,所以iToF相对整体功耗比较高,而且提高深度图的帧率会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ToF采用增加脉冲瞬时功率、多像素融合Binning的方式来提高信噪比,从而降低功耗,增大探测距离。iTof的优势是因为sensor的pixel相对较小(可以做到5um,甚至3.5um),所以分辨率可以做高。

在iToF广泛应用的这几年间,似乎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调研机构,在不断吹捧ToF在手机领域的应用即将爆发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ToF却并没有为他们带来特别明显的变化,相信没有人会单纯因为ToF的加入而选购一款手机吧。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用场景以及软件生态的匮乏,以致于ToF一直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爆发”。

就在很多人觉得ToF略显鸡肋时,苹果推出的新iPad Pro上搭载的LiDAR又将ToF带到风口浪尖上。目前在ToF的技术路线上,大致可以分为iToF和dToF(direct ToF)两种方案,而iPad上的LiDAR就是后者。

对于iToF和dToF的区别,ams资深技术支持经理白燕恭表示,dToF在原理上其实相比iToF更简单直接。dToF的原理是利用从光源发射开始,到被测物体反射到接收端的过程时间除于以二,再乘上光速就能直接获得与被测物体的距离数据。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相比于iToF,dToF主要有这几点优势:具有真正的距离检测、快速响应、低功耗以及对多物体检测的精确性。特别是iToF在检测多个物体时并不能够识别数量,只能反馈出一个距离中间值。”白燕恭补充到。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从原理上dToF甚至比iToF更为简单,那么为何直到今年iPad Pro上的应用,才让dToF正式进入到消费者视野中?

对此,炬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洋认为主要是成本以及应用场景两大原因,“根据现在的技术成熟度和导入的现状,dToF在成本上还是比iToF更高,在结构上会对发光部分的要求也更高,并因此在应用场景比较局限于较远距离的场景。在移动端,也是先以更加成熟和更加性价比高的iToF为主导入,因移动端对多传感的需求,包括苹果也开始在iPad Pro上尝试,dToF开始得到更多关注。其实dToF并不是新技术,也早在其它领域有应用,主要是更适用于较远距的场景。”

事实上,尽管看起来dToF原理相对简单,但实现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难题。dToF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发射端VCSEL、接收端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TDC(时间数字转换电路)。相比于iToF,dToF无论是在发射端还是在接收端都具有更高的要求。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对于发射端而言,VCSEL光源的功率直接影响到dToF的工作距离。要实现如iPad Pro一样5米左右的工作距离,就要提高VCSEL光源功率,或将脉冲周期缩短到ns级别,以提升瞬时功率。另一方面在接收端SPAD上,本身其工艺复杂、成本高,目前大多由国外厂商垄断,同时如何在有限的体积下提高其分辨率也有待解决。因此,难以小型化、成本高是导致dToF迟迟未能在移动端设备广泛应用于3D感测的主要原因。

而在手机ToF产品上,刘洋表示目前还是以SONY为主的国外供应链,炬佑智能也在积极与手机客户合作,特别是在推进其一些独有的TOF芯片和系统技术上。dToF方面,国内在关键的VCSEL和SPAD都在近期有所突破,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杨银堂教授研究团队6月初发布的dToF SPAD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单芯片上集成了核心感光器件SPAD整理及精准测距电路、多种测距精度优化和抗背景光干扰算法等功能,具有32×32×4分辨率、超30fps的刷新率,在200mW功耗下可以实现12-15米的远距离高精度探测,是目前报道中最远的dToF SPAD探测距离。

由此可见,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提高,以及更多玩家加入到dToF市场竞争中,dToF成本或将迅速拉低。但想要进一步与AR、人脸识别等应用相适配,仍需在小尺寸SPAD的分辨率上多下功夫。


dToF取代iToF?场景适配才是关键

从iPad Pro的表现来看,dToF确实为AR应用体验带来了不小的提升。有资深业内人士向《华强电子》表示,从技术上看,除了测距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外,dToF在测距距离上的优势、以及多物体识别能力使得dToF能在AR领域有较好发挥,这是苹果选择了dToF技术的主要原因。

目前来看,其实dToF在多种领域都已经有广泛应用,白燕恭表示:“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的应用方向和应用领域有很多,像距离检测在扫地机器人上的应用、接近传感在笔记本等大屏幕锁屏解锁的应用、工厂中的安全距离检测、无人机稳定降落以及碰撞检测等等。只要是对于距离有绝对精准测量需求的应用场景,都能用到dToF。”

“像ams的TMF8系列dToF传感器,集成了光学滤波器,能够消除强光,将外部光线对传感器的干扰降到最低;同时对于光学元件普遍难题——油污也能够做到很好的抑制,而这对于iToF而言几乎无法解决,dToF则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那么既然dToF优势这么多,在未来它会取代iToF成为移动端设备的首选技术吗?

如上文所提到的,dToF目前而言还存在着成本高、分辨率相比iToF低等问题。据资深业内人士介绍,dToF分辨率低,主要原因是SPAD单个像素点尺寸做不到太小。虽然今年松下在ISSCC上发布了一款采用了65nm CMOS工艺的1200×900分辨率SPAD dToF传感器,但由于体积功耗的原因,更多地应用在车载LiDAR方面。

对于dToF是否会取代iToF,刘洋认为技术与场景适配才是最重要的:“ToF技术不会停留在现在的状况,不论dToF和iToF都会不断演进,甚至是不断融合,所以没必要以这些技术名称做定标方向。做更好的ToF,和做更适合相关应用场景的ToF才是关键。”

资深业内人士则认为iToF在消费电子领域与dToF还有一战之力,他表示:“我们也看到iToF技术同样也在一直进步,通过算法以及电路设计等,来提升iToF系统的测距精度、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在消费电子领域测距范围普遍不大的情况下,iToF未必会输给dToF。未来消费电子领域会是哪种技术作为主导,目前还难以下结论。”

按照以往惯例,在苹果拥抱dToF技术后,很有可能会引起供应链密集跟进布局。这对于现有的ToF厂商而言,或许是行业竞争加剧的先兆,他们又该如何面对?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我们认为并不是苹果拥抱dToF,而是苹果在现阶段尝试了一个比较适合他们现阶段应用的ToF技术。”炬佑智能CEO刘洋认为,“虽然可能会有些企业跟风布局,但我们更加专注开发更适合客户应用的和有商业价值的ToF技术,不限于dToF和iToF。我们还在开发相关更有优势的ToF技术,包括混合型ToF技术和高动态像素控制技术等,期待在细分应用上给客户提供更专业的ToF方案,如更高解像度,更小FOM factor,更优系统成本,更高精度等。”

所以,dToF与iToF作为ToF技术中的两个分支,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将有各自的发挥空间。刘洋认为,目前的dToF技术在较远距离有更低的功耗和相对一致的精度值,但的确还存在精度不够,解像度不够和高成本的问题,因此可能会在手机后置上有一定的应用机会。

苹果“光环”加持的dToF要取代iToF?ToF技术的内战远没有结束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ToF技术还在不断地演进和融合当中,炬佑智能方面表示,将来的ToF技术会向更加适配应用,更动态,更高精度和解像度的方向发展,会更加趋向系统集成化。而且发光部分的创新会是一个关键,炬佑智能在发光驱动和控制部分也在大力开发相关芯片和方案,总之,为了解决更多复杂的应用需求,ToF技术会不断进化,而且会更加多样化。

AR/VR应用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但一直以来受制于设备性能、网络以及显示、传感技术等限制,进展缓慢。而如今在5G、苹果AR生态构建、华为河图应用等刺激下,ToF显然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各大终端企业的“背书”为ToF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坚实后盾。对于ToF产业相关产厂商而言,如何抓住终端应用痛点、迅速跟进应用需求的转变、并扩大自身基础技术优势,是未来立足于红海市场的关键。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华为天生会画数字艺术展亮相文博会:科技赋能艺术创作 - 天天要闻

华为天生会画数字艺术展亮相文博会:科技赋能艺术创作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盛大启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文博会吸引了众多政府机构、文化团体和知名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其中,华为天生会画数字艺术展人潮涌动,成为众多观众的热门打卡地。展览以“共绘自然...
荣耀400系列影像实力再升级 同档位难寻敌手 - 天天要闻

荣耀400系列影像实力再升级 同档位难寻敌手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荣耀400系列手机正式登场,其在影像领域的卓越表现令人瞩目,影像体验冠绝同档,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拍摄体验。在硬件配置与算法优化上,荣耀400全系搭载2亿超清写真人像主摄,并融合AI人像意图识别引擎。这一强大组合让荣耀400系列实现了同档最清晰的成像体验以及更强的动态拍摄表现,无论是拍...
荣耀400系列AI影像革新:解锁创作自由,重塑日常AI体验 - 天天要闻

荣耀400系列AI影像革新:解锁创作自由,重塑日常AI体验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荣耀40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其AI影像创作能力迎来重大进化,多项创新功能国内首发,为影像创作领域注入全新活力,同时将AI体验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引领智能设备使用新风尚。在影像创作方面,荣耀400系列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行业国内首发的AI图生视频功能,打破了图片与视频之间的壁垒,用户只...
荣耀400系列:超强AI赋能,性能续航双冠绝同档 - 天天要闻

荣耀400系列:超强AI赋能,性能续航双冠绝同档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荣耀400系列携超强AI能力震撼登场,在性能与续航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成为同档位手机中的佼佼者。在性能表现上,荣耀400全系借助超强AI能力,性能迎来质的飞跃。其中,荣耀400 Pro搭载满血版第三代骁龙8旗舰芯片,CPU、GPU以及AI各项性能均有显著提升。结合荣耀深厚的底层调教技术,为用户打造出更...
荣耀400 Pro上手评测:2亿超清写真人像重新定义移动影像标杆 - 天天要闻

荣耀400 Pro上手评测:2亿超清写真人像重新定义移动影像标杆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虽然现在手机的影像配置越来越强大,但是普通用户依旧很难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特别是在转瞬即逝的人生时刻,普通用户很难快速完成构图、光影、影调等方面的调整,快速拍下自己的人生照片。在此前的几代机型中,荣耀数字系列通过推出“单反级人像拍摄”和“全场景雅...
荣耀400系列:屏幕、护眼、功能全面升级 - 天天要闻

荣耀400系列:屏幕、护眼、功能全面升级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荣耀40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凭借在屏幕显示、护眼技术、功能拓展以及通信能力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尤其是屏幕体验冠绝同档,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极致体验。屏幕方面,荣耀400系列搭载了一块拥有5000nits超级亮度的通透清晰好屏。如此高的亮度,即便在阳光直射的户外环境下,用户也能自由、清晰地...
小米卢伟冰: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 SU7产品力表现强劲 - 天天要闻

小米卢伟冰: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 SU7产品力表现强劲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8日 消息:今日,小米集团举行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电话会,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等高层管理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针对小米汽车相关话题,卢伟冰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在回答媒体关于小米YU7标配激光雷达是否会对定价策略或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问题时,卢伟冰指出,小米YU7产品力表现强劲。不过,目...
小米王腾:REDMI K80至尊版将是行业3K档最豪华的性能之王 - 天天要闻

小米王腾:REDMI K80至尊版将是行业3K档最豪华的性能之王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8日 消息:今日,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通过社交平台发文,提前为REDMI新机K80至尊版“预热”。他透露,REDMI K80至尊版将成为行业3K档最豪华的性能之王,不仅性能在安卓阵营中依旧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在配置方面进行了大幅升级,堪称脱胎换骨之作。据王腾剧透信息及相关爆...
王腾回应REDMI何时用玄戒芯片:急不来 成本太高 - 天天要闻

王腾回应REDMI何时用玄戒芯片:急不来 成本太高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8日 消息:近日,小米玄戒O1自研芯片发布后收获颇高热度,然而小米15S Pro因定价略高,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众多网友纷纷期待玄戒芯片能下放到REDMI机型,以降低产品价格。针对这一呼声,王腾今日发布视频作出回应,直言“我们真的急不来”。王腾解释称,玄戒O1芯片初期研发成本高达135亿元,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