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发布公告,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从出席及签约的高管来看,除了两大家电集团一把手——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均到场外,代表签约的高管分别为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高玉玲和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前者在升任海信家电董事长前也曾长期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后者则主导了美的整合渠道库存、优化供应链管理方面的DTC(直面消费者)改革——从签约人选中亦可一窥双方本次战略合作的重点方向。
此外,官宣战略合作的公告中,双方还表示将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围绕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合作;在智慧物流领域,双方将在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进行平台优化与升级。
作为年收入分别超过4000亿元与2000亿元的超级巨头,美的与海信这样千亿营收体量的家电企业在集团层面的战略合作,尚属中国市场首次。事实上,二者在冰洗空白电等业务中仍存在直接的市场竞争关系,从公告内容来看,战略合作也集中于生产及供应体系。这背后,既是双方立足当前实际经营的“各取所需”,亦折射出家电存量竞争时代,中国头部厂商复杂的竞合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巨头携手
从合作公告内容来看,海信与美的多位高管出席了签约仪式。
贾少谦与方洪波两位集团董事长,无疑是促成海信美的战略合作的第一操盘手,二者都曾任职于创始人担任董事长(海信周厚健、美的何享健)时的集团总裁办,且具备一线市场业务管理经验。
从经营思路来看,拓展B端业务、推动国际化、重视技术创新,是二人治下海信和美的一致强调的发展方向,其中海信重在拓展车载热管理、显示芯片及电力设备,美的则着重于工业机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把手到场外,在企业间的实际签约中,代表双方签约的高管大多是直接负责业务合作领域的分管领导。从本次双方的签约代表——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高玉玲和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的履历和业务板块中,亦可尝试探究两大巨头战略合作的核心方向。
从职务来看,财务负责人是两位女高管最显著的共性标签。在高玉玲任内,海信家电完成了对欧洲品牌Gorenje和日本三电的收购,美的则在钟铮就任的第二年完成了对科陆电子的收购,二者均对大规模资本运作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相较于各自内部的收并购决策,如何从财务角度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推动供应链协同,则是晋升集团管理层后的两位女高管更关键的角色。
据新浪财经报道,钟铮曾带领团队用Excel搭建出业内首个“成本动态沙盘”,追踪每颗零件的价格波动,将空调成本误差控制在0.15%以内;此外,其还用财务中台系统串联起68个基地的现金流,让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
在担任集团副总裁兼CFO后,钟铮主导了美的集团的DTC(直面消费者)改革,通过整合渠道库存、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全价值链效率提升。
本次合作公告中也提到,双方将在各自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特别是推动AI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在全面提升中国两大家电巨头数智化运营能力的同时,结合全流程业务场景,以AI全流程深度赋能生态合作伙伴。
而作为海信家电多年的财务负责人,高玉玲在数字化领域亦有多年经营,其任内实现了北美及墨西哥GRS系统的上线和项目验收,并推动了集团财务结构转型、优化财务共享作业流程。
“二者牵头合作释放双重信号。”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双方都需要聚焦财务与供应链协同,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其二,依托海信的跨境并购经验与美的全球化渠道网络,加速海外市场深度融合与资源整合。
各取所需
虽然在经营思路和实践中有众多相似之处,但达成战略合作,无疑需要更明确和具体的需求契合,从公告内容来看,供应链与物流,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切实落点。
本次战略合作公告显示,签约仪式地址位于美的总部所在地广东佛山:站在海信的角度,在B端,广东是拥有最完备产业链的制造业大省之一,海信于江门、佛山等地均设有电视、冰洗空工厂,长期坐镇广东主场的美的能够给予其极大产业链支持。
在C端,在家电市场增量愈加饱和的背景下,白电的线下经销商大多采用多品牌操作。无论是考虑到备货压力、还是售后服务难度,难免在销售过程中更多向一线品牌美的、海尔、格力倾斜,这就进一步挤压了海信等二线品牌的市场空间。
在越来越多经销商不愿承接过多品牌售后维修业务的背景下,与美的展开合作,有助于海信借助前者的白电线下渠道布局,首先保证销售渠道稳定与售后服务质量,遏制乃至打破品牌认知低—经销商退出或将其边缘化—市场份额与认知进一步下滑的恶性循环。
双方公告中提到: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是双方企业的共同目标。在智慧物流领域,双方将在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进行平台优化与升级,实现端到端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和库存布局优化,最终实现消费者交付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而站在美的的角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在本次公告罗列的双方出席高管中,美的方的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是唯一一个没有担任美的集团职务的高管。
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美的旗下提供端到端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物流)科技企业,其业务包括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一盘货”统仓统配解决方案,以及依托覆盖全国的前置仓/送装网络/服务工程师实现用户直达,提供一站式“仓干送装修”的送装一体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的4月30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基于安得智联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拟将安得智联分拆目标上市板块调整为香港联交所主板。此前,美的集团曾筹划分拆安得智联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作为制造业集团内部孵化的供应链拟上市公司,参照此前海尔旗下日日顺的IPO历程,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客户集中度较高是其极易被问询和质疑的问题。日日顺提交的招股书就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公司当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50%,其中来自关联方海尔系客户的收入占比在30%以上,占比较大。
同样是白电巨头拟上市的供应链公司,安得智联必然也将回应这一日日顺曾遇到的问题。而本次其在海信与美的的战略合作中高调亮相,并着重提到合作将在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领域展开,无疑是给资本市场服下一粒安得智联客户构成的定心丸。
存量竞合
除了在制造与物流层面的数字化合作外,全球化产能布局也是本次战略合作所涉及的方面。
双方公告中提到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海信和美的将围绕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还将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坚,探索工艺创新,推动跨界工艺融合与人才联合培养,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
产业在线分析师王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后,近期全球生产制造及贸易面临着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全球资源配置、产能协作及风险应对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信美的两家企业通过整合双方在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全球供应链及区域市场布局的优势,加强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及市场协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不仅可提升全球化运营效率,还能以“中国智造”联合体形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地缘政治、环保压力、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等挑战。
未来,双方或进一步探索资本层面合作(如海外工厂股权互持),深化全球化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在一周前的4月30日,美的集团官宣完成对欧洲厨电品牌Teka集团的收购(除Teka俄罗斯子公司),这也是美的集团再次收购总部位于欧洲的跨国公司。
作为早年收购Gorenje、ASKO,并连续赞助三届欧洲杯的中国家电企业,海信同样在欧洲市场有着丰富的并购、跨国整合与营销推广经验;此外,美的与海信也曾分别收购东芝的白电与黑电业务,在东芝品牌的海外运作中,双方有着非常明确和具体的合作需求。
多位采访对象在交流中提到,海外OBM(自主品牌)战略的突破需求,强化生态协同、拓展新质生产力,降低合规与物流成本,应对海外关税贸易风险及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也是本次战略合作中双方在全球层面的驱动力。
当然,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并不意味着双方不再处于竞争关系,综合海信、美的旗下不同市场产品线分布来看,和国内市场一样,其同样有多个产品品类有所重合,例如欧洲的冰箱、洗碗机等业务。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二者战略合作的达成,早年家电市场的各类恶性竞争将会随之淡化,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总体增量见顶背景下,头部家电厂商间更加复杂且多元的竞合关系。
王娟指出,本次两大家电巨头的合作,预示着传统家电行业或将摈弃以价格战、渠道争夺为主的竞争模式,通过技术协同、产能共享、资源互补等方式降低内耗、分摊风险并加速创新,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未来AI、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将驱动产业链重构,让家电行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竞争。
“面对国际品牌和贸易壁垒的双重压力,中国家电企业通过合作形成‘中国制造’协同效应抱团出海,提升全球技术标准话语权以及市场议价权。”王娟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