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上涨,股价半年翻倍的美股公司信也科技遭遇回撤。
3月20日,信也科技股价大跌5.84%,股价跌破10美元/股。4月4日收盘,信也科技股价再度下跌10.07%,收盘仅为8.75美元/股。
3月18日,信也科技披露了2024年经营业绩。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为23.83亿元,同比增长1.81%。
这是一份看上去似乎不错的成绩单。2024年,助贷市场逐步规范,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激烈,信也科技的经营业绩仍然保持了增长,属于令人瞩目级别。
3月19日,信也科技股价大涨17.54%,算是对亮丽业绩的积极回应。
但是,细看财报发现,信也科技也有隐忧,担保收入超过50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在助贷市场担保费备受争议的情况下,信也科技的收入结构明显失衡。
信也科技旗下的拍拍贷,因收取担保费及暴力催收频频被投诉。截至3月21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的投诉多达5.54万条。
业务有亮点 股价短暂狂欢
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信也科技经营仍然表现出色。
根据财报,2024年,信也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30.66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增长1.81%。
从单个季度看,2024年一、二、三、四季度,信也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65亿元、31.68亿元、32.76亿元、34.57亿元,同比增长3.75%、3%、2.46%、7.23%;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元、5.51亿元、6.24亿元、6.81亿元,同比变动-24.17%、-0.59%、10.18%、29.77%。
季度数据显示,公司业绩总体稳定,第四季度表现较为出色。
从具体业务方面看,信也科技有不少亮点。2024年,公司年度促成交易额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6.1%;在贷余额增长至715亿元,同比也增长6.1%。在国内市场,累计借款人超过2680万,全年交易额达到196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2%。
消费信贷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2024年,国内业务全年交易额1961亿元,占公司总交易额的95%以上,收入同比增长5.2%,占比约70%。
小微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信也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战略重点,2024年,信也科技为超过82.6万家小微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580亿元的信贷科技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占国内业务比重接近三成。公司通过“好样的小店”公益项目提升品牌黏性,且利率低于消费信贷,通过精细化运营保持风险可控。
信也科技的国际业务表现超出预期。公司国际业务累计为700万用户提供服务,全年交易额101亿元,同比增长27.8%,营收占比19.1%,其中第四季度占比达21.4%,成为公司第二大增长引擎。
信也科技具备先发优势和本地化能力。公司在印尼、菲律宾市场已布局多年,持有当地金融牌照,合作金融机构超7家,资金成本下降90基点。2024年,公司菲律宾业务交易额同比增140%。
公司表示,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多个国家获取金融牌照,不断扩充海外金融机构合作的“朋友圈”,为国际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级市场上,信也科技的股价也迎来了短暂狂欢。
2024年9月以来,受政策刺激等影响,a股、h股及中概股公司股价大多上涨明显。信也科技股价同步攀升,其股价从5.30美元左右上涨至最高11.08美元,翻了一倍。其中,3月19日,股价大涨17.54%,收报10.72美元。
狂欢之后,股价迅速回调。3月20日下跌5.84%,股价跌至9.99美元。
营收结构失衡 担保费贡献四成
信也科技取得了一些超出预期的成绩,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信也科技的各项业务短板也较明显。国内消费信贷业务累计借款人超2680万,规模效应显著,依托ai风控技术(如“风巢”平台、“明镜”反欺诈系统)实现风险水平行业领先,逾期率控制在2.5%,但市场竞争激烈,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如花呗、微粒贷)覆盖优质客群,信也科技主攻的大众客群面临政策收紧和风险波动压力。
公司小微金融业务采取差异化定价,利率低于消费信贷,通过精细化运营(如数据标签体系)保持风险可控,但小微客户需求分散,风控和运营成本较高,需依赖持续技术投入,且小微金融监管趋严,可能影响业务扩张速度。
国际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依赖东南亚市场(占海外业务90%以上),区域经济波动可能影响业务稳定性,地缘风险较大。
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信也科技的收入来源分为贷款服务收入、贷后服务收入、担保服务收入、净利息收入、其他收入五大板块。
贷款促成服务费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之一,2024年收入46.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与2023年持平。
贷后服务费收入主要通过催收、风险管理等服务实现,2024年为17.40亿元,同比减少约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较2023年的16%下降3个百分点。
备受关注的是担保收入,2024年达到50.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较2023年上升3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年、2023年,公司担保收入分别为30.64亿元、44.79亿元,逐年增长。
担保业务备受争议且存在风险。一方面,针对强制收费、费用不透明等投诉不断;另一方面,担保业务依赖风险定价能力,若违约率上升,公司将面临坏账增加压力。
信也科技的净利息收入持续下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1.74亿元、10.49亿元、8.54亿元,2024年收入占比约为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在利差收窄趋势下,净利息收入下降并不意外。净利息收入依赖监管对杠杆率的限制,扩张空间有限。
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国际业务多元化布局(如海外金融牌照获取)和技术服务输出,2024年为6.92亿元。这项业务依赖海外市场合规性和本地化能力,若国际市场环境或汇率波动,将影响收入稳定性。
综上所述,备受争议的担保收入成为信也科技收入的第一大来源,说明公司营收结构失衡,潜在风险较大。
收费不透明 暴力催收投诉不断
与担保收入不断增长且成为营收最大贡献者相对应的是,针对信也科技的投诉不断。
信也科技原名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拍拍贷的运营商。拍拍贷是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于2007年上线,并获得资本加持。2012年,公司进行a轮融资,红杉资本等参与;2014年,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再次参与,光速安振中国创业领投;随后的c轮融资等,君联资本、sig海纳亚洲等跟进。2017年11月10日,拍拍贷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当时,拍拍贷被认为是国内最接近美国原始p2p模式的平台,采用个人对个人的纯线上借贷模式。拍拍贷通过采集借款人各维度数据判定其违约成本,并给出可贷款额度和相应的风险定价。
2018年下半年开始,强监管来袭,大部分网贷平台退出历史舞台。拍拍贷转型,更名为“信也科技”,成为一家助贷平台,公司将其定义为“金融科技平台”,拍拍贷则成为信也科技子公司。
拍拍贷官网显示,公司是信也科技旗下消费金融科技品牌,通过布局科技型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业务,用数字技术高效连接普惠金融人群和有数字服务需求的金融机构,以共同实现普惠金融的社会化服务,最终达成服务实体经济目标。
鳌头财经发现,近年来,针对拍拍贷的投诉与日俱增。
截至今年3月21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拍拍贷”,投诉量累计高达55423条,其中近30天投诉为2126条。2024年6月25日,拍拍贷的投诉量为4.27万条,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投诉量增加约1.27万条,相当于日均47条投诉。
梳理发现,超过5.54万条投诉中,主要内容涉及暴力催收、乱收费、收费不透明等。
3月13日,一名借款人投诉拍拍贷误导借款人,违规收取高额利息、担保费、咨询费等。
还有投诉称,未在拍拍贷借款,仅因曾登录拍拍贷软件,便莫名成为会员并被扣119元会员费。
有投诉者称,未在拍拍贷借款,拍拍贷却委托催收公司联系其单位、同事要求还款。
在啄木鸟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针对拍拍贷收费、催收的投诉。
2月27日,有借款人投诉称,借款2万元,10天利息19.5元,但融资担保费达580.50元,而借款时界面上未提及融资担保费。
暴力催收、担保费不透明频频被投诉,而担保收入却成为营收的主要贡献者。信也科技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助贷行业不良贷款比例处于上升区间,助贷机构在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控制方面的压力增大,信也科技将如何应对?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