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进口水果中,苹果是其中之一。进口苹果虽然在大多数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但其实价格一点也不低。
如今我国水果市场上的进口苹果主要是新西兰苹果、南非苹果等。而我国进口的新西兰苹果在苹果价格上几乎是“天花板级别”的。一斤苹果有时候能卖到大几十,价格是相当的夸张。
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国的苹果也在大量出口。
国产苹果正在大量出口
今年,国产苹果的对外出口非常景气,大量的国产苹果正在向着外国出口。
例如,今年2月份我国的苹果出口量达到了8.3万吨,比1月份环比增加了26.33%,同比增长了16.79%,处于近五年来的历史高位。(数据来源海关数据统计)
不过与其他水果相比,我国苹果的出口在出口价格上,有些低。大多数出口的苹果都是中小个头、品相一般的苹果,出口价格普遍不到三块,主要集中在两块的价格区间上。
而我国国内很多商超里的苹果,价格普遍高于六块,大多数地区可能都在八块。
外国为什么喜欢低价苹果?
为什么外国人不进口价格高的“高品质苹果”,反而去进口价格低的“中低档水果”呢?
这其实跟今年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地区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今年苹果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因为气候条件等问题,苹果的产量是相对少的。
所以对苹果的消费大多数时候依赖进口。
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东南亚地区对于苹果的消费就单纯当成普通水果来消费的,没有那么重视苹果的外观、个头大小甚至甜度。
可能也没有养成“苹果越大,价格越高”的这类消费思维。
我国对于苹果的消费是逐渐形成了“惯性思维”,主要看个头和品相来决定价格。当然,我说的是国产苹果。
像进口苹果,个头普遍都不大,但在消费市场上还是能卖高价。国产很多苹果就主要拼个头了。
颜值高、个头大的能卖高价,于是留在了国内卖高价。个头中小就逐渐对外出口,这也算是一种“消费互补”了。
还有从消费水平上来看,东南亚国家的消费水平基本上也处于正在上升期,如果是价格太高的苹果出口过去,可能市场不大。
这也是东南亚的外国客商为什么喜欢我国低价苹果的一个原因吧。
低价苹果好,还是高价苹果好?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争论的。不管是低价苹果,还是高价苹果,一个成熟的水果产业要全都有。这不是选哪一个的问题,这是每一个都得要的问题。消费是分层次的,商品肯定也要分层次。品质好的要价格高一些,品质中低档的要价格低一些。
最怕的是只有低价苹果或者只有高价苹果,太低价了,果农就不种了;太高价了,就会逐渐失去基础消费者,没有了基础消费者,仅仅是奢侈级别的消费,很难消耗掉年产三四千万吨的苹果的。
苹果必定是一个大众化的、常年供应的水果,与其它一些时令水果是不一样的。
如今国产苹果的一大问题倒也不是国内苹果的终端零售价格偏高,主要还是价格标准的问题。
一味的追求个头大、颜色好看,这个追求是没有错,但这并不能当成“苹果好坏”的硬标准。
新西兰的苹果个头也不大,人家照样在市场上能卖上价格。南方的丑苹果、南非小苹果等个头也都不大,也照样能打开市场,价格也不低。
为什么就非得要求苹果的个头大呢?
在苹果的品级上,也要逐渐跟着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来变化。越大个头的苹果价格越高,想要价格越高,苹果就种得越大。苹果个头想要越大,就得各种重投入。有时候为了个头上的大,反而让苹果失去了很多苹果原本的风味。
而对消费者而言,一斤要八九块的苹果,再加上又是大个头,有时候拿两个苹果就要几十块了,这个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是不是有点过高呢?
苹果越大,单价越高,总重量也越高,苹果又没办法切开论片卖,这会导致苹果的单次消费成本越来越高。
像蓝莓价格高的时候,都知道“按克卖”,这样能有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现在很多国内苹果把握的消费方向可能有些跑偏了。反而出口苹果和进口苹果把握的消费方向反而是相对正常的。
国内苹果的主流价格还是应该更加大众化一些。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