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对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了专访。在专访时黄仁勋表示,中国当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极为强大,未来或许对全球的相关领域造成冲击。
随后黄仁勋强调“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征服了他们涉足的每一个市场”。华为的崛起,冲破的绝非仅仅是美国主导的科技战格局,更是令全球科技企业倍感压力。
黄仁勋并不是第一次赞赏华为企业,其实早在2023年,黄仁勋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就宣称,华为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极为强劲的竞争对手,是一家势力非常强悍的企业。
英伟达将继续把华为列于竞争名单中,毕竟,在技术受限的状况下仍保有这般凝聚力、竞争力与创新力,是极为可怖的。
美国制裁与华为的突破
其实华为在早些年的时候还不具备这么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当时只是小有名气,不过这还是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如果这样任由华为发展下去,对美国的地位将会产生影响。
美国科技实力雄厚,二战后借科技战相继挫败苏联、日本等国,如今与中国进行科技竞争时,美国仍沿袭旧策,先制裁头部企业,再遏制腰部企业。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开始使用各种方式来抑制华为的发展,在此之前,美国就已经迫使中兴接受不该有的条款。
直到2019年5月19日,美国正式开始对华为进行制裁,比如:实体清单、芯片断供、5G全球围堵,导致华为手机和基站等相关业务退出了欧美市场。
不光如此,美国还要求其盟友也对华为进行施压,游说欧洲开始禁用华为设备,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华为挤出国际市场。
美国实行技术封锁后,华为的处境变得更差,通过当时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比就可以看出来,在2020年的时候市场占有率还是断崖式领先,但在2021年就已经跌出了前五。
不光国内,国外的销售情况同样惨淡,就以欧洲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为例,华为的跌幅达75%这一惊人数字,从第二名骤降至第五名,当时都已经快淡出欧洲市场。
可见,美国实施的一系列制裁手段将华为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两年中,华为也确实背负了很多骂名,比如旗舰手机用落后的芯片,这不就是想割韭菜等等。
不过,轻言放弃不是华为的做法,面对困境,华为喊出了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事实证明及时外部压力再大,我们并不会轻言放弃,反而让我们坚定了技术攻坚的信念。随后,华为就开始了“闷声发大财”,一心开始搞科研,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厚积薄发。
终于,在2023年8月29日,当时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雷蒙多进行访华,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就在当日,华为突然上架了搭载全新自研麒麟芯片的Mate60系列手机,该手机一经发布便引发轩然大波,此次自研芯片可谓狠狠回击了美国,击碎了美国封锁芯片的美梦。
2024年末,雷蒙多于卸任发言之际着重指出,在芯片竞赛里,华为优势极为强劲,对华为进行阻挠纯粹是枉费心力。
此次雷蒙多访华,被网友称为是专程赶来为华为新品代言的。然而,华为的创新之旅岂会就此止步。
就在2024年鸿蒙系统迎来蜕变,原生鸿蒙正式面世,它采用了国产自研的鸿蒙内核,实现了端云垂直整合,不再兼容安卓应用,是突破技术,全新的操作系统。
而鸿蒙系统的问世,亦标志着华为及其合作伙伴仅耗时10年,便打破了欧美主导内核30余载的局面。
在2024年9月10日,华为正式发布了三折叠手机Mate XT,这是世界第一款三折叠手机,它实现了由双折叠手机到三折叠手机的跨越,实现了手机平板可随意切换的使用场景。
第二年年初黄仁勋在英伟达北京迎春会现场还亲自体验了Mate XT手机,随后就露出了惊叹的表情,他表示非常不可思议,直到现在Mate XT仍是唯一量产的三折叠手机。
在今年,华为推出的所有移动端新品都已搭载了原生的鸿蒙系统,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还表示,鸿蒙电脑还会在今年5月与大家见面,希望它可以帮助华为PC再创辉煌。
华为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只靠自身一人一定是独木难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华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呢?
华为打破技术封锁,背后是谁在助力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壮大都不是偶然,华为也不例外,在美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时候,只能自己自行摸索,找出一条可以实现突破的道路。
从这次美国制裁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所以华为就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支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环节。
首先华为就对芯片进行了设计,尽管无法使用台积电先进制程,但它还是设计出来麒麟芯片,并且通过堆叠技术来提高性能,联合其他国内企业研发,减少对国外ARM架构的依赖。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样才能逐渐的摆脱对安卓的依赖,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不会看安卓的“脸色”。 通过开发国产数据库、编程语言(仓颉)来减少对美国技术工具的依赖。
如果想让自身强大,就必须“扩张领地”,不断扩大自己的自身市场份额,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国际上我们也要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
所以华为开始承接国外的建设项目,比如资源丰富的中东和非洲,承接中东沙特NEOM智慧城市、非洲数字政府项目,赚的盆满钵满,还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为了谋发展,我们仍需要扩大产业范围,随着华为问界智驾的推出,华为再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汽车的需求远比基建要多,汽车的出口可以快速的打响华为知名度。
在被美国制裁的名单中,不光有华为,还有欧菲光、长江储存等其他产业,在面对困境时,各企业都空前团结,不断加深合作,而华为也扶持国产光刻机、材料厂商,做国产化替代。
不光是企业自身努力,面对技术封锁,社会和国家都团结一心,广大人民群众都在对美国进行抵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华为突破困境。
比如政府采购倾斜,让企业参与政务云、国企数字化项目,再比如鼓励参与“东数西算”等国家级工程,巩固国内市场基本盘。
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俄罗斯也深知必须提供帮助,否则一家独大下个倒霉的就是自己,所以俄罗斯也开始全面接纳华为设备,替代思科、爱立信。
由此可见,华为的成功并不容易,多方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表明了中国强大的实力,极大地提振了国民的信心。
而华为也重新回归市场,并且在国内外的市场上活跃起来,凭借超前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华为拍案决定进军人工智能领域。
华为重回巅峰,开始主导AI领域
这两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毫无疑问,AI将会是颠覆未来发展水平的革命性技术,也就是说谁能先掌握AI,谁就能拿到主动权。
在芯片领域吃过亏的华为当仁不当,凭借着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有了可以超前研发的资金和人才,可以再人工智能领域大展身手。
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算力芯片就是这栋房子的地基,因此美国又开始想歪主意,想先将“算力芯片“这个地基慢慢侵蚀,然后使“房子”摇摇欲坠。
就在此刻,华为又推出升腾AI芯片,性能与英伟达不相伯仲,填补了中国高端AI芯片的空白,这不但给英伟达施加压力,更让美国的美梦化为泡影。
现在华为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已经达到了第一梯队,在芯片、应用场景开发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虽然在通用大模型和高端算力的方面稍微落后于美国的头部企业,但是“AI+行业”的差异化路径已经形成独特壁垒,成为全球AI领域不可忽略的存在。
华为达成了绝地反击,在国内市场开启领跑之势。这一成果不仅是华为之胜,更是中国科技的胜利。他为中国众多企业都树立了典范,为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起到了正向激励的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掌控市场,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位于不败之地。
最后,也期待着华为可以推出更多新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帮助我们走在世界前列,遥遥领先。
极目新闻——2025-03-22——“中国最强科技公司”!英伟达CEO黄仁勋点赞华为
新浪财经——2025-03-22——3月20日,黄仁勋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时点赞了华为,并直言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征服了他们涉足的每一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