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湖南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巾帼筑梦 科技强国”主题分享会在长沙举行。在这场分享会上,春华、李敏、谭碧娥、卢光琇等女性榜样分享了她们在工业创新、人工智能、农业种业、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历程,展现了“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她力量”。
会上,省领导为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的优秀代表颁奖。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兰英致辞并宣读全国妇联表彰决定。她表示,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将始终做广大女科技工作者最坚实的后盾,让“她力量”在科技强省建设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阳春华:我们吃得了苦,我们也成得了事
“我的工作简单讲,就是通过集成先进的控制技术、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有色冶炼过程的高效绿色生产。”中南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业智能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春华分享道。
40年前,阳春华还是一名研究生,在一次前往冶炼厂调研的过程中,她看到操作师傅灰头土脸地穿梭在粉尘漫天的车间里,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她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工人们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经过多年学习与调研,她和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套全自动化配煤系统,工人仅需在主控室摁下按钮,系统便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煤配好,准确率。
“作为拼搏在被‘工科男’主导的有色冶金领域中鲜少的女性,事业发展、家庭责任、生育压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平衡。但我更想说,女性不应该被任何条条框框定义。我们吃得了苦,可以和工人师傅一起铺设电缆、焊电路板;我们也成得了事,可以用专业技术为企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我们可以在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之外,成为老师、教授、专家……我们在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程中不可或缺!”春华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所有的女性朋友。
李敏:女性能做好科研,也能够把家庭经营好
“科研的魅力就在于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未知。”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敏和大家分享了她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奋斗历程。
李敏进入生物信息研因为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的需要,刚刚入学读博士的她从零开始。她和同学们自己组建研究小组,查找最新文献打印成册,逐篇研读,反复讨论,不断试错,用最笨的办法,敲开了生物信息学的大门。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她从对生物信息学一无所知到今天深深扎根于此。她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2024年获颁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为攻克项目难题熬夜到凌晨两三点;为算法模型的优化绞尽脑汁;为实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反复求证……李敏从事的研究使得疾病基因预测、关键蛋白识别、药物靶标发现等效率大幅提高。李敏参与研发的生物网络构建与可视化分析工具已被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下载使用十七万余次,在生物学、植物学、医学等十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李敏还分享了自己陪伴孩子的经验:“我想陪伴孩子,但又要加班,我就会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比赛吧,你做作业,我忙工作,比赛看谁先做完。”她表示:“我真心觉得女性能做科研,也能做好科研,并且也能够把家庭经营好。”
谭碧娥:我会骄傲地说,我是养猪的!
没有人不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她却要和猪粪猪尿打交道,不仅要对试管里的猪粪猪尿进行解读,还要昼夜不分研究这些试验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畜禽产品品质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谭碧娥从事农业科研,“具体来说就是研究怎么养猪。”
她坦言,自己一度想要转行,但是导师印遇龙院士说过:“咱养猪的人,心里要装着天下人吃饭的大事。”这让她深深意识到,养猪是一篇当之无愧的大文章,除了要“顶天”,要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面向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过降成本、保供给、保安全、提品质、促环保”的重大产业需求;还要“立地”,要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多年来,谭碧娥一直专注猪肉安全生产领域研究,比如解决仔猪肠道健康的问题,让猪宝宝在断奶后免疫力更强,长得更好更健康;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怎么样让猪肉更好吃,通过营养平衡或添加一些功能性物质,让猪肉保持“儿时的味道”。
“今天,再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会骄傲地回答,我是养猪的!”谭碧娥骄傲地说。现在的她,已经是研究生导师。看着团队那些年轻的科研女将,她想起当年那个被誉为“拼命三郎”的自己,她说:“科研的路上,性别从来不是边界,热爱才是永恒的灯塔。”
卢光琇:如果我是男性,我第一个捐精搞科研
“大家猜猜我多大年纪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首席科学家、终身荣誉院长、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上来就和大家来了一个亲切的小互动。她已经86岁,但她每天还是在工作,看诊、病例讨论、开会,去年她还和团队赴西藏、贵州等地进行优生优育义诊。卢光琇以“胚胎里诞生的优生强国梦”为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科研创新路上的故事。
卢光琇的父亲卢惠霖是我国医学遗传学奠基者、湘雅首批博士生导师。在父亲的影响下,1980年,她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小组。80年代初,不仅没有合格的设备,连做基础实验用的精子都找不到。和她一起从事研究的有3位男老师,却没有人愿意主动捐献,实验一度停滞。卢光琇动员自己的丈夫捐精,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她对同事说:“如果我是一个男人,我早就捐精了!”在卢光琇的动员下,男同事们也开始捐精做科研。
经过不断努力,1981年,他们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冻存精子成功。随后开始招募供精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精子库。成功摸索排卵期规律后,1983年,诞生我国第一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1986年,体外授精成功;1988年诞生了两例试管婴儿,其中一例为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
2002年中信集团、中南大学共同组建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之后又相继建立了我国首个人类胚胎干细胞库,2004年批准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家知道吗?世界最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库在哪里?我可以自豪地说:也在我们长沙,在我们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生强国梦’正在实现。”卢光琇说。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仅是在家庭中,也在科学研究中。现在,我们的女航天员也能飞到太空去,只要我们有目标有理想去奋斗,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成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卢光琇与广大女性共勉。她和记者分享道,自己养育了三个孩子,在做科研最困难的时候还要照顾老人,但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她也不忘“喊话”男同胞:“多关心妇女!”
杨淑亭:在轮椅上书写“超凡人生”
来自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苗族姑娘杨淑亭获评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这位在轮椅上绽放光彩的创业女性,也在这场大会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为一场车祸,她的人生被彻底改变;而经历过人生暴风雨之后,她重获新生;走进人民大会堂,她接受党和国家的嘉奖;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她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登上央视春晚,她唱响青春奋进之歌……杨淑亭现任湖南省邵阳市肢残协会主席、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几年来,从淘宝客服做到直播带货,从手工仿真花作坊做到年出口额4000万元的外贸企业,杨淑亭用奋斗书写着“超凡人生”。
“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坚守在岗位上的每一位女性。”杨淑亭告诉记者,目前她的公司一共带动了1460人就业增收,其中68名是残障人士。“对于女性创业者而言,一定要坚持,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不要去做自己不了解的行业。进入一个行业一定要深入学习,了解了才能去做。”杨淑亭以自己的经历与女性创业者共勉。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