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重构世界,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科技改变。当下面对历史性机遇,作为国内工业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垂直整合水平最高的城市,江南名城苏州如何把握?在2025年2月14日,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揭开了AI苏州的宏大战略规划,让“中国智造”在苏州,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继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苏州作为全国的制造强市,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已经走在了前头。初步统计,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已实现营收超2300亿元。在此基础上,大会发布了《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这份重磅文件,系统性的阐述了未来苏州市的AI发展战略和配套扶持措施。
要想富先修AI路,基础建设夯实地基,梧桐树上筑巢引凤
苏州在2021年已经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金字招牌,前期的政策基础相当扎实。后续就是围绕着“人、财、物”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让苏州变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AI梧桐树”。现有的人工智能企业能发展更好,引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和场景赋能,吸引外面的人工智能行业人才、技术和企业扎根苏州。
对于高端人才持续招引,苏州不仅仅是安家生活的人间天堂,也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创业和实现梦想的AI天堂。对于顶格支持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买房落户还有专项的购房补贴。
金融资本配套扶持,让企业创新突破无钱粮断炊风险。市场化运作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精准投资;帮助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对于银行发放贷款后的科技信贷风险忧虑,最高给予1000万元风险补偿;对于科技保险创新险种产生的损失,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偿,同时针对利息和保费还会给予额外的补贴。
持续建设苏“1+15”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矩阵。例如吴中区进行人形机器人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相城区以智能网联为核心,推进苏州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昆山市聚力发展先进计算、智能基础硬件等领域;吴江区进行 “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场景应用,其他各区也是各自拓展优势,让人工智能行业基础建设各具优势,聚焦发展。
协同服务提效率,扶持配套措施跟上,激励措施加快发展
建立了以市级专项工作组为核心、县级市(区)分级推进的协作机制,集聚资源,全力攻坚,协同服务“人工智能+”各项工作,逐步形成全市统一、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打造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服务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认了首批26家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对获批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根据运营成效给予最高1000万元绩效补贴。
核心企业先布局,形成AI全产业链,产业集群规模提速
AI核心企业有着重要的示范效用,而且还能带来更多的配套企业落户苏州,从而从一个企业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最终同类型企业也会逐步加入,最终诞生人工智能的产业集群。苏州市在核心企业扶持方面,力度更大,吸引力更强。
苏州市对于人工智能领域认定(获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市服务业领军企业等,将进行重点政策扶持。而且也倾斜资源,吸引人工智能算力、数据、大模型等重点企业总部落户苏州。
具体体现在,对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和应用场景布局领域的牵头申报主体、联合申报主体、合作申报主体,可以分别给予最高1亿元、2000万元、500万元支持。对于引进培育参数量超千亿的通用大模型,也能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大模型建设方,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最多3年的算力成本补贴。
场景赋能要重视,创新产品加快推广,AI应用重点扶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终要落地成为产品,成为服务,所以场景赋能环节将是生产力变现的最重要环节。苏州市对于场景提供主体,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于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推广是市场化的最关键一步,苏州市对于推广的AI首台(套)装备,每台(套)最高可给予100万元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首版次人工智能软件,最高可给予200万元奖励。
在大会现场惊艳四方的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机器人MagicBot与四足机器人MagicDog,就是苏州市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孵化下的成功杰作。不但担当了“特邀礼宾员”,给嘉宾送上聘书,还做门童欢迎各方来客,同时还能登台献舞,连续完成空翻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同样人形机器人MagicBot已经可以在工厂中组团协作工作,进入到商业场景应用环节。
苏州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过去的发展就是敢为天下先,创造了“中国智造”的市级发展奇迹,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在前期已经聚集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近700家的基础上,再一次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号角已经吹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就是胜利的旌旗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