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2024年05月01日11:31:26 科技 2105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 天天要闻

开栏的话:

新青年,新活力,新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大批内容多元、模式新颖的新职业不断涌现,而一大批青年人更是在新职业中崭露头角,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他们是伴随新技术、新消费而涌现出的一批年轻从业者,创新活力无限,光芒四射;他们往往也是认准某一不曾被大多数人关注的门类,持续发光发热,用行动照亮行业的希望之路;当然他们也总是坚信“兴趣抵千金”,期待在漫长岁月中实现职业价值与兴趣的双向奔赴……

职业方向不同,但对梦想的热诚最动人。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今年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前夕,大河报·豫视频推出“新青年·新职业”特别策划,为您呈现一群新时代的逐梦青年。

核心提示

“无人机巡视相当于开启了一双‘天空之眼’,空中巡检和人工地面巡检的视角完全不同,能大幅提高巡检质效。”95后变电站无人机飞手郑金宇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以±800kv特高压中州换流站巡检为例,日常人工地面巡检需5人小组分区巡视,1小时才能巡完整个站区,而搭载高清双摄像头的无人机在空中兜一圈,40分钟就能搞定所有任务,“无人机巡检不仅可以高精度、多视角避免错检、漏检,同时还能保障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轻便灵活的多旋翼无人机“小q”,是郑金宇的工作搭子。

“虽然我们一人一机搭档的时间尚不足1年,却是历经风雨,共闯难关的战友呢!”郑金宇表示。

无人机技术赋能变电站巡检,带来“质的飞跃”

“往后退,再退一点,稳住!”“请同步飞行数据!”“距地31米,距500千伏设备区约8米”……近日,在河南省±800kv特高压中州换流站内,无人机飞手郑金宇和同事李志恒正在带电设备区开展巡检工作。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郑金宇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脚穿绝缘鞋,埋头紧盯着遥控器上的显示屏,屏上实时显示巡查中的图传画面。郑金宇手不时调整着操纵杆,展现出和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老练,浑身散发着专业与严谨的气息。

无人机“小q”则因飞得太高,抬头望去,犹如一只投入天空的飞鸟。随着郑金宇的操作,“小q”犹如被赋予了灵魂,时而稳步前行,抵达人工难以触及的位置;时而悬停在空中,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与审视。高清摄像头犹如一双锐利的鹰眼,将设备上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尽收眼底。

“龙门架检查完毕,没问题。±800千伏与500千伏设备区交界处的绝缘子串也没问题。无人机电量提示剩余23%,飞行时间大概5分钟左右,更换电池后再执飞吧!”郑金宇说。“好,你操作,我盯一下飞机的实时位置。”李志恒回应道,“估摸今天用不了3块电池,全站就能巡完。”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视觉盲区,难以做到全面覆盖。据记者了解,中州换流站日常有工作人员近50人,目前有4人为变电站无人机飞手,能执行日常和特殊巡检。

中州换流站电压等级高,站内电气设备高、体积大、排列紧密、构件复杂且设备处于带电运行状态,飞手不仅要抗强电磁干扰、时刻留意安全距离,精确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动作,还要盯紧影像采集屏观察设备情况。因此,每次空中巡检,对飞手的技能、心理素质都是极大考验。

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 天天要闻

极端天气后,启用无人机巡检代替“双脚丈量”

“随着无人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为许多行业解决传统难题痛点提供了破解之道。现如今,无人机在诸多领域发挥‘天眼’作用,但使用无人机在变电站开展巡检工作,近些年才实现。”郑金宇告诉记者。

郑金宇自我评价是“一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天蝎座青年”,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电力行业,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换流站的运行和维护,整日里心心念念的都是这个日均输送近1.3亿度电的特高压换流站——±800kv特高压中州换流站。

“我个人比较痴迷人工智能技术,从上班之日起就想着尽快成为‘技术流’,能做点令电网运维更加‘聪明’、高效的事儿。在‘小q’的帮助下,我的梦想很快照进了现实。”郑金宇如是说。

强对流天气是电力人精神最紧绷的时刻之一。一次特殊的巡检经历,令郑金宇记忆犹新。

2023年10月的一天,郑州遭遇了极端强对流天气,气温在一夜之间骤降近15摄氏度。第二天一早,望着站内被狂风扫落的树叶,郑金宇不免为站内的设备情况担心起来。恰好,耳边响起前辈的提醒:“气温大幅变化时,gis管型母线的伸缩节非常容易出现应力变化,要赶快检查一下伸缩节的标尺,看看有没有出现超标的情况。”

郑金宇明白,这场突如其来的异常天气给站内的设备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尤其是那些gis管型母线,它们承担着电能传输的重要任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保能源安全,守万家灯火。一盏灯、一束光,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念想。

运维班迅速组织人员,计划对所有的管型母线伸缩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这是一项工作量大且精细的任务。在以往,这样的检查工作需要多人协作,手持沉重的照相机,逐一拍摄记录全站345个伸缩节的情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角度和光线的问题,拍摄的照片往往难以清晰地反映出伸缩节的真实情况。此时,无人机飞手郑金宇,决定尝试新方法——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并开展精细巡检。

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 天天要闻

弯道超车,新技术让巡检工作更精准“更硬核”

是时候搏击潮头,大显身手了!

为确保无人机执飞万无一失,郑金宇事先对无人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确保其能够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稳定工作。然后,小心谨慎地操控着无人机缓缓升空,向着那些管型母线伸缩节靠近。

虽然已有近100小时的飞行经验,但这次飞行仍让郑金宇精神高度紧张。想要拍出精确的标尺刻度照片就需要无人机离设备近些,再近些,但极端天气后现场虽是晴天,风力却不小,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更加难以把控,想在高密度设备环境中保证安全飞行需要200%的专注度,同时还要完成对异常情况的精准判别……

稳住内心的惶恐、紧张,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镜头下,伸缩节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郑金宇不断拨动摇杆慢慢调节无人机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能够捕捉到每一个重要的画面。与此同时,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也记录下了伸缩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经过2小时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完成了对所有管型母线伸缩节的检查工作。

当无人机安然着陆的那一刻,郑金宇感到自己心中悬着的巨石也落了地。尽管长时间握着遥控器的手已有点僵硬,手心里全是汗,但完成飞行任务的轻松感和成就感很快将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无意间触发了一个游戏的隐藏副本,副本里有大boss,就看我能不能接得住。”郑金宇说,“令人欣喜,我通关了!”

此次无人机巡检经历,令郑金宇切实体会到了无人机巡检的优势。不仅省去了人工巡视的麻烦,检查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清晰度高,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伸缩节的真实情况,为后续的变化量比对工作提供了精准依据。

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 天天要闻

立志掌握一项技能,封闭学习1个月顺利持证

“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变电站无人机飞手?”记者问。郑金宇略一思索,有些腼腆地笑答:“因为危机意识吧,起初只是想掌握一项对职业有用的技能。”

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原来,初入职场时,郑金宇曾频频遇挫,他认识到如今已是“学历通胀”的时代,高学历的人将越来越多,作为“敲门砖”的学历会愈发贬值,“并不是毕业拿到学历学位双证,找个好工作就可以一劳永逸了,随着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各行各业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只有保持终身的学习,积极适应各种变化,才能在职业领域中站稳脚跟。”

好在入职后单位不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也愿意培养年轻人。愿意投入并用心的人,总能找到施展拳脚的天地。

2023年5月,单位组织学习无人机技术,号召员工自愿报名参加,郑金宇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可得抓住这次长本领的好机会!”郑金宇表示,一听说要集中封闭学习1个月,不少原本想报名的人打了退堂鼓。

经过1个月的封闭学习,郑金宇于2023年7月顺利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成为该公司第一批“唯二”合格的无人机操控手之一。为了尽快在行业领域应用这项新技能,经过三个月的钻研和练习,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无人机巡检的精髓,甚至开始执行变电站特巡任务。

郑金宇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的持续变化,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保障“冬夏”双高峰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成为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一环。而在电力行业原本需要顶着烈日、冒着寒潮奋战一线的工作被无人机、远程监控、ai等技术手段替代,“持小屏”“站大屏”的人多了,“战高温”“战严冬”的人少了。

联手工作搭子,他为±800千伏特高压带电设备开启“天空之眼” | 新青年·新职业 - 天天要闻

“对于数字化技能的偏好,成为新职业时代的显著特点。”郑金宇说,电力行业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充满了“科技感”,也衍生了不少“高大上”的新职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新职业,为社会的进步注入澎湃动力!”

征集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AI入PC,华为赴山海 - 天天要闻

AI入PC,华为赴山海

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料到,AI对于现实世界的改造会发生得如此之快。前不久,76岁的四川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周啸天,在《薛涛》一书中还原唐代杰出女诗人薛涛的传奇一生。在创作过程中,周教授借助AI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写作效率,他还计划通过AI弘扬传统文化。
百度的AI猛药起效了吗 - 天天要闻

百度的AI猛药起效了吗

最近,百度的日子过得内忧外患。先是自家公关一号“自曝”狼性文化,给自家公司制造了一场舆论危机。虽然几天后,百度高级副总裁崔珊珊在内部会议上,重申了百度“简单可依赖”的价值观,但百度的公众形象无疑受到了伤害。“内患”未解之时,对手们纷纷“上新”:OpenAI、谷歌、字节、华为等大模型劲敌扎堆迭代新产品,AI应...
国美重心正“南迁”?黄光裕到底在忙什么 - 天天要闻

国美重心正“南迁”?黄光裕到底在忙什么

“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一有机会绝对要出击,我属于这一种”。国美创始人黄光裕曾有不少经典发言。他说过,三分就是一种感觉,“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从前的黄光裕信奉的是“边做边修正”,现在亦如是。重返商界近4年,国美先后尝试了不同的赛道...
宇通新能源客车创纪录:无故障运营90万公里历程 - 天天要闻

宇通新能源客车创纪录:无故障运营90万公里历程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浪潮中,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再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广东传来:宇通新能源客车在惠州至深圳的208路公交线路上,成功创下了90万公里无故障运营的惊人纪录。
本篇旨在终结对机器人能否产生意识的讨论! - 天天要闻

本篇旨在终结对机器人能否产生意识的讨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是否会发展出自我意识并进而反抗人类的问题,一直是科幻作品热衷探讨的题材,也是现实世界中伦理、哲学和技术领域激烈争论的焦点。然而,这一讨论往往基于对生命本质的误解和对技术边界的模糊认识。
小米终于妥协,2K屏旗舰跌至2205元起,骁龙8Gen2+16GB+1TB - 天天要闻

小米终于妥协,2K屏旗舰跌至2205元起,骁龙8Gen2+16GB+1TB

降价速度快是智能手机的常态,因为行业发展速度快的同时,行业竞争又非常激烈,每个月都会有众多新机登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所以旧机型想要持续销售出去只能不断降价,即使是很多高性价比手机也不例外,虽然它们一开始的利润空间就不大,但既然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所以后续也需要不断降价维持自身的高
5699 元,三星 Galaxy S23 Ultra 手机 12GB+256GB 售价创新低 - 天天要闻

5699 元,三星 Galaxy S23 Ultra 手机 12GB+256GB 售价创新低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三星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日前开启 618 提前购活动, Galaxy S23 Ultra 手机 12GB+256GB 版售价降至 5699 元,较发布价直降 4000 元。三星 Galaxy S23 系列全系搭载高频版骁龙 8 Gen 2 处理器,Galaxy S23 Ultra 配备了全新的 200MP 广角摄像头,此外还有两
这个国家级智能语音创新中心,颠覆你的耳朵 - 天天要闻

这个国家级智能语音创新中心,颠覆你的耳朵

向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向北,是合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设立的合肥创新院——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已入驻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2000余个企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