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现在听不到批评拼多多的声音了?
可能的原因是拼多多不断上涨的股价,让股东赚得盆满钵满,一旦资本集团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自然批评的声音小了,唱赞歌的人反而多了。
16年前,广州商学院的谢泽先教授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在广东制造席卷全球之际,背后付出的是每年4万名工人被机器切断手指。当时就有网友愤怒地指责珠三角“回到了奴隶社会”。
16年后的今天,拼多多带着中国电商冲进了美国市场,廉价快递如潮水一般淹没了美利坚。拼多多的利润增长超过40%,两天前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成为最大的中概股。
自媒体上一片赞美之声,似乎忘记了5年前,拼多多还是个知假售假的平台。经济学家也忙着给拼多多的成功寻找理论基础,把这家电商版的血汗工厂,包装成“中国模式”。
我是个打工人,对资本的宏大叙事不感兴趣,他们有钱可以收买很多“御用经济学家”给他们唱赞歌,我关心的只有打工人的利益。
对打工人来说,拼多多的模式和16年前广东工厂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掐”年轻人最宝贵的十几年时间,用完即废。
只不过拼多多的形式更隐秘些,用股票、高薪来掩盖超长的工作时间、超量的工作任务。
几乎每年脉脉、知乎等网站都会爆出拼多多监控、压榨员工的消息,而且一年一年厉害。
2019年,一名员工抱怨拼多多的工作时间长,每天从早上11点干到晚上12点,长达13个小时,一周六天,天天如此。偶然有一天晚上9点下班,他都高兴的不得了,跟多了一天假期似的。
2020年,拼多多生意越做越大,营收节节攀升之时,员工的工作时长却从13小时增长到了15小时!
一位女员工透露,干活稍微慢一点,轻则遭到领导的冷暴力,重则直接开骂,进行人身侮辱。遇到双11大促这样的节点,甚至两个月得不到一天休息。
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人的心理压力都被拉到了极点。
珠三角再血汗的工厂也知道要让员工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员工休息好了,才能保证再生产的能力。
拼多多连续两个月不休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血汗工厂了,而是混杂了互联网特色的血汗工厂。
2021年,拼多多一名员工直接倒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当时是凌晨1点半,冬日的寒风吹彻在这名年仅22岁的女青年遗体上。她本该成为人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没想到走出校园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人世。
从13小时的加班到15小时的加班再到猝死,拼多多的生意越做越大,员工却越干越累。
拼多多是互联网界老员工最少的大厂之一,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员工知道,拼多多这个干法,再多干个几年迟早会出问题——不是身体有毛病,就是心理有障碍。
索性拼几年,拿到股票后就立刻辞职,带着几百万的遣散费,要么找个清闲点的工作、要么回家买套房,做做小生意。
没人愿意在“血汗工厂”一直干下去,甚至拼多多的创始人都不愿意,黄峥41岁就退休了,创下了互联网界最早的退休纪录。
据一位拼多多老员工爆料,拼多多内部管理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特别封闭,不给员工相互交流的机会。
一般而言,如阿里、华为这样的大厂都会有个供内部员工吐槽公司的论坛,一来是让高层能看到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二来即使改正不了,吐槽也能让员工的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心理健康。
但拼多多的内部管理如同一个黑箱,有网友爆料:没有吐槽、没有通讯录,内部员工想要跨部门沟通找到某同事的联系方式,还要申请特别的权限才行!
员工的工作证只能打开自己所在楼层的门禁,禁止跨楼层流动!
员工的电脑更是被植入了后台,他们在电脑上的操作,都会有后台记录,头顶有摄像头、电脑有后台,拼多多真正做到了无死角监控,用技术彻底堵死了“划水”的可能性。
更有网友爆料拼多多的HR还会在脉脉这类平台上,钓鱼执法,故意发一些不利于公司的消息,吸引拼多多员工留言,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搞到留言员工的身份,边缘化这些员工,逼他们辞职。
这些故事被HR故意泄露出去后,再也没有员工敢说企业管理有问题了。
拼多多用封闭的管理模式,把员工一个个孤立起来。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旦公司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传播范围会被控制在某个部门内,不会传到整个公司,甚至于社会中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听不到拼多多负面消息的原因之一,不是拼多多改了,而是他们学会控制了!
我很不喜欢拼多多的原因是这是一家把“技术之恶”用到极致的公司。
马斯克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汽车,拼多多用互联网技术监控员工。R星用游戏为用户创造快乐,拼多多用游戏套路消费者。
奥尔特曼用AI技术做出了ChatGPT,拼多多用AI技术诱使消费者花更多的钱,买一些没用的东西。
技术进步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而拼多多每次都选择坏的一面。
在欧洲国家工人即将实现每周4天工作制,一周工作28小时之际,拼多多之类的公司把我们的工作延长到了6天,一周80小时。他们还嘲笑欧洲国家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是不学中国,尽养懒汉。
如果这样的拼多多都能被视作成功的榜样,那我只能说拼多多重新定义了“成功”。
参考资料:
《我在拼多多的三年》花名“轩辕”2018年入职拼多多,2021年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