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合传统文化 青少年创新诠释“乡土中国”

2023年02月18日19:09:12 科技 7272

面对“乡土中国”这个主题,青少年如何以科技融合文化,进行自己的诠释?2月18日,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三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项目团队分享了他们对“绿色低碳中国”和“乡土中国”的理解与认知。该论坛的配套展览《乡土中国——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也在故宫博物院同步举办。

科技融合传统文化 青少年创新诠释“乡土中国” - 天天要闻

活动颁奖现场 科技日报周维海 摄

本次论坛活动选择“乡土中国”为主题,正是期待青少年对自己生活成长的土地有更深厚的感知,对自己肩头所承担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近万名大、中、小学生,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他们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探寻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并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增添时代光彩。

论坛上,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学生卿梦泽讲述了他和创·造实践活动的缘分,从初一开始参加这个活动,到现在他已经是一名高三学生了。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他收获颇多,总结下来,就是“自治地造、合作地创;创新地造、科学地创;共享地造、专业地创”。他了解到创新不是凭空捏造,科学的进步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学会了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深刻感受了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明白了科学探索的意义。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的同学讲述了与瓶子有关的故事。在故宫零废弃理念的倡导下,他们想出了用废弃塑料瓶做环保雨衣的点子,还在雨衣上融入了故宫元素,让雨衣好用也好看。四合书院队的项目名叫“给我们的过去一个未来”,源于同学们在一个云南纳西族一个村子里的别样经历。通过参加文化与科技论坛,他们了解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也开始思考如何让乡村文化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传承下去。来自北京昌平南口铁道北小学的团队制作了特别的铁路模型,它连接了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一百年前的京张铁路,同学们用融媒体手段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铁路,让更多人直观看到时代发展带来的改变……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表示,在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的通力合作下,以故宫为核心的教育资源转化为适合科技教育的多元教材,让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素质教育。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尝试,也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技、文化跨界联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学们的作品让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感到惊喜和感动。他表示,时至今日,农耕文化所孕育并传承至今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尤其在遗产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对文物工作者有重要启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博物馆教育最为关注的受众群体,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故宫博物院广泛与社会机构合作,深入挖掘、阐释故宫历史文化资源,为青少年开发研学项目,打造线上科普项目,以便让更多青少年获益。

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是科技日报社坚持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创立于2020年的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坚持“传承、创造、融合”的理念,力求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战钊)

来源:光明网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隐藏着4个实用功能 - 天天要闻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隐藏着4个实用功能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还隐藏着四个实用功能,真的是太好用了。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在聊天页面右上角有一个加号,平常都知道打开之后可以扫一扫付款,也可以扫一扫添加好友。除了这几个用途之外,其实右上角的加号还隐藏着四个非常实用的小功
最后的幻觉:小米为何仍不肯离开印度? - 天天要闻

最后的幻觉:小米为何仍不肯离开印度?

撰文 泰坦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棋盘上,小米正在印度进行一场越来越艰难的“持久战”。面对印度政府的高压政策、巨额罚款和持续的技术围堵,小米的处境已形同“战略围困”。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盈利被严重压缩、市场份额下滑、前景黯淡,小米依然没
央视曝光:大众点评给刷好评开绿灯 - 天天要闻

央视曝光:大众点评给刷好评开绿灯

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评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并且发现在好多直播电商平台的差评区里,充斥的竟然都是各种好评和夸夸帖。究竟是谁,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操控舆情,兴风作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