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铁闸机口,才发现手机没电无法扫码进站?大热天去便利店购买水,突然意识到手机已经自动关机?眼瞅着要迟到,却因手机没电无法支付停车费?
这样的困窘,你我都不陌生。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吃饭、上厕所、坐公交、睡觉,没了手机似乎做什么都有点儿“不对劲”。但是,电量危机也同时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上述支付环节,没电的手机足以让很多小事儿变成大麻烦。
如今,这个问题将迎来新的解决方案——部分安卓手机用户发现,在数字人民币app硬钱包的“支付设置”中新增了“无网无电支付”入口,可实现数字人民币手机终端无电支付。
所谓“无电支付”,是指用户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手机“碰一碰”收款终端完成支付。在手机系统升级后,用户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app中的无电支付功能,并设置好关机后可支付次数和额度。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功能支持小米(xiaomi 13、 xiaomi 13 pro 、xiaomi mix 4、redmi k60、redmi k60 pro、redmi k60e、redmi note 12 pro极速版)、vivo部分机型,未来会支持更多机型。
“无电支付功能可解决用户在手机无电关机下不能支付,同时也未随身携带实物现金应急的痛点,保障用户在极端情况下仍可继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尽管无电支付的场景相对小众,但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尽可能体现出了现金的便利性,照顾到了各类人士、各种场景的需求。
数字人民币的可得性还体现在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设计,可方便偏远地区民众在不持有传统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此外,针对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件产品。短期来华的非居民如果不习惯使用手机app软钱包,也可以使用可视卡。
对于数字人民币这一新功能,人民银行在2022年10月12日发布的《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一文也有透露,强化基础产品供给,其中,推出多种形态的硬件钱包,探索软硬融合的产品能力,针对“无网”“无电”等极端场景,研发相应的功能。
至于这一功能的安全性,用户也不必担忧。记者了解到,如果在手机遗失的情况下,他人并不能随便用“捡到的手机”花钱。
一方面,用户可预先设置手机无电支付功能可支付次数和免密额度限制。“后台系统根据用户设置,进行交易风险控制。在无电支付时,如果交易金额超过了免密额度,需要用户在受理设备上输入支付密码,后台系统校验通过后,交易才可进行。同样,如果在无电情况下支付次数超过限制,交易也无法进行。”业内专家给记者解释。
此外,一旦发现手机丢失,用户可及时在另一台手机上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关闭无电支付功能,防止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