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阅读式互联网时代,终端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时代,例如百度,新浪,搜狐等,在1时代,技术人员的稀缺大前提下,各大门户网站提供内容,并按照关键词分类,用户通过搜索关键词,获得自己想获得的内容。
特点:给予,静态,单向。用户能且只能从网站中获得网站提供的内容,没有参与的体验,只是一种单纯的趋近性获得,就像逛商场,买东西一样,只能在已有的产品中获得最接近自己需求的产品。
web2,交互式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共建式互联网时代,用户依托平台产生内容,例如头条,抖音,微博,等都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在web2时代,用户在获得需要的内容的同时,可以依托平台,生产内容,并发布内容。用户和平台有了交互性,相互依托,共同建设。此时用户有了一些选择性和主动性,但是还是在必须遵守平台的规范,平台有权封锁下架所有不合规范的内容。
特点:交互,共建,局限。用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人人可以成为自媒体,但是必须在规则框架下生成内容发布内容。在web2 中,用户得到的体验,不再是web1简单的趋近获得,更多的是参与感提升,创作性也大大提升。
web3 ,价值互通的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时代。突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壁垒的时代。最终进化成元宇宙时代。
最起初的理论方向就是,用户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独有的数据。可在不同网络环境通用。实现信息共享,网络传播,电子商务等。
进而提出了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的概念: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和创造的,与现实世界交互和映射的虚拟世界,具有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听起来是不是很抽象。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链接现实生活,有沉浸式体验的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通过电脑代码,脚本,算法,和人工智能共同制定出的规则,人人都在这个规则下制造内容,修改内容,发布内容。(比方说,这个虚拟世界里可以自定义人物角色,性别,样貌,甚至可以自定义生物形态。)
去中心化,简单讲,就是web3时代,人人都是独立的平台,智能合约约定的规则规范整个虚拟世界,用户生产内容,发布内容,等所有网络活动,不再受单一的中心平台的规则约束。打破了web2在交互上的局限性。
以上几点的关系是:
元宇宙是整体构想,有了元宇宙的设想,如何去实现呢,最接近完美的方法就是最大可能去中心化,只有去中心化才能实现规则统一,最大限度实现交互。去中心化以后,再实现突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实现元宇宙构想。
最后作者想说:
web3的概念以及理论支撑,技术要求,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苦涩又难懂,没必要完全理解。交给技术人员就好。我们就期待网络新时代,静候网络新时代,他不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