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2021年10月03日18:14:03 科技 1484

『 程序员改变世界,原来这些大佬都是程序员出身,如今他们身价过亿。互联网新时代,IT大有可为。』


上次波妞讲到“劳模”雷军,今天的主人公则是当年差点被雷军以15万元收购的Foxmail的开发者——张小龙,然而阴差阳错,雷军因参加活动让同事去谈,却被这个同事否决了,理由是:


“那个东西,我们一两个月也能做出来,值吗?”


张小龙,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阳,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光自己家穷,亲戚朋友也没一个富的。


年轻时候的张小龙就是个技术宅,经常加班写代码,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熬夜的习惯,而这完全是出于爱好。


张小龙从小就有两个特点:爱读书和成绩好,而这两个方面往往是和“不平凡的人生”这样的名词联系在一起的。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读硕期间,张小龙接触了C语言开发,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之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中间为张小龙)


1994年硕士毕业后,25岁的张小龙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而94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年份,但是在单位里的张小龙却表现得资质平平。


在纷纷下海的浪潮中,不愿意整天躺在机关大楼里的张小龙也辞去了这份“铁饭碗”。只身一人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圣地——广州。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艺术品foxmail


张小龙主要研究的就是软件开发,在这一领域,张小龙的嗅觉极其灵敏。来到广州的张小龙十分渴望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


但是没有合伙人,也没有同事,只能自己动手,一行行地敲代码,整整七万多行,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一款属于张小龙的软件诞生,foxmail上线。


在两年的时间里,就拿下了全球400多万的用户,张小龙一战成名。


但是很奇怪,张小龙却并没有从中获益,因为这是一款完全免费的软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他仍然是一个追求产品艺术化的“穷人”


彼时,他已经来到广州3年了,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3块钱,落魄不堪,不堪重负的他,绝望地将foxmail卖掉,只身一人去了西藏,开启了维持5年的心灵提炼。


“我把Foxmail‘卖’了。”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很深的失落感,好像那一刻才意识到,Foxmail 是真的要离我而去了。一个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伴侣,一件四年来我精刻细雕的作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


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写了十年程序,第一次,我为我对自己的一个作品的不再拥有有如此强大的失落,失去才知道宝贵。Foxmail的80%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的。我只想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张小龙这种浪漫主义后来延续到了QQ邮箱、微信...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起死回生的QQ


2004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初具雏形,腾讯的马化腾阿里的马云、百度李彦宏,众多商业巨头纷至沓来。


唯独日后呼风唤雨的张小龙,独处在阴暗的角落,仿佛被这世界遗弃


2005年,腾讯以高价收购了曾经的foxmail,张小龙也被阴差阳错地带到了腾讯。


马化腾非常看好这个曾经被命运捉弄过的年轻人,他把几波人都扶不起来的QQ邮箱交给张小龙,期望他能弄出点动静。


当时的QQ邮箱在外界人的印象里是又臭又烂,日登陆用户不足200万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可是张小龙偏偏就不信邪,他立“军令状”,要求每个产品经理在一个月内,必须要收集1000个用户的反馈意见,做10个用户调查。


张小龙还要求广研的内部邮件系统,全部替换为QQ邮箱,让自己变成自己的用户。


刚开始的时候,开发团队对于张小龙的做法并不理解,他们觉得这些事情应该是客服做的,如今直面用户的谩骂、差评,心情很是低落。


3个月之后,他们发现每解决一个产品问题很快就能收获到用户的认可和赞许,随着改进的深入,QQ邮箱收获了用户的口碑,他们的内心逐渐平稳、欣慰。


很快,QQ邮箱便起死回生,用户数全国第一,张小龙居头功。


可是张小龙始终是难展鲲鹏之志,说到底自己只是项目负责人,到头来,自己什么也没有。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巨无霸——微信


时间转眼来到2010年,张小龙已经42岁了。


那一年,他看到了一款即时通讯的软件KIKI,一眼认定这是能够打败QQ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这种潜在的巨大危机被张小龙捕捉到了。


于是他连忙向马化腾申请,做一款属于腾讯的通讯软件,他得到的回复只有四个字,马上就做。可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看好这个项目,因为QQ体量已足够庞大,何必多此一举!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两个月后微信上线,上线之初,并没有在互联网里引起动荡,相反却在小范围的传播中,以极简的风格受到用户的好评。


“微信之父”张小龙年薪3亿,曾独自一人完成7万行代码 - 天天要闻


张小龙并没有停滞不前,深谙人性欲望的他认识到,微信必须要革新,必须要拿出不一样的东西。


本着这样的理念,微信推出了微信语音消息。要知道,当时的QQ都没有这样的功能,足以可见腾讯对于微信的重视。


就这样,凭借着新奇的玩法,微信迅速吸收了大量的用户群体,等到用户数量到达一亿之后,微信又推出了朋友圈,希望将微博拉下马。同时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彻底将传统媒体拍死在沙滩上。


2014年,微信继续生机勃发,才思泉涌的张小龙,推出了微信红包功能。一夜之间,微信红包铺遍大江南北,人人都在用,人人都在学,将现金彻底地藏进了钱包里。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微信日活跃用户突破了12亿,张小龙笑到了最后。这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里,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或许就是张小龙所说的,微信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哪有那么多天才,张小龙的成功背后,全是和自己较劲,不断地在自我革新。


职场上的很多人,工作一段时间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这时候,整个人都走向了僵化,甚至开始倚老卖老,总认为论资排辈也能等到自己升职加薪。


其实,这种思想完全错误,就算一个人工作年限再长,一旦开始机械性单调重复,也就再无增长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同自己较劲。

转载于公众号,黑马视频库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隐藏着4个实用功能 - 天天要闻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隐藏着4个实用功能

微信右上角的加号原来这么好用,还隐藏着四个实用功能,真的是太好用了。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在聊天页面右上角有一个加号,平常都知道打开之后可以扫一扫付款,也可以扫一扫添加好友。除了这几个用途之外,其实右上角的加号还隐藏着四个非常实用的小功
最后的幻觉:小米为何仍不肯离开印度? - 天天要闻

最后的幻觉:小米为何仍不肯离开印度?

撰文 泰坦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棋盘上,小米正在印度进行一场越来越艰难的“持久战”。面对印度政府的高压政策、巨额罚款和持续的技术围堵,小米的处境已形同“战略围困”。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盈利被严重压缩、市场份额下滑、前景黯淡,小米依然没
央视曝光:大众点评给刷好评开绿灯 - 天天要闻

央视曝光:大众点评给刷好评开绿灯

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评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并且发现在好多直播电商平台的差评区里,充斥的竟然都是各种好评和夸夸帖。究竟是谁,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操控舆情,兴风作浪呢?
小米王化:“传小米与徕卡终止合作”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小米王化:“传小米与徕卡终止合作”系谣言

今日有传闻称,小米与徕卡的合作关系即将结束。对此,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回应称:“上次是2023年6月1日,番茄发了个微博说小米14就是最后一代了。我转发了文案搭配的是“这就胡说了”,这次居然进阶了,来了个据报道,还有作者……我的回复也需要进阶,请大家笑纳:这还是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