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同一所房的两姓邻居,给了我们快乐,也给自己和我们带来毁灭!

正屋门前是宽阔的阳台,我们经常在阳台的矮墙那里跳来跳去,或者在矮墙上摔泥巴。

院子里有两棵榆树,发小的爷爷栓了一根绳子,成了一个简单的秋千,我们抢着在这里坐,我们当时觉得他爷爷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阳台下面,发小的父亲,用洋灰磨了一个小池子,比喂猪的池子大好多。

夏天,发小的父亲会在池子里倒上几桶水,太阳给了水温度,而池子给了我们洗澡的快乐。

记忆中,发小的爷爷经常会戴着眼镜,捧着一本纸张早已发黄的书看,时不时抬头看看我们,嘴角微微上翘。

过年过节时,他们也会比别家办的更加正式,八月十五宰鸡吃月饼必不可少,年节更不用多说。而我的父母通常八月十五只会买几块便宜的月饼,在农活中度过。

发小的父母给他们买了很多课外书,《童话大王》是每年都会订的,还给老人订了报纸,我觉得他们一家的生活方式和在村里的其他住户很不一样。

时光飞逝,我们都长大了,发小一家也搬走了,两个儿子也都考上了大学,都去了大城市。而房子卖给了放羊的两口子。

放羊两口子住进来后,院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小和弟弟睡觉的南房被拆了顶,拆了门,做成了羊圈。

两棵荡秋千的榆树被砍了,树干卖了,树枝树叶或者成了羊的食物,或者围成了篱笆。

那个我们洗澡的小池子也被做成了羊的食槽。

院子已经被羊群嚯嚯的不成样子,地上都是黑乎乎黏糊糊充满刺鼻味道的被踩碎而后撒上尿活成泥的羊粪,每次回家,还没到前邻家门口,味道就已经灌满鼻子了。

放羊的两口子吃住都在这里,每天早晨羊咩咩的叫着被赶出了院子,一天大黑狗在羊群四周不停奔跑,很有一副监督员的样子。

男的肩膀上斜挎着放羊人的必备——绿书包,里面鼓鼓囊囊,应该装着中午的干粮。

女的则穿的更是邋遢,头发也貌似很久没有洗过了,骑着自行车就下地去了。一年四季如此。

听说,两口子的儿子因为马上就要考大学了,怕跟着父母住学习受影响,所以跟着孩子的叔叔住,而孩子的叔叔也拿侄子视如己出,不遗余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一心考学。

我觉得前邻两口子和以前搬走的邻居有很大不同,当然也和我们这些大众人不同。

又几年过去了,放羊的孩子早已经考上了大学。羊已经被处理了,两口子也搬回了以前的房子。刺鼻的味道基本已经消失,偶尔还有一点多年残留下来的,不过完全可以接受了。

前些天回村里,看到放羊的两口子又搬回来了。一问才知,女的得了脑血栓,两口子一商量,原来的房子很干净,将来儿子带了对象来可以暂住落脚,儿子和自己感情也不深,就别给孩子添乱了。

一所老房子,前后住了两家人,做人做事却各不相同。不过对孩子都付出很多。

后姓邻居还住在老房子里,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