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未婚先孕,母亲得知真相崩溃:冤孽,你知道你怀上了谁的孩子

眼看到了中秋节,正是鲜鱼上市、供不应求的旺季,省城鸿运大酒楼的老板,承接了一位大财主家里的喜宴,可是买不到鲜鱼,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船老大刘东,要订二十筐鲜鱼。

见有生意上门,刘东当然高兴不已,立马就答应了下来,接下订单后,刘东就带领手下的渔夫划着渔船出海打渔。

他们这一趟出海,收获满满,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打捞了满满一船的鲜鱼。

鲜鱼必须要立马送到鸿运大酒楼,听说要去省城,几个船伙计跃跃欲试,都想跟着刘东去省城送货。

刘东单独挑选了刘锦苏,要他和自己一起去省城送货,刘锦苏知道后兴奋不已,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到过省城呢,正好借着这次送货的机会,到省城开开眼界。

刘锦苏第一次来到省城,犹如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感觉新鲜好奇,嚯,好漂亮清洁的街道,只见两旁商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他两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把鲜鱼送到鸿运大酒楼后,还有半天的闲暇时间,船老大刘东就给了刘锦苏半天假,让他到城里好好逛逛,玩个痛快。

刘锦苏谢过船老大,就独自上街闲逛,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老百姓都往城外涌去,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几分好奇,跟随老百姓出了城。

来到城外一看,原来大伙儿都在一条流水潺潺的河里放河灯,但见一只只河灯漂浮在水面上,点点烛光在水面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刘锦苏看的不禁入神了,信步沿着河岸慢慢朝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僻静的河滩。

他也走得有些乏累了,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忽然看到前面不远处,一个年轻的女子正缓缓朝河中央走去,只见女子神情哀伤,两眼空洞,神情木然的朝深水区走去,很快河水已经没到女子的胸口了。

刘锦苏开始还有些纳闷,这女子要干嘛,怎么往河中央走呢,当他看到河水即将没过女子头顶、那女子仍然没有停下的意思,刘锦苏猛然间醒悟了,大叫一声,不好,这女子要投河自尽!

刘锦苏也来不及脱衣裳了,一个猛子跳进河里,奋力朝女子游去。

三两下,刘锦苏就游到了女子身边,拽住她往岸边拖拽,女子似乎感觉到了有人在救她,突然发狂,意图挣脱刘锦苏,还要往河里扎。

刘锦苏有些生气了,你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我舍命救你,你不但不感激,还要寻死,毕竟刘锦苏的力气要大一些,加之他的水性也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女子救上了岸。

女子被救上岸之后,连吐了几大口水,情绪异常激动,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你救我干什么,让我去死,让我去死!

刘锦苏只得好言相劝,说道,姑娘,你还这么年轻,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寻死呢。

不要你管,你让我去死,让我去死,女子说罢,哭的是梨花带雨。

刘锦苏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劝,唯有在一旁静静地守护着,深怕女子想不开,还要自寻短见。

女子哭罢多时,直到哭得再也没有气力了,这才止住了哭声,刘锦苏见女子没有哭了,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了,这才柔声问道,姑娘,你究竟遇到了什么伤心事,能不能跟我说说,说不定我能帮到你。

女子看了刘锦苏一眼,说道,大哥,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你来自哪里?

哦,姑娘,我是福清县城的渔民,这次是来省城送货的。

女子听罢,若有所思点点头,忽然说到,大哥,还没有请教你尊姓大名。

哎,我们打渔的,还谈什么尊姓大名,我叫刘锦苏。

哦,原来是刘大哥,方才我真是无礼了,请刘大哥不要见怪。

诶,姑娘说的哪里话,我怎么会见怪呢,你叫什么名字,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为什么要想不开呢,说出来或许我能够帮到你。

刘大哥,我叫汐莹,家里已经容不下我了,我也不愿在家里待下去了,刘大哥,你如果真的想要救我,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汐莹姑娘,你说吧,只要我能够帮到你的,我一定做到。

刘大哥,你能不能带我走,去哪儿都行。

这-------听到这里,刘锦苏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汐莹会提出这个要求,实在是太突然了,完全出乎意料。

汐莹看到刘锦苏面露难色,犹豫不决的模样,不免有些失落,悠悠的说道,我就知道你不会答应。

刘锦苏赶紧回道,汐莹姑娘,不是我不带你走,你看你穿着阔绰,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我是一个穷苦的渔夫,我怕你跟着我,受不了那份苦。

刘大哥,你带我走吧,只要你肯带我走,什么苦我都不在乎。

听到汐莹这么说,刘锦苏心中如同沸腾的开水一样,汩汩的冒着热气,他寻思到,我如果不答应她,等我转身离开,她还得投河自尽,现在自己是骑虎难下啊。

思索片刻,刘锦苏坚定地说道,好吧,只要你不嫌弃我家穷,就跟我回家吧。

汐莹听罢,欣喜不已,就这样她跟着刘锦苏回到了小渔村。

村里的小青年,看到刘锦苏进城一趟,带回来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都是羡慕不已,心说早知道有这种好事,就该跟着船老大进城了。

回到家之后,汐莹看到刘锦苏家里,只有两间茅草屋,并没有嫌弃,而是立刻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打那之后,汐莹就在刘锦苏家里住了下来,白天刘锦苏出去打渔,汐莹就在家里洗衣做饭,等刘锦苏收工回来,汐莹就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

这天吃罢晚饭,刘锦苏刚想要回房休息,汐莹拦住了他,说道,刘大哥,我有话要跟你说。

刘锦苏当即就是一愣,哦,汐莹姑娘,你有什么事吗?

刘大哥,像你这样每天跟随船老大出海打渔,顶多只能混个温饱,想要赚大钱过上好日子,还是得有自己的买卖。

汐莹姑娘,你说的这些道理我也知道,可是我一没有本钱,二根本不懂做生意的门道,想要有自己的买卖,难啊。

诶,刘大哥莫要说丧气话,世上的事情,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就看你敢不敢去做了,说罢,汐莹取下自己的手镯,递给刘锦苏,继续说道,刘大哥,你把这只手镯去典卖了,多少可以换些银两当做本钱,另外做生意的门道,我懂一些,我可以教给你。

听到汐莹这么说,刘锦苏感动不已,他再也无法拒绝了。

第二天刘锦苏就拿着手镯,到典当行换了一些银两,现在手中就有了做生意的本钱了。

至于做什么,汐莹告诉他,可以用现银收购渔民打上来的鲜鱼,再卖给城里开餐馆的老板。

刘锦苏听罢,大喜过望,觉得这是个发财的门道,他尝试着做了几天,没想到真的可行,短短几天的工夫,就赚了不少钱,比他原先出海打渔来钱多了。

那些渔民原本就和刘锦苏一起做工,刘锦苏用现银收购他们手里的鱼,他们当然高兴了,所以每天渔民打来的鱼,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刘锦苏把鲜鱼送到县城餐馆酒楼,店掌柜也高兴啊,这样就省去了他们亲自去买鱼的时间和精力,刘锦苏送来的鱼不仅新鲜,而且老板要的量比较大,价格还可以优惠,就这样,没过几年的时间,刘锦苏就发家致富了。

刘锦苏有了钱之后,就在城里买房子置地,开了好几家店铺,又请了几个懂行的店掌柜,帮他打理店铺的生意,现在刘锦苏的产业是越做越大,成为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员外爷。

汐莹这些年和刘锦苏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刘锦苏当然不会忘记汐莹的恩情。

经过这些年的朝夕相处,两人渐渐暗生情愫、互生好感,原先刘锦苏还有些顾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汐莹,怕她跟着自己受苦,现在刘锦苏没有任何顾虑了,他大胆的向汐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汐莹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答应了刘锦苏的求爱,很快择良辰吉日,两人拜堂成亲了。

结婚的第二年,汐莹就为刘锦苏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取名叫做小萱。

刘锦苏初为人父,把小萱视为掌上明珠,那是百般宠爱,喜爱的不得了。

日子过得飞快,一晃十年过去了,小萱长成了一个乖巧聪慧的女孩,她遗传了母亲汐莹的良好基因,生的是肤白如雪,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人人见了小萱,都夸赞刘锦苏,你好福气啊,养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儿,刘锦苏听了,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转眼到了腊月,眼看就快过年了,这天刘锦苏和汐莹上街采买过年的年货。

两人来到十字大街,只见街上人来人往、接踵摩肩,甚是热闹。

刚刚走到城隍庙门口,突然前面围了一大圈人,不时朝里面指指点点,口中还念叨着,真是可怜啊,孩子还这幺小。

刘锦苏和汐莹感到奇怪,分开人群,往里面观瞧,只见城隍庙里面,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抚在一位老者的身上,悲伤的哭泣着。

刘锦苏见了于心不忍,赶紧上前问道,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哭泣啊?

男孩止住哭声,这才道出了实情,原来男孩名叫浩文,本来和爷爷相依为命,不料老家的宅院被当地的恶霸霸占了,爷爷带着浩文逃难来到了县城,住在了城隍庙里面。

不料几天前一场寒潮来袭,气温陡将,爷爷身子骨本来就不好,一路长途奔波,耗尽了体力,气温骤降,爷俩几天讨不到吃的,爷爷竟然冻饿而死了。

汐莹听罢,心里一阵酸楚,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就上前说道,孩子,听你的口音,好像来自省城啊。

男孩抹了一把眼泪,回道,夫人是的,我和爷爷是从省城逃难来的。

别哭孩子,跟我们回家吧,我家里正好缺少一个小伙计,你要是愿意,就到我们府里做个小伙计吧。

那太谢谢夫人了,可是我爷爷死了,不能让他孤零零躺在这里啊。

这时候刘锦苏说道,你放心吧,我来安葬你的爷爷。

听到这里,浩文感激不已,当即跪倒磕头,多谢老爷,多谢夫人。

刘锦苏拿出钱,买了一副上好的棺椁,风风光光安葬了爷爷,把浩文带回家之后,让他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经过一番捯饬,浩文展现了一个俊美少年的容颜,生的是眉清目秀,英气逼人。

浩文这一来,小萱就多了一个玩伴,浩文不过比小萱大三岁,很快两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考虑到浩文年纪小,刘锦苏也没有安排什么重活,不过是叫他做些端茶送水、打扫庭院的轻活,浩文非常勤快,做事认认真真,从来不偷懒,刘锦苏和汐莹见了,心中愈发喜欢他了。

汐莹为小萱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住在家里教小萱读书。

这天在课堂上,教书先生要检查昨天教过的文章,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让小萱背诵一遍。

小萱开始背诵的挺流畅,可是背诵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时候,就卡在这里背不下去了。

小萱急的面红耳赤,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当她窘迫不已的时候,浩文走了进来,朗声背诵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而后流畅的背完了全文。

教书先生闻听,大喜过望,一把拉住浩文,急切的问道,诶呀,谁交给你的,你怎么会背诵啊?

浩文淡淡的回道,先生教小萱读书的时候,我就在门外听着,听一遍我就记下了。

教书先生听罢大喜,那你还会背诵别的文章吗?

当然会了,先生教过的文章,我都会背诵,说罢浩文就把先生教过的文章,全部流畅的背诵了一遍。

教书先生听到这里,欣喜不已,当即带着浩文找到了刘锦苏,说道,刘员外,这孩子聪慧过人,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如果不让他读书太可惜了,我愿意免费收他为徒,请员外恩准。

刘锦苏听了很是高兴,当即决定要浩文以后再也不用干杂活了,就和小萱一起读书习文,浩文当然乐意啦,当即跪倒磕头,拜谢了刘锦苏。

打那之后,浩文就和小萱一起坐在学堂里读书,一晃几年的工夫过去了,小萱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浩文也不负众望,接连考中了秀才和举人,正在家刻苦攻读,准备即将到来的科考。

春节过后,很快到了元宵节,刘锦苏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家宴,让大家好好享受美酒佳肴,欢度佳节。

浩文和小萱平日里很少喝酒,这会儿趁着过节,不免多喝了几杯,几杯酒下肚,两人的脸通红通红的,不觉有了几分醉意。

小萱搀扶浩文回房休息,当小萱把浩文放倒在床上,刚刚转身要走,浩文一把拉住了小萱,嘴里念叨着,小萱,不要走,你不要走。

小萱登时羞红了脸,其实经过这些年的朝夕相处,两人早就互生爱慕之情了,两人约定,等浩文金榜题名时,他两人就向父母禀明实情、拜堂成亲。

这会儿在酒精的刺激下,浩文欲火焚身,一把搂住了小萱,小萱也顾不得许多了,一下倒在了浩文怀里,两人终于突破了男女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做成了好事。

一对小情人背着父母不知道,偷吃禁果,本来也无可厚非,怎么就这么寸,很快小萱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下小萱慌神了,赶紧找浩文商量该怎么办?浩文还算有担当,当即决定向汐莹求亲,要迎娶小萱。

当浩文带着小萱兴冲冲找到刘锦苏和汐莹,说明实情的时候,他们原以为会得到小萱父母的祝福。

没想到浩文刚刚说完,汐莹就勃然大怒,暴喝一声,放肆,你想娶小萱,这根本不可能,我劝你趁早死了这条心!

浩文和小萱一听傻眼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汐莹发这么大的火,小萱登时就哭了,母亲,这是为什么呀,你说这是为什么呀,浩文为什么不能娶我。

汐莹脸色铁青,脖子上的青筋鼓起老高,别问了,你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死了这份心吧。

刘锦苏也吓了一大跳,他从来没有见过夫人发这么大的火,于是说道,夫人啊,你消消气,有什么话好好说,你看这两孩子不是挺般配的吗,你咋就要硬生生拆散他们呢?

老爷,你是不知道内情啊,这------,这叫我怎么说出口呢。

哎---,夫人,我们这么多年的夫妻,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你有什么话只管说。

汐莹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重重叹了一口气,这才说出了尘封在心底多年的一段往事。

原来汐莹的父亲是省城的一位大财主,是做绸缎生意的,当年汐莹的父亲为了家族的生意,要把她嫁给一个丝绸商人的儿子。

那小子是个不学无术、吃喝嫖赌俱全的浪荡子,汐莹怎么肯答应嫁给他呢。

汐莹早就喜欢上了一位在省城求学的书生,两人私定终身,汐莹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一张状子就把书生告到了县衙,并且花费重金买通县令,将书生发配到了边疆。

汐莹得知爱人被发配,伤心欲绝,由此对父亲心生怨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汐莹发觉自己怀孕了。

在那个年月,女子未婚先孕,是要遭到别人唾骂和耻笑的,汐莹在贴身丫环的帮助下,偷偷在外面生下了一个男孩。

汐莹自知家里容不下这个孩子,自己又无力抚养,不得不忍痛叫丫环将孩子送走了。

丫环后来告诉她,孩子放在祠堂门口,被一位卖菜的老大爷抱走了,汐莹得知孩子被人领养了,这才稍稍安心。

过去这么多年,汐莹本来对找回儿子,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浩文来到家里后,她就感觉这孩子越看越面熟,说不清的就对他产生了一份亲近感。

直到有一天,汐莹偶然间看到浩文后脖颈处有一块三角形的红色胎记,他的脖子上还带着一块祖母绿的玉佩,汐莹的心不由得猛的抽紧了,她当年生下儿子,儿子的后脖颈处就有一块三角形的红色胎记。

浩文戴的那块玉佩,分明就是当年她给儿子戴上的,汐莹又向浩文打听,你爷爷生前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你是打哪来的?

浩文告诉汐莹,爷爷生前曾经说过,自己是被放在祠堂门口,被爷爷抱养的。

听到这里,汐莹惊喜万分,她现在可以断定,眼前的浩文,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

汐莹没有马上相认,一则考虑到浩文马上要赴京赶考了,这时候突然母子相认,怕他一时难以接受,影响了考试。

另外汐莹也担心,自己突然说出来,刘锦苏一时接受不了,怎么就突然多出个儿子来了,所以打算等浩文科举考试完了,再向家人宣布实情。

今天浩文提出要迎娶小萱,汐莹一听就急了,你们乃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怎么能够结婚呢,那岂不是乱了伦理纲常,情急之下,汐莹不得不道出了实情。

等汐莹说完,浩文和小萱呆呆地愣在了原地,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情势急转直下,会来这么一个大反转,这事放在谁的身上,都难以接受。

这时候唯有刘锦苏气定神闲,看了浩文和小萱一眼,然后缓缓的对汐莹说道,夫人,谢谢你这么坦诚,能够将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告诉了我,有件事本来我不打算说,就算到死,我也要带进棺材里,现在看来,我不得不说了。

汐莹听罢,就是一愣,老爷,难道你有什么事瞒着我吗?

夫人,浩文是可以娶小萱的,因为小萱本来就不是你的亲骨肉。

这回轮到汐莹吃惊了,她一把拉住刘锦苏,惊愕不已,老爷,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小萱不是我的亲骨肉,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老爷莫要胡说啊。

夫人,你不要激动,且听我慢慢说,刘锦苏这才说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原来当年汐莹分娩的时候,遭遇难产,胎儿在母胎里面停留的时间过长,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咽气了。

接生婆在为汐莹接生之前,刚刚为一位樵夫的老婆接生,说起那个产妇,也是一个可怜人,她的丈夫前不久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幸被毒蛇咬死了。

那个妇人分娩的时候,虽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孩,但是产妇却遭遇大出血,倒在了产床上,再也没有醒来,可怜这个小女孩刚刚出生,就成了孤儿。

接生婆久仰刘锦苏的好名声,有意为这个可怜的女婴寻个好人家,当她看到汐莹生下的是一个死婴,于是找到刘锦苏,请求他收养樵夫的遗孤,就算是积德行善,做了一件大好事。

刘锦苏略微思虑了一会儿,觉得这事可行,这会儿汐莹因为难产,处于重度昏迷,如果醒来后,得知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肯定是痛不欲生。

再者说了,刘锦苏看到那个樵夫的孩子,生的是漂亮无比,打心眼里就喜欢,于是就同意了接生婆的建议,收养了这个女婴。

汐莹苏醒后,抱着心爱的女儿,那是开心无比,她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刘锦苏打算把这个善意的谎言,一直深深埋藏在心底,就算到死也不要说出来。

直到今天,浩文向汐莹求亲,说要娶小萱,汐莹道出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刘锦苏一看此情此景,再不说实在不行了,会闹出人命的,这才道出了实情。

待真相大白后,大家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浩文和小萱,相互对视了一眼,甜蜜之情油然而生。

刘锦苏说道,浩文啊,现在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你应该收收心,好好准备科考了,千万不要叫我们失望啊。

浩文正色道,放心吧,伯父,我一定会尽心竭力的,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刘锦苏哈哈一乐,回道,傻小子,还叫我伯父呢,应该改口叫岳父大人了,一句话把大伙逗乐了。

后来浩文赴京赶考,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就考中了进士,被皇上委任为翰林院的编修。

浩文金榜题名,回到家就和小萱拜堂成亲了,小两口结婚后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生育了一子一女,他们的儿女长大成人后,个个有出息,尤其是他们的儿子,后来做了朝廷大官,小萱还被皇上敕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享受了无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