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多情哑巴

明朝嘉靖年间,陕西有一大商贾杜某,生下一个儿子,天生就不会说话,因此取名益铭。

意为长大后“一鸣惊人”,希望他长大能有一番作为。

益铭除了不会说话,其他都非常不错,眉清目秀,英俊挺拔,风流倜傥,肤白如雪,长相在当地是算得上美男子。

杜某花了重金请了一个老秀才教益铭读书写字,益铭非常认真和专注地跟着先生生习,读过的书第二遍就能记住,连先生都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益铭很快学会了写诗,而且辞藻优美,超脱常人的俗套。

曾写过一首诗《粉蝶》,写完后,人们都互相背诵和赞美。

父母很高兴看到益铭才华横溢,想给他说一门亲事,可是益铭却摇头表示不同意。

他在纸上写道,“说实话,孩子是很自卑的,由于从小哑巴,不会说话,哪个家庭愿意把女儿嫁给我这样的人?

就算有人勉强同意,他女儿也不一定能让我满意,那我会后悔一生。

希望父母能耐心等待,让我自己找一个好的归属。

也许有一天,我能够实现我的愿望。”

杜夫妇只有一个儿子,又不忍心逼他,勉强同意了儿子的请求。

次年,益铭年满十七岁,父亲要到外省去做生意。

益铭在纸上写道:“既然父亲说儿功名无望,与其在家里读无用之书,不如和你一起出去,至少可以长一点见识。

即使以后不能做官,也照样可以做生意,继承事业,总比呆在家里强。”

他这一番话直击父亲的内心,父亲非常高兴,就帮他收拾行李,让他跟着自己学做生意。

益铭对即将到来的旅程非常兴奋,只要经过名山大川,他大多写诗吟咏。

他以笔代舌写了许多诗,人们都不知道一鸣其实是个哑巴。

他的父亲正要前往汉口,但当船行驶到淮河时,突然遇到了大风,船几乎被吹翻了。

益铭第一次乘船,但他不知道海浪的危险。

眼看强风刚刚平息,他独自去船头看扬州美景。谁知风又来了,瞬间巨浪滔天,船帆上下翻滚。

这时,益铭无法返回,无法站立,瞬间被河水掩埋。

当时众人在船舱里,没有注意到外面的事情。

益铭喊不出来,顺着河流漂流,足足漂了一百多里。

等风过了,父亲也没看到儿子的踪迹,就四处找,怎么也找不到。

他不得不接受儿子葬身鱼腹的事实,很难过。

望着一望无际的长江,杜某不知所措,无处寻觅,只好献祭招魂,痛哭着回家了,再也不提去汉口做生意的事。

再说说益铭,他掉进了茫茫的河里,看到四周都是水,非常很害怕,觉得自己没有生还的机会,灌了几口河水,很快就沉到了水底。

水下死鬼围了过来,欢呼着,“终于来了个替死鬼!”争抢着要抓住益铭替死回生。

正在这时,一个穿竹冠布的道士,手里拿着一根木棒,快步走来,仔细看了一会儿,叫道:“这是个哑巴书生。你想要什么?"

道士制止了这一群鬼,握住益铭的手腕,把水分到两边。

无论他走到哪里,河流都后退,像墙一样立在它们的两侧。

在河岸上,道士用一根木棍指着益铭说:“从这里向西,你将到达一个美丽的地方。”

他又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递过来,说:“送你一本书,教你如何保护身体,你必须小心使用它。”

说着道士消失不见了,益铭刚刚经历了一次冒险,他的头脑还没有完全恢复。他只是点点头,想问,却也说不出话语,只用心记牢。

过了一会儿,他的心灵稍微平静了一些,我打开了书。

书的背面有一句五言绝句,他以为这是一首暗示即将交好运的诗,就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好在当时是大热天,即使衣服鞋子都被水浸湿了,他也没有觉得太难受,跟着道士的指引,沿河向西走。

走了不到一里,益铭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宅院,益铭平时活动较少,走到院墙边的时候,就觉得气喘吁吁,于是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环顾四周,有一段院墙已经塌了,很可能是持续下雨的原因,还没来得及修复。

向院内望去,只见遍地青苔,没有花木,像一个废弃的菜园。

益铭年轻鲁莽,觉得在里面晾衣服挺好,就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翻过倒塌的支架走了进去。里面没人,院子里有个茅草亭,周围都是新鲜的水果蔬菜。

他看到了另一堵高墙,上面长满了竹子和柳树,这大概应该是花园的主人可以欣赏和观赏的地方。

益铭检查了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任何人,所以他脱下所有的湿衣服,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打算等衣服晾干后再上路。

他落水后受到惊吓,此刻已经筋疲力尽,连坐着都觉得累,就睡在亭子下,很快就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益铭从梦中醒来,只听见一群女子嬉笑打闹的声音。

睁开眼,只见一个年轻的美人站在我面前,穿着一件在风中飘动的柔软丝绸衬衫,腰间系着一条白纱做的长裙,手里拿着一把团扇,半掩着脸。

也有几个愤怒的丫鬟对着自己大喊:“你从哪里来的?你怎么敢这么大胆,光着身子躺在人家院子里!”

益铭不会说话,只好用手比画。婢女们笑了,“原来是个哑巴!”

这时,美人的目光扫过他的身体,好像很满意。她靠近女孩的耳朵小声说了几句话,女孩们立刻都笑了。

只见美人羞愤地转过身来,喃喃道:“真丢人。看到他让我的眼睛被污染了。”

说着,慢慢走开了。

益铭怕惹上麻烦,拿起衣服就想跑,丫鬟们知道他想跑,赶紧上前抓住他的胳膊,说:“我家娘子怪你无礼,要禀报主翁处置你,看你怎么逃?”

益铭一时挣脱不开,这时另一个丫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我家小姐命我们把他拖进来痛打一顿。”

所有的丫鬟都笑了,推推搡搡地向里面走去。

益铭又羞又怕,只好跟着她们往屋里走。

益铭来不及细看有几扇门,最后来到一间小屋,只见珠帘低垂,绿帘高挂,似乎是女人的闺房。

益铭不敢冒昧进入。

丫鬟们把他推进房里,见房里没人,就把他放下了一点。

丫鬟们把益铭带进小屋后,在外面把门锁上,笑着说:“你可以学阮籍,这样你在屋里就不用穿衣服了。”

说完笑嘻嘻地走了。

这时,益铭突然意识到这正是书中所说的好机会,于是不再害怕,而是在屋里静静等待。天黑后,丫环拿着饭盒进来,拿出酒和食物给益铭,笑着说:“娘子怕你挨饿,受不了鞭打,所以特意吩咐我们拿这些给你吃。快吃!”

益铭已经安顿下来,没有注意到任何恶意,所以他拿起筷子吃。侍女又笑了,“你不怕食物里有毒?”益铭没理会她们。

吃完后,丫环收拾碗筷走了。

益铭独自一人躺着,心想老父亲此时一定在为自己难过,于是偷偷地流下了眼泪。

到了三更的时候,益铭听见门外的丫鬟们在互相说话,说:“娘子喝了不少酒,回来后一定就要睡下,可先让这个莽汉睡下。随即拉着一鸣走出暗室,转来转去来到另一个房间。房内陈设十分华丽,绣帷锦衾,银烛辉煌,四壁散发出一种椒桂的芳香。

丫鬟们拥上了床,羡慕地说:“你真有福气!在这里做马夫比睡在外面的亭子里强多了!益铭睡在那香滑的锦被上,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过了一会儿,在一对薄纱灯笼的照耀下,美人来了。

美人一进来就自言自语道:“蠢老头不要脸。他非要缠着我喝酒,差点毁了我的好事。”

然后他问丫鬟,“公子在哪里?”

丫鬟答道,“他已经在被子里等着了。”

美人只是笑笑,打开梳妆盒,拿了些钱分发给丫鬟们,然后让她们赶紧退下。

当她看到床上的人时,你会笑着说,“郎军,我是来陪你的。你睡着了吗?”

益铭听不懂南方方言,但他觉得这个女人吹气如兰,芳香四溢,心里也有点触动。

两人用眼睛交流感情,惺惺相惜。

两人说到深处,相拥而眠。

美人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如果我一直守护着老人,现在怎么还能碰到公子呢?”

于是她为益铭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祖籍苏州,淮上某翁之三妾。

翁没有儿子,就娶了五六个小妾,都是万里挑一的美人。

此翁的正妻早已去世,家中事便由诸妾管理。

此妾的房间在宅院后面,便让她管理菜园。因为今天天热想吃瓜,自己摘取,这才能与益铭巧遇,于是暗中瞒着其他姬妾,把益铭藏过,不让其她人知道。

次日清晨,美人仍然把益铭藏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并安排丫鬟送一日三餐。

渐渐地,益铭也和丫鬟们天天打情骂俏,美人知道后非常生气。

丫鬟怕挨打,就向翁老爷报告了。

翁主非常生气,提着鞭子闯进了美人的住处。

到处搜寻,果然找到益铭,拖出来就要打。益铭指着嘴巴,作出求饶的样子。

主翁这才知道他是一个哑巴,见他面貌清秀,一表人才,忽然转怒为喜,丢下鞭子便走了。

美人仍是大惊,猜不透翁主的用意,满头大汗,泣不成声道:“我害了公子,就算死一百次,也不能赎罪!”

益铭也害怕得大叫起来,这两个人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看见翁主在喊美,说:“不要吓他。”

美人胆怯地跟在后面,很快就回来了,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她坐下行礼道:“翁主想请你做件事,不要推辞!”

她一打手势问怎么回事,美人就在他耳边小声说,然后两个人都亮了。

原来,翁主见益铭是个哑巴,就想利用他为自己生个儿子,以免走漏风声。

这时,益铭才明白道士给他书的原因,书中“百花无主,孤鸟胜有声”的两句话也应验了。

美人还传达了翁主的命令,为了不让别人起了疑心,要他换女装,益铭欣然同意。

美人非常高兴,赶紧吩咐丫环向翁老爷报告:“搞定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他换上女装。”于是美人自己给益铭扎了个发髻,化了妆,穿好了衣服。

正在化妆的时候,窗帘外有人笑着说:“你为什么不在采花贼的故事败露的时候杀了这个荡妇?”

他又说,“一个人吞下去,大家都尝尝不是更好吗?”

声音清脆迷人。说着,四个长袖善舞、浓妆艳抹、艳丽非凡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众人看去,顿觉失色,就是绝代的美人也比不上他,于是更高兴了,簇拥着一同去见主翁。主翁安慰了一番,命丫鬟称他为“六娘子”。

于是摆上酒和众姬妾共同欢饮,说道:“有了这么一个好替身,你们就不会再埋怨我老了吧!”说罢大笑,众人也哄笑不已。

从此,众美人争相为益铭缝制衣服,调理益铭的饮食;一个个争着拍马屁,就怕惹哑巴不高兴;有时唱歌,有时跳舞,只是为了逗益铭开心。而益铭整日痴迷于美人,也不再思念家乡。

一年后,两个男孩同一天出生,翁主自称是自己的儿子。

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都在称赞翁基德主,才会有这么好的赏赐。

过了一段时间,第三个男孩出生了,人们开始怀疑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蹊跷,不然怎么会这么神奇?

然后又一女一男相继出生,一年之内生了五男两女。

村里议论纷纷,亲戚们对此也很疑惑,只是因为翁主还活着,大家才没有公开质疑。

又过了一年,翁主病逝,官司开始了。

明代嘉靖五年,族人告到朝廷派来的某御史处。

御史因为议礼事违抗嘉靖皇帝的旨意,被贬至到两淮盐道,而某翁的族人都经商,因此向他提出词讼。

御史看了状词了解了缘由后,大笑说:“老翁得子,有一个也就不容易了,怎么会突然这样多呢?”便将诸姬妾传来一一问讯。

益铭也在其中,尽管穿着女人的衣服,但终究无法掩盖自己是男人的事实。

于是御史下令找人把他绑起来,他就要受到惩罚了。突然,他喊道:“我被关了几年,但今天我又能重见天日了。为什么大人还折磨我?”

当众人听到他说话时,他们都大惊失色。

御史不解地问原因,他说了实话,御史还是不信,益铭详细地讲述了整个故事。

御史听到书背上写的“遇贵长鸣”的话,笑着说:“看来我就是治哑的贵人了!”于是也不再追问下去。

由于益铭是一个文弱书生,并不是自己故意这样的,所以他没有被定罪。

只不过某翁的家产由他的族人继承,诸姬母子都判给一鸣。

某翁的族人也不敢有异议,一鸣便带着诸姬母子在当地安置。

众小妾问他,“你能不能过去谈谈。怎么今天突然说话了,还滔滔不绝?太吓人了!”

益铭说,“我自己也不知道。突然想说话了,结果就说出来了。”

众小妾对此感到惊讶。

御史有个女儿,姿色艳丽而且博学多才,年已长成,还没有议定亲事。

曾写过一首诗,写完之后,却无法续上了,于是暗暗发誓,“谁能延续这首诗,就嫁给谁。”

御史把这首诗给一些秀才看,一个接一个,几十个人来了,但是他们都写不好。

后来,听说益铭擅长写诗,特意叫他继续写这首诗。

益铭分分钟续上了诗。

御史女儿看到后高兴地说:“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

御史也依了女儿的心愿,把一鸣招赘到家中为婿,并且劝他读书,还为他花钱买了生员的身份,接着在江南乡试中举,准备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前先带着诸妻妾子女回家去探望父母。当时由于思念唯一的儿子,杜翁夫妇整日哭闹,情绪低落,病倒了,眼睛也渐渐失明。

有一天,守门人突然报告说:“公子回来了!”

杜夫妇不信,反而训斥他。

当益铭进来见了父母后,立即跪倒在地。

杜夫妇仔细一看,认出了他的儿子。

他们很惊讶,问他落水后的经历。

益铭从头到尾详细地讲述了这段经历。

很快,所有的妻妾都来看望公婆,父母看到这一幕都笑得合不拢嘴,感叹道:“那天找不到媳妇,现在突然有了好几个。我儿子按照自己意愿找到了亲事,真好。”

从那以后,二老的孩子每天都很享受和孙子们一起玩耍,视力也逐渐恢复了。

不久,益铭安顿下来后,他出发去京城参加考试,并最终上了高中成为一名进士。

同乡人知道他过去曾患哑疾,便以“哑黄甲”称呼他。

其后益铭又被选入翰林,于是便把父母和家小都接到京城奉养,一家人生活和美融洽。

而诸姬靠御史的力量,也都分得某翁价值数万的家产。

杜家日益富裕,是陕西一带的大富户。

文章译自清朝民间志怪小说,大家看了今天晚上也做下这个美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