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爱花人的自述(六十二)

前后贯穿近50年的心里历程,一个爱花人的酸甜苦辣,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起来的爱花人,希望我的亲身经历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年秋天就回到了市场,并在市场那块地里,又建了两个10米宽无支架大棚,据说这种棚架结实耐用,还抗压,抗风,整个棚体结构都是用卡扣固定,建好以后,看起来的确比竹木结构的漂亮,大气多了。里面的空间也显得很大,在里面作业确实是很方便,接着就是把外面的各种各样的,大棵,小棵的月季花,都搬进了它们的新房子,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大棚刚建好的这一年冬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雪的厚度足有20多公分,新建的俩个大棚,没有经受住大雪的压力,顶部全部塌了下来,万幸的是,俩个棚都是上面塌了一半,都没有完全倒地上,也就是说里面的花苗并没有受到损失,那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那俩个棚以后也不可能再用了,不管怎么样,也只好等过了冬天再说吧。

转眼冬天就过去了,气温一天天升高,地里的冻土也慢慢化开,我们又联系到了一家做大棚的,这次是那种双梁钢筋架结构的,全部焊接有支架的,还是保险点好,无支架虽然好看也方便,万一再碰到那种大雪,能不能撑得住也不好说,费点就费点吧,心里踏实。因为他们都是专业干这个,4/5个人事先把该用的东西都送到场地,早晚再加会班,两个同样的大棚一个星期就建好了,还好里面的东西个别的动了动,也不算麻烦,棚的两边,两头棚头及棚脸都打了卡槽,薄膜直接卡上就是不拉压膜绳,4/5级风也吹不开。这种方式在当时还算比较先进的,记得4/5年以后下边很多种菜的人还是那种老式棚,麻烦还不经济。

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市场这块地的规模已不能充份发挥它的价值,地租从800一亩,涨到1200一亩,又到2500一亩,几乎每年都在涨价。现在已经是10000元一亩了。正巧,市场南边村里刚建了几十个暖棚,往外转租,市场里几个人一合计,你3个,他五个,我也租了8个,这下可有活干啦,还是以月季花为主,主要面对的是绿化工程,品种要求不高,数量很大,有时一家一次就要好几万盆,效益还是不错的。规模扩大了,人员就得增加,还要找几个常期工人,一来晚上有人看家,二来万一有买苗的时候,找不到人,也可以挡一下,加上我们自己人,装车也没有问题,记得有一个东北的老郭,看上去也很实在,40多岁,身体是很壮实,来到以后,我让他浇水,都是大水漫灌,把水龙带沿棚边一节一节连好,从远往近一畦一畦退着浇就行了。一次,我去大棚看看,老郭浇水忙得不行,我走进一看,全乱套了,本来是近处的水带插进远处的水带里,结果他都插反了,一开井,各个结口都漏水。我问他在家没有干过吗,他笑笑不说话,我问他是不是想老婆了,他又笑笑说:没有,刚才忘了。

大丽花

明天接着说大棚里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