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卖身葬母,小伙儿好心帮忙,女子却说:你快点走吧

明朝年间,庆元县有一个年轻男子名叫唐义文,为人正直善良,待人诚恳。他出身于一户有钱人家,父亲唐炳宽是县里有名的富商,开了五家酒楼四家米行,收入颇丰。年轻时的唐炳宽风流倜傥腰缠万贯,欠下不少风流债。唐炳宽一共娶了三房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唐义文是他第三房太太所生,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儿子。

唐义文的母亲林氏,是一个普通农户家的女儿。当年唐炳宽在乡下收购粮食时与她相识。二人私定终身,林氏不久便怀了唐炳宽的孩子,唐炳宽不顾大太太和二太太的反对,毅然将林氏娶进家门。

林氏出身卑微,而大太太和二太太都是有钱人家的千金,所以,自从林氏进门那天起,就受尽了她们二人的欺辱,连唐义文从小也一直被四个哥哥姐姐欺负。

唐炳宽常年在外做生意不经常回家,但是他知道林氏在家里经常被另外两个太太欺负。在家的时候就经常安慰林氏,总是偷偷地给她钱,还会陪着自己的小儿子唐义文一起玩耍。这一点,也是让林氏嫁进唐家后觉得最欣慰的地方。

大太太马氏,嫁进唐家后,生下一儿一女,二太太许氏,同样也是生下一儿一女。近两年,唐炳宽年岁已高,很多生意都交给了马氏去打理,自己慢慢退到幕后。

唐义文长大成人后,在这个家里依旧没什么地位,被马氏安排在一家米行里做打杂监工。他很不情愿,很想像两位哥哥一样能够得到重用,但却没人替他说话,无奈之下,只能听从马氏的安排。

唐义文每天坐在米行仓库的门口,看着工人不停地搬运粮食。心想:“到底怎样做才能得到重用呢?”唐义文也曾找过大太太马氏,想要换个差事,但马氏头不抬眼不睁,根本不去理睬他。

看着两个哥哥分别管理着两家米行和两家酒楼,唐义文的心理很不平衡。同在一个屋檐下,待遇却是天差地别。他很想当众发飙,但怕事后会因此而牵连到自己的母亲,所以,就一直在心里忍让着这一家人。

且说有这么一天早上,唐义文正准备去米行监工,还没等走出家门就被大太太马氏叫了过去。马氏面带微笑地对他说道:“义文啊,你在米行做监工也有一年多了,其实,我不是不想重用你,我只是一直在考验你,这一年多你做的不错!如今也是时候给你换份差事做了,我决定派你去账房管理账目,这可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差事啊,你可一定要好好做呀!”

一听到要去账房管理账目,唐义文顿时心花怒放,忍了这么久,终于得到了重用,他赶忙给马氏鞠躬说道:“谢谢您大娘!我一定会努力管理好唐家账房的!”之后,唐义文乐颠颠的一溜小跑去了账房。

唐义文从小就聪明好学,关于做账的知识,他也学过不少。在账房做了三天,唐义文看过了唐家所有账目,让他不解的是,唐家的账目表面上看是盈利的,但实则是一直在亏损,只是他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有发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有一天,唐义文从账房出来,觉得心中烦闷,便想到街上走一走散散心,走了老半天,来到了城门口处,离得老远就发现前方有一群人正围在路旁,不知道在看什么。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唐义文挤进了人群来到最前面。

只见路边地上跪着一位穿着白色长裙的年轻女子,女子满身灰土头发蓬乱,双膝跪地,两行泪珠顺着脸颊噼里啪啦的直往地上掉。面前还放着一块木板,上面用木炭写着“卖身葬母”四个大字。

唐义文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可怜的女子一直跪下去,便走上前去,想要帮助女子。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了路人的几句提醒:“年轻人,不要瞎管闲事,她就是个骗钱的,当今的社会,像她这种人太多了!”唐义文犹豫了一下,没有理会,伸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女子,女子泪眼朦胧地看着唐义文,哽咽着说不出来话。过了一会儿,女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唐义文问明情况后就跟随女子回了家。

到了女子家一看,果然,女子的母亲已经去世两天,尸体停在院中,一个前来吊唁的人都没有。唐义文赶忙拿出十两银子,给女子的母亲买了一口棺材,还请人帮忙把女子的母亲下了葬。女子万分感激唐义文,跪在地上就要给他磕头,却被唐义文一把手拦住扶了起来。

经过一番详谈得知,女子名叫于佳音,十九岁,在一户姓丁的有钱人家里做下人。一个月前,于佳音的母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也没能把病治好。而于佳音最近一个月需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所以总是旷工,丁家的主人不理解,就把她给辞退了,女子没有了收入,不能安葬母亲,不得已才跑到街上卖身葬母。

听完于佳音的讲述,唐义文对她充满了同情,又给她留下了十两银子。于佳音不肯要银子,被唐义文硬塞到她的手里。“唐公子,你帮我安葬了母亲,我以后就是你的人了,此生我愿意为你为奴为婢!”于佳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说道。

一听这话,唐文艺赶忙挥手说道:“不必不必,区区几十两银子,姑娘不必放在心上,我也是举手之劳!”于佳音低下头小声地哭诉:“难道公子是嫌弃我吗?”唐义文赶忙解释:“姑娘别误会,我没有嫌弃你的意思,只是不想趁人之危!”

闻听此言,于佳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之后就要跟着唐义文回家。可唐义文怎么敢把她带回家,就在自家附近租了一间房,把于佳音暂时安顿了下来。经过一番梳洗打扮后,唐义文才发现,于佳音长得五官端正眉目如画,婀娜的身姿皮肤白皙,粉嫩的脸庞白里透红,竟然是个大美女。

回到家里的唐义文心事重重,关于账目的问题让他寝食难安,有心想要请教父亲,又怕父亲会觉得自己无能,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次日早上,唐义文刚一出门就看见于佳音正站在路的对面。

唐义文走上前去,还没等他开口说话,于佳音便先问道:“公子,刚才出门那位太太是你的母亲吗?”“他是我大娘,是我父亲的大太太,怎么了?”唐义文回答道。于佳音脸色大变,拉着唐义文的衣角快速走进了一条胡同。

“唐公子,你快点走吧,你大娘要害你!”于佳音紧张地说道。

“何出此言?”唐义文问道。

接下来,于佳音说出了她在丁府做下人时所听到的一些消息。原来,马氏经常出入丁府,去丁家打牌。前不久,于佳音还在丁府做下人的时候,曾经听到过马氏和丁夫人的谈话。大概意思就是马氏私自挪用了唐家一大笔钱,拿去给父亲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唐家老爷每年年底都会查一次账,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来到年关,如果被唐老爷知道马氏私自挪用那么多钱,一定会休了她。所以,想请丁夫人帮忙凑点钱,把窟窿堵上。丁夫人不想借给她钱,于是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找人来做一笔假账,再找个人来做替死鬼,而这个替死鬼就是唐文艺。

听到这里,唐义文恍然大悟:“我说这账目怎么越看越有问题呢!”唐文艺暗道。

这天,唐文艺没有去账房,回到家里带着母亲林氏离开了唐家,和母亲还有于佳音一起去了临县兰西县。安顿下来以后,唐义文给父亲唐炳宽写了一封信,举报了大太太马氏私自挪用账房银子的事。

唐炳宽看过信后,立马到账房查账,证据确凿,之后唐炳宽大怒,将大太太马氏赶出家门。大太太的父亲为了挽救女儿的婚姻,变卖了家产,把银子还给了唐家。唐炳宽看在她为唐家生了两个孩子的份上,原谅了马氏,马氏又重新搬回了唐家。

事后,唐炳宽派人去接唐义文母子回家,而唐义文母子过够了那种受尽屈辱的生活,不想再回去,选择留在了兰西县。唐炳宽也很理解,没有强求母子二人,还给唐义文母子送去三千两银子。

唐义文娶了于佳音为妻,在兰西县落地生根,之后拿着父亲给的银子,在兰西县做起了生意,三年后,唐义文成了兰西县的首富,开了八家当铺五家酒楼,财产已经超过了父亲唐炳宽。于佳音在这三年里为唐义文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日子安定生活幸福。

五年后,唐炳宽年过六旬,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不再过问。没多久,家产被两位太太和四个儿子女儿全部败光。就在唐炳宽即将流落街头之际,唐义文派人将父亲接到了兰西县,唐炳宽陪着林氏,度过了一个安享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