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计之(33)小六子转型搞拍卖


到了2000年初,大多数的乡镇供销社都已经被随处可见的个体工商户给冲击着,供销社没有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凭票供应的特许权,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往日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供销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加上历史积累下来的沉重包袱,使基层供销社出现了经营困难,效益严重滑坡。小县城的供销社机构改革举措就是,除保留供销社的县级机构以外,基层乡镇的组织基本进行清理,供销社职员除已经退休的以外,几乎或买断工龄下岗自主就业,或提前办理内退,小六子也只得另谋出路。

小六子的头,他们原单位的供销社主任是个脑子活络的人,不知用了啥计谋谋划着跟县供销社一起再搞个其他行当,不管干啥经营财务总是少不了的,主任就拉上小六子一起,他竟然还把县财政也拉了投资进来,设立了一家拍卖行。主任问小六子要不要参上一股,小六子得回去跟Lucy商量,听听老婆的意见。再说了财政大权在Lucy手里,小六子即便想入股也拿不出钱来,最终还得找老婆投资,小六子这些年的收入也顶多维持家庭的温饱,没闲钱可以投资,但是Lucy这些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换房一直积攒着钱的,老婆只要同意投资,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拍卖行那个时候在县城还是个新鲜玩意儿,谁都还没见到过呢,这拍卖行到底是做啥生意的呢?小六子说:“听主任说,以后但凡国有资产等要处置销售,为了显示其公平、公正,都会推荐采用公开拍卖的形式”(不像现在都可以直接在网上拍卖),拍卖行就是做这生意的中介。Lucy一听觉得这生意还是蛮靠谱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还不知道有多少国有企业资产要拍卖,何况还有当地财政资金入股,以后这方面的生意肯定也差不了,Lucy很干脆地就同意了老公的投资资金审批。

当然Lucy也有另一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小六子如果只以一个打工仔的身份加盟拍卖行,顶多也就拿点死工资,按照县城当地的工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那么他跟Lucy之间的这种收入差距始终存在,而且会随着Lucy职业的发展和提升越拉越大(2000年初Lucy已经是轻松的月薪万元以上,还不包括其他的类似贸易收入、老板的年终奖励等)。Lucy知道只要这种状态不得到有效改善,小六子的心态就不会好转,心结就不会打开,那么七年之痒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两个人都为了规避吵架就都小心翼翼的说话,这样的日子过着就太累了,即便依然彼此相爱,也总是无趣和乏味不好玩了。

Lucy是希望通过投资入股,首先让小六子心态上找到做股东创业的感觉,每年的股东分红也能提供除工资以外的收益,让老公也能找回自信和平衡。虽然因为这投资,换房计划估计又得要向后推迟几年。那也无所谓,毕竟现在有自己的房子,只不过小点而已,再说小橙子马上读小学了,现在的房子可是很好的学区房哦,小区对面就是一所规模和档次都不错的小学,走出小区大门,穿过马路就是学校大门,几乎无缝连接,接送上下学的劳心事儿都免了。

拍卖行开始几年生意确实不错,Lucy记得自家投资进去的资金每年至少也有20%左右的投资回报,因为生意不错,小六子的薪资福利也不错,比原来供销社不知好了多少倍,况且拍卖行就设在县城离家又近。一开始拍卖行的很大一块业务是拍卖破产倒闭的企业资产(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以及银行抵押物的拍卖变现;Lucy老笑话小六子,说他们挣的是人家企业破产倒闭的血泪钱。有一段时间的主要拍品是房地产的土地拍卖,那一段时间拍卖行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还顺带着延伸出了典当行,其实做的就是资金通融的生意。做得最多的就是给那些企业和个人提供短期的过桥资金,时间短但利率高。

都说高收益必定隐含着高风险,这种频繁的过桥资金借贷,在市场繁荣,经济周期处于上升趋势的银根宽松的时候没啥问题,但是,当经济处于疲弱状态甚至下行趋势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问题,也就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那段时间,小六子他们的某笔业务就出了问题,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一下引爆了整个典当业务的崩溃。Lucy结合当初很多借贷型投资公司频繁暴雷的现象,感觉到小六子他们这种业态的风险性,就让小六子找了一个理由和借口把自己投资的股份给安全撤出,果断获利了结;后面的事态发展表明Lucy这个决定是对的。

尽管小六子目前仍然陪主任一起在拍卖行相守,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淘宝拍卖的涌现,生意也是不能跟辉煌的时候同日而语,不过两个大男人赚钱养活自己也是绰绰有余,Lucy认为小六子也快到退休年龄了,稳定的站好最后几年岗,然后退休回家安度晚年即可,也无需再去额外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