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偏僻的小巷子时,小杨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群未成年人手持刀具将他团团围住。他试图反抗,但无奈对方人多势众。短短几分钟,小杨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幸运的是,一位路过的邻居发现了小杨,赶紧拨打了120。救护车呼啸而来,将小杨送往了最近的医院。而那群未成年围殴者,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小杨的父母接到医院的电话时,正在家里准备晚餐。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们瞬间感到天旋地转,手中的碗筷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妈,是我,小杨……" 电话那头,小杨的声音微弱而颤抖。
"小杨,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母亲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我被一群人打了,现在在医院……" 小杨的声音越来越低。
父母赶到医院时,小杨已经从急救室被转移到了普通病房。他的胳膊上缝了2针,脑袋上更是缝了7针,纱布上渗透出的鲜血让人触目惊心。
"怎么会这样?是谁干的?" 父亲的声音愤怒而压抑。
小杨的母亲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儿子的手,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轻声问道:"报警了吗?那些人抓住了吗?"
小杨摇了摇头,眼神中流露出痛苦和无奈:"他们都是未成年,跑了……"
父亲猛地一拳捶在墙上,愤怒的情绪溢于言表:"未成年?他们就能这样无法无天吗?他们的家长呢?"
小杨的母亲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们不能让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家长,让他们给我们一个说法!"
接下来的几天,小杨的父母开始四处奔走,想要找到那群未成年围殴者的家长。然而,他们发现这个任务远比想象中困难。每当他们找到一位家长,对方要么推脱责任,要么根本不予理会。
在一次对话中,一位家长甚至冷冷地说:"我们家孩子还小,不懂事,你们一个大男人还跟小孩子计较什么?"
这句话让小杨的父亲几乎失控,他握紧了拳头,声音颤抖:"不懂事?他们差点杀了我的儿子!你们这些家长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小杨的母亲则更加绝望:"我们的儿子受伤这么重,难道就这么算了?我们的权益谁来保障?"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杨的伤势慢慢好转,但心中的创伤却难以愈合。他的父母也在寻求法律帮助,希望为儿子讨回一个公道。然而,这条路似乎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在医院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小杨的病床上,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脑袋上的纱布显眼而沉重。小杨的父母坐在床边,脸上的忧虑和愤怒交织在一起。
“小杨,你放心,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 母亲轻声安慰着小杨,她的手轻轻地拍打着儿子的手臂。
就在这时,一位护士急匆匆地走进病房,她的脸上带着焦急:“杨先生,杨太太,有几位自称是对方家长的人在外面,他们说要见你们。”
小杨的父母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紧张和期待。他们迅速起身,跟着护士来到了医院的会客室。
会客室内,五位家长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神态各异,有的显得紧张,有的则显得漠不关心。小杨的父亲走上前去,声音坚定而有力:“你们好,我是小杨的父亲。今天我们来这里,是要为我的儿子讨一个公道。”
一位家长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带着尴尬和不安:“杨先生,真的非常抱歉,我们的孩子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作为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位家长则显得有些抵触:“但是,我们的孩子也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还不懂事,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私下解决?”
小杨的母亲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懂事?他们用刀砍我的儿子,这叫不懂事?如果今天受伤的是你们的孩子,你们还会这样说吗?”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小杨的父亲握紧了拳头,声音提高了几分:“我们不是来和你们争论谁对谁错的,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公道,想要你们的孩子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家长们面面相觑,气氛一度陷入僵局。小杨的父母坚定地站在那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和坚持。他们知道,这场斗争可能才刚刚开始,但他们也明白,为了儿子,他们不能退缩。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协商,对方家长最终同意承担小杨的医疗费用,并承诺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更加严格的教育和管束。尽管这样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弥补小杨所受到的伤害,但他的父母知道,这是目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小杨的父母带着一丝安慰回到了儿子的病房,他们告诉小杨这个结果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释然。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艰难,但至少他不是孤军奋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杨的伤势逐渐痊愈,但他和心理上的创伤却需要更长时间来平复。他的父母也开始更加关注社区的安全问题,他们参与了一些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