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年间,望川府长林县,有个姓吴的大户人家,其家不仅有良田三百多亩,牛马不计其数,还在省城上开有六间铺子,家产十分丰盈。
吴家老爷是个厚道人。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却很明事理,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长学问,考功名,光宗耀祖,于是从小便悉心栽培自己的独子吴润云,又是请先生又是读私塾,对他是寄予厚望。
然而,吴润云从小就异常顽劣,调皮捣蛋,今天上树掏鸟蛋,明天下水捉泥鳅,就是不肯好好地读书,用孔老夫子的话来说就是″朽木不可雕也″。
这吴老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当有人恭维吴老爷的家财与民望时,吴老爷总会摆摆手,摇头叹息道:"唉,这点区区家财算得了什么?若我那不肖的犬子能稍微懂点事,我宁可万贯家财作流水啊。″
吴老爷也会经常考问儿子的学问,但吴润云脑子里没货,自然是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吴老爷恨铁不成钢,总是拿出长长的戒尺来就要打他的手心。
每每这时,吴夫人都会心疼地护住儿子,劝说道:“老爷,孩子还小,小心把他打坏了。就是读不了书又怎么样?大不了,就别念了吧。”
吴老爷气的胡子颤抖个不停:“妇人之仁,惯子如杀子,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我看哪,就是你把他给惯坏了。都说三岁看老,我看这没出息的长大后准得成个现世宝!”
就这样,吴润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不成,在功名上自然也无望了。吴老爷见他是油盐不进,渐渐地也不再管他了。吴润云乐得清闲,渐渐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整天不务正业,变得行为不检,品行不端了起来。
有一天,吴润云与狐朋狗友们在外面寻欢作乐,醉酒归来时已是晚上。他醉醺醺地走在路上,却碰到了一个熟人。非是别人,正是前年已死去的表兄何峰。
吴润云当时已喝醉了酒,两眼昏花、烂醉如泥,因此忘记表兄已经死了,还对他亲切问候道:“表哥,别来无恙啊?”
何峰叹了口气道:“唉,表弟,你怎么又喝醉了?你难道忘了吗?我早就已经死了啊。”
吴润云顿时醒悟,明白自己是碰上了鬼。不过他借着酒劲,倒也并不害怕,反而接着问道:“诶!好像是这样子的。哦,对了,你在阴间都干些什么呢?”何峰道:“倒也没什么,只是在转轮王殿下管理一下轮回生死簿罢了。”
吴润云闻言,好奇心被勾了上来,于是接着问道:“都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听哥哥的意思,这人世的祸福命运,你一定都知道吧?”
“那是我的职责,怎能不知!”何峰得意地说道:“不过簿子中的记录浩繁秩杂,若不是关系密切的人,我也记不清楚。″
吴润云呵呵一笑:"倒也是。不知道老兄可曾知晓我的命运?″
吴润云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何峰突然脸色一黑,沉声说道:″不瞒你说,前些天我有事翻检簿子,还真得恰巧看见了你的大名。”
吴润云一听,也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急忙追问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何峰叹道:“实在不敢相瞒,你的名字,正列在黑暗狱中!”
吴润云大吃一惊,酒刹时就吓醒了,急忙跪倒在地苦苦哀求表兄救他。何峰叹道:“这是我无能为力的事。人生在世,行善积德才有好报。你素来品行不端,又不孝敬父母,本就合该有此下场。″
顿了顿,他又叹息道:“即使你从现在起每天都做善事,没有个一年多的时间恐怕也抵消不了你的罪恶,所以现在做什么都太晚了!只希望你从此后洗心改过,努力行善,那么在地狱之中或许还能有出头之日。”
吴润云更绝望了,苦苦哀求表兄救他,但却无任何回响。抬头一看,何峰早已无影无踪了。
事已至此,吴润云只得悻悻而归。从此以后,吴润云尽心改过,每日积德行善,甚至开始努力读书,不敢再有丝毫懈怠。吴老爷见儿子突然开了窍,虽不知其中内情,但也很是欣慰。
却说在此以前,吴润云还曾与邻居的妻子有私情,只是他们之间实在太不检点,因此很快就让邻居龚成发现了。
龚成察觉到二人的奸情后,并没有声张,而是隐忍下来。因为根据大明律捉奸捉双的原则,他必须要当场发现二人的奸情,才可以亲自手刃这对奸夫淫妇。因此他一直在耐心等待。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吴润云竟然不知怎么回事,一夜之间洗心革面,断绝了与他妻子的奸情了。
龚成再抓不到把柄,不由懊恼自己没有早日声张,如今是再没办法奈何这个吴润云了。也正因如此,他对这个吴润云便更加怀恨在心了。
过了几天,两人偶然在田野里相遇。龚成注意到一旁有个枯井,一条毒计顿时浮上心头。
他于是走上前去,假装要和吴润云说话,然后一步步引他去枯井那头。这时,他突然假装发现了什么,吃惊地说:″呀!那是什么?吴兄,你瞧那井里,是不是有金子呀?″
吴润云果然上前察看,龚成便趁机在他背后猛得一推,将吴润云推落下井。
枯井深有数丈,龚成以为这下吴润云必死无疑了。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往井里填埋石块,很快就把枯井填满了。"这下总算是一解我心头之恨了!″龚成恨恨地想,转头又向井上啐了一口浓痰。
却没想到这吴润云并没有死:枯井下长满了青苔,让他避免了被摔死。他发现龚成往下填土,明白了他非得置自己于死地,因此不敢发出一丝动静。
土块向下倾泄,吴润云俯下身子抵挡,却发现了一条地道,于是急忙钻进去,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只是这地道内漆黑一团,真是与地狱没什么两样。洞中又没有食物,吴润云自料自己这下子真是死定了。
吴润云不愿坐以待毙,便匍匐着往洞深处爬,希望能有一线生机,只是他发现附近都是积水,根本就没有可去的地方,就只好回到原处坐下了。
吴润云又饥又渴,身上还受了伤,而且洞里温度很低,寒气刺骨,真是苦不堪言。
最难忍的还饥饿。吴润云一开始还尚能勉强压制饥饿,但时间一长,饥饿就叫刀子一样一寸一寸地割着他的五脏六腑,令他痛苦难耐--饥饿毕竟是人类最原始、最深刻的恐惧。
吴润云强熬着饥馑,想到自己身处地洞之中,又没什么善事可做,于是便想到高颂佛经以求转移注意力。
他念了几段佛经后,很快就看到地洞中突然冒出了点点磷火在他周围流荡。他于是自忖:“听说磷火都是冤鬼所化。我现在虽然暂时还吊着条命,但恐怕也命不久矣了。唉…若你们当真有知,我们也能聚谈聚谈,解除寂寞。”于是他便开始为他们祷告。
祷告完毕,他果然看见点点磷火都从水中漂浮了过来,而且细细一看,每点鬼火中都有一个人影,只是身高大小都不及活人的十分之一大小。
吴润云于是试着询问他们的来历,鬼火们答道:“这里其实原来是一座古煤井,煤井主人在挖煤时,惊动了边上的古墓,因此被墓里的吴天官引海水淹了煤井,溺死的人有五六十,我们都是这些被淹死的冤鬼。”
吴润云惊问道:“这吴天官是个什么人?”鬼火回答说:“不知道。只知吴天官生前做过朝廷的吏部尚书(尊称天官),现今为秦广王的座上客。后来吴天官自己也怜悯我们无辜枉死、难以超生,所以每天都会施舍食水给我们充饥。只是我们日日被被冷水浸骨,难以超度苦海;您若是能够再返人世,请您打捞我们的残骨造一座义坟。″
吴润云答应了,他叹道:“唉,吴某但凡能有一线生机,那么就算倾尽家产办这事又有什么难的呢?只是…只是身处于这般绝境,我还怎敢奢望能重见天日呢!但我仍旧愿意尽我所能。”
吴润云于是教众鬼念佛经,还将泥块捻成泥球以作佛珠。由于身处黑暗,吴润云也分不清天黑和天明,只能记住念经的数量,疲倦了就睡,醒过来就接着念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见洞深处隐隐有白光闪现,众鬼欢喜道:“这一定是吴天官又来施舍食物了!”于是邀请吴润云一同前去。
吴润云担心前方水深过不去,众鬼便依附在他的周围强拉着他前行。吴润云只觉自己飘飘忽忽地仿若凌空而行。
一人众鬼曲曲折折地跟随了约莫半里路,来到一处宽敞的地方,众鬼这才又放开他让他自己走。吴润云于是越往上走,约莫爬几丈高,看见前面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建筑。
吴润云登上阶梯,便看见一座房廊,大堂上点着一支明亮的蜡烛,像大汉的胳膊一样粗硕。吴润云已经很久没见灯光了,因而十分兴奋,连忙快步走进去。
只见大堂上端坐着一个白髯老翁,文士打扮、仙风道骨。吴润云见到他,不知道是什么人,非常害怕,就安静地伫在了原地。
老者也看见了他,感到很惊讶:“这是阒无生机的死地,你是怎么过来的?你过来!”吴润云只好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跪在地上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身世。
老者听完吴润云的自述后,更加吃惊了,感叹道:“这么说来,你岂非还是我的玄孙了?”于是立刻让他起来,并让他坐在自己身旁,对他说道:“我叫吴谨,曾任成化朝的吏部尚书,只因为那不肖的孙子吴贤,利益熏心,竟然为了钱而不惜在我的墓旁打井挖煤,让我不得安宁,所以我一气之下就引来海水淹了他们。现在他的后代怎样了?”
原来,吴氏近宗共有五支,吴贤居长,原本是吴氏家族的族长。吴贤为人贪婪刻薄,他听说吴家祖坟旁有座煤矿,利令智昏,竟想要在那开井挖煤。吴氏子弟畏惧吴贤,虽然都不服但仍不敢不从。但诡异的事却发生了。
晚上,吴贤做梦,梦中出现一文士打扮的长发老者厉声叱责他 :"你还是不是吴家的后人?这墓地是吴家的祖坟,你居然连它都敢淹?你真是好一个孝子!我劝汝速速停止作孽,否则天谴降临,悔之莫及!″
恰逢这段时间,吴贤家也确实陆续发生了不少变故,赔折了不少财产,甚至院子东边的几棵祖辈的老树都无风自倒了。族人们都劝他不要再一意孤行了,但吴贤偏偏固执己见,说这些都只是巧合罢了,世上怎会有鬼怪呢?因此坚决要求继续挖煤。
结果挖了半个月,地下水突然汹涌而出,将采煤的人全部淹死在井中。死者亲属于是联合起来打官司,吴贤被判罚得倾家荡产,吴家的权力也由此转到了吴贤的弟弟那一支。
吴润云便是吴贤弟弟的孙子,他幼时曾听家族老人们说过这件事,于是便告诉了吴谨。
吴谨叹道:“唉,有这种不孝的子孙,就算没有那场大水,他的后代又岂能兴旺!不过你既然来到这里见到了我,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我应该好好教导你啊。”
于是,吴谨拿来食物让吴润云吃饱喝足后,拿来了厚厚一大本书放到桌子上,都是些华美文章,让吴润云研读。又按时命题考查他的学业,就和塾师教学生一样。
吴谨大堂上的蜡烛是长明灯,一直亮着也不会短。吴润云分不清哪是早晨哪是晚上,只好疲倦的时候就睡,醒了就接着学习。
由于吴谨每天都要外出,便派了一个童仆督促他学习。吴润云虽分不清昼夜,但还是觉得过了有几年之久,只是所幸没有遭受什么苦难。吴谨也会帮他修改文章,吴润云虚心听从。
一天,吴谨突然对他说:“如今你的果报已满,应该不日就会再回到人间了。只是我也有一事相求。″
"老祖宗快讲,我若能办到一定应允。″吴润云惶恐道。
"我的坟邻近煤洞,又为地下水所浸,每每阴风刺骨,很是苦楚。想你终将得志,到时切莫忘记要将我的坟墓迁到村东边那座山冈上。”
吴润云立刻恭敬地答应下。老者于是把群鬼都叫上来,吩咐他们把吴润云送到原来的地方。
吴润云回到原处后,众鬼又再三行礼,嘱咐他不要忘记打捞他们的残骨造一座义坟。吴润云全都答应,但仍然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却说吴润云自失踪以后,吴家多方搜寻打听,却一直没有踪影。他的父母虽告了官,也逮了许多人审讯,还仍无线索。一恍两三年已过,原来的官也改任了,新来的官对搜查自然也就懈怠了下来。吴润云的妻子见吴润云了无音讯,也改嫁走了。
恰逢村中有人想要重新整治原来的煤井,便进入洞中,意外发现了吴润云,发现他还活着,十分惊骇,连忙告诉他家,抬了回去。吴润云初见光明还很不适应,一直到一天后才会说话,详细地述说了经过。众人慨叹不已。
却说吴润云被推落井以后,那个邻居龚成又回家打残了他的老婆,被他的岳父告了,给逮到狱中,两年多才出来,出来时瘦得只剩了皮骨。
他听说吴润云还没死,担心被报复,十分害怕,连忙逃走了。吴润云的族人们也商量拿住那邻居算帐,吴润云却制指了他们,说自己过去遭的罪都是自找的,是阴间的报应,与邻居没有关系。
龚成后来察觉到他没有恶意,便又犹豫着回来了。
待家中的事处理完后,吴润云马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出钱雇人进洞捡拾群鬼的遗骨,并买了几十口棺材,把他们一并安葬了。
他又稽查宗谱上,果有一个吴谨,曾累迁当上成化一朝的吏部尚书,于是备下祭品,到祖坟上祭祀了一番。他又来到村东地,但见其雄据山阳,势若猛虎,果然是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因此大破家产在村东地里造坟,将吴谨的墓迁来厚葬。此后春秋上坟,年年不断。
后来他参加考试,学使听说了吴润云的奇异遭遇后,又欣赏他写的文章,让他以优等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来年就中了进士。获得功名后,他主动请命回家乡任职,做了望川的知府。
任期内,吴润云劝课农桑,为官清廉,又为百姓免了苛捐杂税,成了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注:新人作家创作不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抄袭、搬运(尤其是网易新闻),感谢大家谅解!若其中有文笔生疏之处,也请大家多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