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为你免费提供更多教育素材,欢迎前来骚扰
这个成语看似还比较简单,用心一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出成语典故,可能大家还不清楚,那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共王熊审,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但他父亲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公元前591年,一生戎马笑傲中原的楚庄王因病去世,楚共王继位。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楚共王就把主要目标放到了东面,一方面与齐国结为盟友,另一方面继续指向晋国结为盟国。楚共王继位后两年时间内,便巧妙利用父亲的声威,与各路诸侯都结下了盟约,使楚国霸业达到一波高潮。
楚共王平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带随从出门打猎骑射,他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天上地下的动物。他有一张特别精制的弓,精美而且结实。楚共王对这张弓喜爱至极,每天都让手下擦拭一遍,还常常拿出来展示给身边的人看。每当打猎的时候,楚庄王必然会带着那张弓奔赴猎场。
有一天,他又带队前去打猎,发现前面有猎物出现,就紧追不舍。眼看越追越近,楚庄王想用箭射杀野兽。可是用手一摸,发现他那张心爱的弓不知道啥时候掉了。随从人员都觉得如此精美的好弓丢了实在太可惜,就想去寻找。于是,他们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把弓找回来吧。”楚共王摇了摇头说:“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意思是说,不必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没有必要再去寻找它了。随从人员听了,心怀钦佩向他说道:“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于是他们没有再去寻找弓,而是回了皇宫。
此成语出自: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后世据此故事引申出成语“楚弓楚得”。比喻自己虽有得失,而受益者却是自家人,好处并未外流。
楚共王丢失了弓后,虽然觉得可惜,但却并没有为此大动干戈,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一个人丢了弓,另一个人就会捡到了弓,既然都是楚国人,又何必再去找它,都在自己人手里。成语告诉人们不要对一件失去或错过的事物念念不忘,常常抱怨叹气。反过来想想,你虽然错过或失去它了,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原有的价值,而是同样为别人带来了好处,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报道:一位老人在火车上不小心将一双鞋掉到了车窗外,他没有为此难过叹息,而是急忙将另一双鞋丢了出去,他告诉大家,这样的话,捡到的人还能穿一双完整的鞋,不会失去鞋的价值,这个老人的智慧与行为绝对让人钦佩。
如果感觉对你有用,给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