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荒年的救饥菜,如今却被列入黑名单,或成“危害最大”入侵植物

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中,尤其在农村的野外,野生植物资源琳琅满目。这些植物遍布于农村的路边、田边以及山野林区,随处可见。在这些野生植物中,许多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既可以当作美味佳肴,也可以用作中草药,甚至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举例来说,荠菜、蒲公英、车前草和马齿苋等野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不仅可以作为野菜供人们品尝,还可以作为中草药发挥治疗作用。如今,这些野草已经发展成为特色作物,备受农民和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并非所有野生植物都受人欢迎。有些植物,尤其是外来物种,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它们可能会侵害农作物,破坏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在我国南方的乡村地带,生长着一种名为“喜旱莲子草”的野生植物。在过去,它曾是农村地区非常实用的植物之一。然而,现在它却成为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上的一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喜旱莲子草。
喜旱莲子草,原产于巴西,属于苋科莲子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间,它还被称作空心苋、革命草、水花生、水蕹菜等。这种植物的茎部基部呈匍匐状,上部则向上伸展,呈中空结构,并生有分枝。在节腋处,生长着稀疏的细柔毛。
叶子为对生,呈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润,带有芒尖,基部逐渐变窄,表面有毛发。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花梗长度在1至6厘米之间;花被片为五片,呈白色,雄蕊有五根,基部合生成杯状。花期为每年的5月至11月。

喜旱莲子草,这一物种于20世纪30年代初引入我国,最初是作为饲料资源。它的蛋白质含量相当可观,因此曾被用于畜牧业和渔业,对奶牛来说,它能提高产奶量;对猪来说,它有助于增肥。
然而,喜旱莲子草并未在这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很快便被其他更优质的饲料所取代。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发现了它的其他宝贵价值,包括食用和药用。
在食用方面,50年代和60年代,喜旱莲子草曾在饥荒时期作为救饥食物被广泛食用。那时,许多老一辈人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会到农村野外采集野菜充饥,喜旱莲子草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药用价值,喜旱莲子草的茎叶和全草均可入药。《中国药典》记载了其特性:“此草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等功效。”

喜旱莲子草有啥危害?
尽管喜旱莲子草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随着人工种植的该植物在野外逃逸,其潜在危害逐渐显现。
作为苋科的外来植物,喜旱莲子草与其他同类植物一样,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和繁殖力。这种植物具有宿根特性,即当根部断裂并落入土壤中时,能够重新生长出新的植株。
此外,其种子产量极高,使得喜旱莲子草在新环境中能够迅速扩散,与当地原生植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对本土物种构成威胁,压缩它们的生存空间。

喜旱莲子草不仅繁殖速度惊人,更具备强大的化感能力,能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在其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后,常形成大小不一的斑块状群落镶嵌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通过迅速分枝增加覆盖度,同时化感本地物种,导致它们逐渐“消失”。
据统计,自从喜旱莲子草传入我国以来,已有44%的本土植物因之而消亡,这是它或成为我国“危害最大”入侵植物了。
此外,喜旱莲子草作为一种水生植物,虽然植株本身看似不起眼,但其水下根茎却可长达数米。当其广泛生长时,容易导致航道堵塞、农作物产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寄生虫病传播以及草坪维护成本上升等问题。这些危害对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粮食运输和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当喜旱莲子草侵入农田后,若不及时清除,农作物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可能导致绝收。这使得农民们对它越发痛恨。
自2003年起,鉴于喜旱莲子草的危害性,我国环保总局已将其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在7、8月份,即喜旱莲子草生长繁殖的关键时期,居住在农村的朋友们若在水田、农田附近发现此草,请务必及时铲除。否则,一旦其繁殖蔓延,所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