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睡懒觉?研究发现,你睡懒觉大概是没遗传到祖先的“早起”基因!

爱睡懒觉的人终于可以找到“借口”了!

那些爱睡懒觉的人,大概是没能遗传到尼安德特人祖先的“昼夜节律”基因,而这些基因也可能促使了今天一些人的 "早起倾向",这些人更喜欢早睡早起。

人类获得类人猿适应环境基因

解剖学角度看,所有现代人都可追溯到大约 30 万年前的非洲,那里的环境因素塑造了我们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

大约 7 万年前,现代欧亚人类的祖先开始向欧亚大陆迁徙,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多种多样的新环境,比如,他们走进了日照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更大的高纬度地区。

但其他类人猿,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已经在欧亚大陆生活了 40 多万年。这些古人类大约在 70 万年前与现代人分化,因此,我们的祖先和古人类其实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进化的。他们分别积累了特定世系的遗传变异和表型。

当人类祖先来到欧亚大陆时,他们与大陆上的古人类杂交,这为人类获得已经适应这些新环境的基因变异创造了可能性。

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

“昼夜节律”的差异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生活了几十万年的欧亚大陆位于较高纬度,日照时间比现代人类在离开非洲之前进化的地貌更加多变。此前就有研究人员探讨了是否有基因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昼夜节律”存在差异。

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组 246 个昼夜节律基因,他们发现了每个人种特有的数百个基因变异,这些变异有可能影响昼夜节律时钟的相关基因。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发现了28 个昼夜节律基因中含有可能改变古人类剪接的变体,以及16 个昼夜节律基因可能在现今人类和古人类之间受到不同的调控。

这表明,古人类和现代人的昼夜节律时钟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由于欧亚现代人的祖先与尼安德特人杂交,因此一些人类有可能从尼安德特人那里获得了昼夜节律变体。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在英国生物库的几十万人的大型群组中,探讨了引入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变异是否与身体对清醒和睡眠的偏好有关。

他们发现了许多对睡眠偏好有影响的变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发现这些变异持续增加了 "晨醒",即早起的倾向,而且与在其他动物身上观察到的对高纬度的适应性一致。

人类早起增加与

昼夜节律缩短有关

早睡早起这件事,在高纬度地区是有益的,研究已经证明,这种作息节律能更好地与自然时间线保持一致。

同时,早起的倾向可能对生活在欧洲高纬度地区的祖先的进化有益,因此也是尼安德特人值得保留的遗传特征。

上述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John A. Capra说:“通过将远古人、现代人的大规模基因研究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我们发现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昼夜节律系统存在实质性的基因差异。通过分析现代人基因组中残留的尼安德特人DNA位点,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其中许多基因位点对现代人昼夜节律基因的控制有影响,即这些现代人倾向于早起。”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不习惯早睡早起的人,有可能是没有遗传到祖先的好基因哦!

参考文献:

Keila Velazquez-Arcelay et al, Archaic Introgression Shaped Human Circadian Traits,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DOI: 10.1093/gbe/evad203

来源:生命科学前沿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

|经常吃“冷米饭”,血脂降了、血糖低了、脂肪肝变好了?

|当我们嗦螺蛳粉时,我们在嗦什么

|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的你还好吗?“节后综合征”的看过来!

|科学家真的永远不可能创造出无籽石榴吗?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点分享

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