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血栓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海洋环境中尺寸小于五毫米的塑料被定义为微塑料,它们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不同塑料类型的微塑料平均能含有4%的塑料添加剂,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和一些阻燃剂等塑料添加剂是内分泌干扰物和致癌物质。微塑料可以通过两种主要途径进入人体——通过鼻腔进入呼吸系统、通过口腔进入消化系统。跟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微塑料可能会转移到其它组织和器官,并成为有毒化学物质传递的途径。

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研究杂志》近日刊发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教授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颗粒。

29日,论文通讯作者夏彦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环境因子尤其是微塑料、染料颗粒,可能与血栓的形成存在潜在关联。”

这几年,不断有研究发现人体中存在微塑料。2021年,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环境科学技术》发表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而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证实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在人体内已经不是“吃下去、拉出来”那么简单了,它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