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充分的科学交流?——关于科学交流研究两大流派

点击上方音频按钮,为您语音播报本文

科学交流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都参与其中。对于“科学交流”这一概念,尤其是其研究范围的理解,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科学交流研究主要有科学社会学和引文分析两个流派,本文对其代表性人物及学术贡献进行了梳理。


科学社会学研究流派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诞生于1938年,以默顿出版其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为标志。科学社会学为科学交流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该流派的作者对于科学交流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产生的成果众多,并且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下面对其中的典型作者及其学术贡献进行简单的述评。

1. 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就形成了由贝尔纳、莱维和李约瑟等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的社会关系运动”(SRS)。他们试图沿着马克思主义路线,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他们认为科学是“计划科学”,即科学和政治是紧密相关的。这些学者发表了很多著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1938年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则是SRS科学家多年成果的结晶和顶峰之作。在该著作中,专列“科学交流”一章来详细介绍科学交流的范畴和社会影响因素。在该章中,他指出科学交流不仅是科学家之间的交流,而且包括科学家向公众传播自己的思想这一过程。他研究了科学交流的不同载体的利弊,包括期刊、摘要和报告等,并提出要通过“个人接触”“互派交流”“充分利用无线电和电影院”等方式来提高科学交流的效率,并且要强化科研管理,科研管理要为科学发展铺平道路并提供指引。由此可见,贝尔纳对于科学交流的论述已经比较全面,他的很多思想都为后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当然,贝尔纳的“计划科学”思想后来受到了其他学者的严厉抨击,这些学者建立了“科学的自由协会”来对抗SRS,而这一协会的领军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波兰尼和贝克。他们主张“科学的自由和自治”,反对“计划科学”。并且波兰尼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科学共同体应该是自我完善、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这一思想和科学交流的“自组织”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所以,贝尔纳学派及其反对者为科学交流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是科学交流的先驱人物。

2. 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

默顿是美国人,他的很多思想来源于英国的贝尔纳,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默顿关于科学交流的经典论著包括《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两篇文章。在第一篇论文中,他明确解答了“学者为什么发表论文”这一科学交流尤其是正式交流的根本性问题。答案也很简单,即为了争得一个思想或者方法的优先权,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先权是科学规范的产物,即科学界把独创性定义为科学的最高价值,科学家都在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优先权带给科学家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喜悦感,当然也有得到同行承认的成就感。学者正是为了发表更多独创性的作品才不断撰写论著。而在第二篇论文中,他对科学交流中的一种现象,即现在广为人知的马太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原因阐述。实质上,他指出了科学交流中作者学术地位的不平等性,即科学交流系统的结构是典型的等级结构。那么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可以看出“重要作者”或者“核心作者”,甚至“核心期刊”或者“重要期刊”这样的称谓是不可回避的。这些称谓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交流系统内在规律的反映。

默顿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科学社会学曾经沉寂20年左右,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步繁荣,产生了一大批学者和著作。他们沿着默顿的足迹使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化。比如,默顿的学生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的社会分层》、朱克曼的《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著作都对科学交流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有着深远影响。

3.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库恩

默顿学派的方法解释了科学交流的社会结构,即他们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来考察,并不涉及科学知识本身的内容、产生及增长问题。而库恩正是从科学知识本身出发来研究该问题,他的传世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对他的观点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他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伴随着范式转换科学革命而增长的。科学的发展轨迹一般是从常规科学(即累积增长时期)然后到科学革命,可见库恩认为科学增长并不完全是连续的,而是包括连续增长和点缀于其中的不连续时期。但是,库恩的理论比较晦涩,尤其是关于其核心概念范式没有给出一种清晰的定义,以至于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库恩是研究科学交流“认知结构”的第一人,他的卓越贡献和巨大影响是难以磨灭的。很多学者都沿着其研究思路进行更加详尽的研究,并且形成了著名的“爱丁堡学派”。

4.无形学院的倡导者——普赖斯

无形学院最早由普赖斯于1963年正式提出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他给出无形学院比较宽泛的定义:“不同地域机构的一群精英(不超过100人)相互交换信息,以期掌控某领域的研究进展。”无形学院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凸显非正式交流的重要性。Garvey和Griffith的研究表明,非正式渠道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正式渠道。无形学院的提出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期刊发表信息滞后这一关键问题。普赖斯一生都在倡导无形学院,并且发表了诸多关于无形学院的论著。正是由于他的倡导,随后对于无形学院的研究才日益蓬勃,产生了很多著作。比如,普赖斯的《小科学,大科学》、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等。


引文分析研究流派

引文分析研究流派是富有情报学特色的流派,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流派。在引文分析这一领域,可以说是群星璀璨,他们为科学交流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独特且卓越的贡献。

提起引文分析,就必然要提及尤金·加菲尔德,正是由于他开创性地发明了举世闻名的SCI,引文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为世人所知。当然,引文分析也成为研究科学交流的重要方法。《科学交流与文献计量》就明确地指出:“文献计量方法尤其是引文分析在科学交流研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并且整本书从理论和实践都是在阐述和应用引文分析来研究科学交流。所以,加菲尔德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引文分析研究流派的重要奠基人。同时,我们还要缅怀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的卓越学术贡献。普赖斯不仅是无形学院的倡导者,并且在科学计量领域发表许多原创性的论著,如文献增长模型、普赖斯指数和引文网络研究等。普赖斯的成果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如他对于累积优势的研究、引文网络度分布的研究都为当前复杂网络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基于科学引文索引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一些重要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耦合分析、同被引分析和研究轨迹的追踪分析。耦合分析、同被引分析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一个学科的科学交流知识结构(主要是前沿结构),现在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研究非常热门。而研究轨迹的追踪则是发端于加菲尔德对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并且如今该方法已经被加菲尔德和他的合作者完全软件化和自动化,相信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总之,引文分析流派的最大特色是对科学交流的定量化研究,有着明显的定量研究的特征,其研究影响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社会学的很多研究都在应用引文分析。该方法在当前对于科学交流研究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必然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摘编自《基于作者学术关系的科学交流研究》(马瑞敏 著),标题和内容有调整。语音播报为智能生成,如有疑问请以文本为准。科学创造未来,人文温暖世界。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人文在线,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参与赠书活动,联系邮箱:kxrw@mail.sciencep.com。


今日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理论部分包括科学交流的基本理论、作者学术关系与科学交流基本关系等,实证与应用部分包括关于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探索,对科学交流知识结构的研究等。 内容框架除了引言和总结展望外,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研究,包括科学交流的基本理论和作者学术关系与科学交流研究(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二部分是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第三部分是科学交流知识结构研究(由第五章和第六章构成)。

本书可供管理类(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管理科学与工程等)、计算机类(如信息可视化、复杂网络)专业或研究方向高校师生,以及各级管理和决策人员、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