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引起行业热议。本次CSCO-CDE专场上,CDE化药临床一部审评员唐凌针对《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新药研发》及相关政策进行分享。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新药研发
NMPA CDE
CSCO2021 唐凌
临床研究的根本:
以患者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在临床研发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
·同一个标准治疗有多个,我应该选谁做对照组?
·想做一款抗PD-1靶点的口服药物,临床试验该怎么设计?要不要和抗PD-1单抗注射液做对照?
·国内创新药A已在国内上市多年,我们的进口药要在中国上市,是不是要选A做对照?
·A药上个月批准上市了,我现在做难治复发XX,是不是要选择A药治疗后的人群?
·产品一期已经入了10个病人,ORR达到了60%,能不能做单臂?
这些问题千头万绪,但都是临床的问题。临床研发的根本,是以患者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临床研发过程中先了解患者需求,通过新药研发来解决和满足患者需求,最后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由临床试验交出答卷,证明药物解决了患者问题。
新药研发应该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为最高的目标,“更优”的概念可能是更有效、更安全,也可能是更便利,或者一个药物的上市使患者的药物可及性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CDE于7月2号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作为一个指导原则,它具有前瞻性,也是在既往审评经验积累之上对审评尺度的梳理,以及思考的总结:
- 以往的“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介绍技术要求,提出标准——“怎么做”。
-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希望提出一种思考的思路——“怎么想”,怎么想比怎么做更加重要。从长远来看,技术可能会更迭,但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思考方式会在长时间内指导研发行动。
回归患者群体,倾听患者声音
了解了什么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之后,如何落实到具体的研发行动中,可以有以下几点思考:
加强机制研究
- 基础研究和药物作用机制创新,是推进药物研发的根本动力。
- “知己”:加强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突破与创新,优化药物设计,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 “知彼”:加强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恶性肿瘤的致病机制复杂,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提高精准化治疗
- 关注并持续改进患者和治疗药物的匹配程度,不断提升抗肿瘤治疗的精准性。
- 不同患者人群可能适合不同的方案,应根据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联合方案。
- 减少“陪跑”患者。
不断改善药物安全性
- 恶性肿瘤作为致死性疾病,不良反应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不良反应的容忍度较高。
- 恶性肿瘤逐步呈现慢性病特征,导致长期用药安全性易被忽视。
- 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治疗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最终导致治疗减量或终止,影响患者的最终疗效。
改善治疗体验和便利性
- 趋向慢病化,让长期治疗更需要考虑治疗的体验感和治疗的便利性。
- 常见改良方法:给药途径、给药频次。
- 无论何种改良方式,都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并顺应患者一般的治疗习惯,切实符合患者的便利性。
关注不同人群的治疗需求
- 目标适应症人群的特点
- 特殊人群的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
关注治疗需求的动态变化
- 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 极高的缓解率下,仍有患者未能获益,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更高。
- 选择在富集人群中开展研究并不意味着其他患者人群无法从治疗中获益。
- 一旦发生耐药,患者可能又将陷入无药可治的境地。
- 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研发和用药,是从“无药可治(耐药)”,到“有药可治疗”、“有药可选”及“更优治疗”。
减轻受试者的负担
- 出行、随访可能存在不便利。
- 可能增加本身免疫功能较差的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 儿童受试者面临无法参加学习工作的困境,还可能对监护人带来误工、收入损失等额外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强调在我们的临床试验当中要注意:
- 合理规划。
- 既要满足必要的信息采集,还要尽量减少受试者及家庭的负担。
回归患者群体,倾听患者声音
- 鼓励在研发伊始,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 鼓励开展患者访谈,了解患者需求。
- 最重要的是,药物研发要紧扣题、不忘初心。
实际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
近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迎来快速发展,患者对于药物的安全性、治疗体验和生存质量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科学、有序的肿瘤药物研发。
本文参考出处:
2021 CSCO CDE专场:唐凌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科学推进抗肿瘤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