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国卫星相继发生爆炸,背后究竟是何种原因所致?


图为卫星坠入大气层模拟画面

近日,中美2国卫星相继发生离奇爆炸的信息闹得沸沸扬扬,因为两者被损坏的时间仅仅只相隔了不到十天,背后究竟是何种原因所致?一些人认为,中美2国卫星相继发生爆炸,这样的爆炸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意外,究竟是谁干的?原因曝光之后,令人不寒而栗。

此次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极短,前不久美国卫星爆炸,爆炸形成了16块碎片,而紧接着中国卫星爆炸,形成了21块碎片。值得一提的是,事件是美国太空军在第一时间公布的,事后表示对卫星碎片进行持续的跟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所谓的太空军对当下所有的在轨卫星进行轨道监测,并且对于这种行为毫不掩饰。

此次事故中美国的卫星代号为NOAA17,是一颗2002年发射的气象卫星,目前早已报废,而中方的则是2019年发射的云海1号02星,在事发前处于工作状态。尽管卫星在轨道上损毁产生碎片极为罕见,但是并非没有,主要有三种原因,分别是受到陨石撞击、与其他航天器发生碰撞以及在反卫星试验中被击毁。近年来卫星被毁的事件中,反卫星技术验证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唯一一次撞击事故发生在2009年的二月份,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相撞,创造了航天器无序撞击的先河。

在轨卫星模拟画面

无论是航天器的互撞还是陨石撞击,乃至反卫星拦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产生大量的碎片。以铱星33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为例,两者的撞击产生了数千枚碎片,这些碎片分布高度在500公里到1300公里之间,覆盖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如此,也对该轨道内的其他航天器造成了不小的风险。而此次的中美卫星相继爆炸,总共只形成了37块碎片,与其说是爆炸,倒不如说是解体更加贴切。

反卫星试验

其中NOAA17卫星发生解体并不奇怪,因为这颗卫星在轨长达近20年,早已经报废,因为卫星本身的故障引发解体的例子并非没有,2016年,日本的”瞳“卫星因为技术故障,在轨道上解体,解体后产生了10块左右的碎片,由此可见NOAA17发生解体虽然可能性不高,但是并非没有,因此解体是非常合理的解释。而云海1号02星的解体则非常突然,虽然两颗卫星并非是共面,但是轨道高度却相差不大,其中云海1号02星的高度是780公里左右,而NOAA17的轨道高度在811公里左右,因此由NOAA17解体引发的碎片,以较小的相对速度撞击了云海1号02星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太空垃圾问题已经日益严重

尽管关于两颗卫星相继解体的确切原因并没有公布,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随着当前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包含残骸在内碎片总量超过10万件),如果不想办法清理太空垃圾以及报废卫星残骸,那么以后的卫星发射将会越来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