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2020年12月18日14:15:07 科学 1853

阿波罗骗局?

经过十几年的漫长等待,我们的嫦娥5号终于要踏上征途,去完成“绕、落、回”的最浓重一笔,许多朋友都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不容易呀!”

但是转回头一想,这样的事情,早在51年前美国人就超额完成了。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就已经成功登陆月球,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两个半小时,拍了电视做了直播之后又搬了6公斤的石头和土壤回到地球。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有人的状态下完成的,并且在此之前美国连一次无人月面返回实验都没有做过。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设置科学仪器

是不是很神奇?相比之下,半个世纪之后的嫦娥5号要弱爆了对吧。那么,美国人是如何做到的呢?果真如某些人所说,阿波罗计划是一场骗局吗?

巨无霸火箭后无来者

土星五号,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它的总高度达到110.6米,发射总重量达到2970吨,能一次把140吨(超过2辆M1A2主战坦克)重的载荷送到近地轨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枚火箭能够超越土星五号,包括美国人自己,几十年来都无法再造出一枚这样的超重型运载火箭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土星五号一次推两辆重型坦克很轻松

土星五号最初设计的指标是要向月球发射重达41吨的飞船,但经过多次改进设计,到阿波罗15号时,土星五号已经能将48.6吨的航天器组合体送到环绕月球的轨道。

土星五号如此强大的推力来自于5台Rocketdyne F-1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高达5.8米,干重8.4吨,使用液氧煤油为燃料,单台推力达到6.77兆牛。如此强劲的火箭发动机至今也是无法复制,F-1退役后,美国再也没造出来过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德国人冯·布劳恩与F-1火箭发动机合影

阿波罗飞船

阿波罗飞船是迄今为止人类打造的第一款载人登月的飞船。在阿波罗11号之前它从来没有登上过月球,从来没有进行过月面上的任何试验,也没有尝试过从月球上返回和环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因此许多工作对于阿姆斯特朗机组来说全都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与大姑娘不同的是,美国这三个宇航员要拼上自己的性命,完全信任总设计师、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和地面上参与设计和飞船建造的几十万人。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阿波罗飞船组合体充满科幻感

别看阿波罗飞船的外表极其炫酷,即便是放在今天,它所显示出的科技感也依然无船能比。但是你如果进入到飞船的舱内,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它没有显示器,你找不到哪怕任何一块显示图像的屏幕,除了小小的观察窗和指示姿态的陀螺仪,其它就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一排排开关和指示灯。在从月球表面返回前,奥尔德林不小心碰断了其中一个断路器开关柄,差点儿害两个人都死在月亮上,好在宇航员是聪明的,他们最后用笔尖戳开了开关。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阿波罗飞船指令舱

飞船上的计算机

60年代的飞船上有计算机吗?当然有。为了阿波罗计划,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和企业一起推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其中IBM公司为土星五号制造了“运载火箭数字计算机(LVDC)”,它的主频为2M,总内存16384字节,重32.9公斤,安装在火箭上部的控制系统对接环内。

而在飞船内部则安装了两台由麻省理工学院研发、雷神公司制造的“阿波罗导航计算机(AGC)”,指令舱和登月舱各一台。上图左上方灰色带按钮的就是AGC,登月舱里也有一台一模一样的。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飞船着陆器操控台上的AGC计算机面板

这两台用于飞船导航弹道计算的计算机性能如何?它的CPU里总共只有12300个晶体管,运存2K,只读存储器36K。它的运算能力还不如我们今天音乐贺卡里的芯片,而随随便便一个表情包就能把它的存储器占满。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计算机爱好者拆开了一台AGC存储器

AGC的体积是庞大的,它的磁芯存储器相当于一个中号行李箱。密密麻麻的线路需要经验丰富的纺织女工来穿。而为了在这些线路中存储36K的控制程序,麻省理工学院的程序员们花了整整5年时间,硬是把一人高的源程序浓缩成不到36K的代码,好塞进那体积庞大容量又小得可怜的ROM里头。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这么厚的控制程序要浓缩成36K代码,你信吗?

麻省理工学院直到1966年计算机交付前仍然没能把程序里的bug消除干净,最后是在IBM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了数据计算,避免了阿波罗计划的流产。即便如此,阿波罗11号在降落月球时还是处理不过来雷达数据,宕机了,最后不得不依靠阿姆斯特朗手动操作完成降落

你可能会认为,既然宇航员这么厉害,还要什么计算机,直接由宇航员把飞船开到月球完事了。这种想法很天真,实际上月球距离地球平均达到38万公里,差之毫厘失之万里,没有计算机计算轨道是到不了月球的。

宇航员的训练

考虑到当时计算机的算力实在太差,所以NASA还是对宇航员进行了长时间严苛训练,以他们的经验来充当计算机的备胎。这一招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中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宇航员需要记住月球表面地形地貌

在阿波罗计划实施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几颗轨道探测器,用来拍摄月球表面的情况,同时让科学家们确定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地点。在拿到照片并确定下来着陆区后,NASA找来画师(没错就是画画的),把探测器拍下的沿途月球表面的图像画在墙上。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画师将月面地形画在墙上

然后再由宇航员坐在模拟舱里,对着仪表板和巨大画布,手握操纵杆一遍一遍地“飞”,好让他们把将要经过的环形山、沟谷、山脉等图像刻在脑子里,到时候好手动操控飞船正确降落。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宇航员对着练,很原始,不简单

在本文的末尾,我将奉上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面降落以及离开月球时的视频片段,敬请欣赏。

在离开月球之后,飞船上升段与轨道舱(指令舱)的交会对接也同样需要宇航员进行驾驶,在长达3小时45分钟的追逐接近之后,三名宇航员密切配合,才能将两舱对接在一起。交会对接完成后,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回到轨道舱,并且将从月球上采集到的样本固定好,抛弃掉上升段,然后飞回地球。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指令舱与上升段追逐对接

阿波罗“奇迹”

阿波罗飞船总共进行了11次载人飞行,其中阿波罗7号和9号绕地飞行;8号、10号绕月飞行;13号中途发生爆炸事故惊险返回;11、12、14、15、16、17号飞船成功将12名宇航员和3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总共带回38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拍下大量照片和视频图像,做了电视直播。照理说这应该是件板上钉钉的科学事件,然而几十年来围绕在阿波罗周围的阴谋论却始终没有散去。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宇航员在摄影棚里训练

阴谋论者认为阿波罗计划是一个计划周密的庞大骗局,土星五号上了天,但并没有飞去月球,所有月球表面的图像都是演员们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拍摄的。其目的是让美国人产生自豪感,同时忽悠苏联耗费国力与美国开展太空竞赛......吧啦吧啦。

阴谋论者提出的证据非常多,科学家们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辟谣,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有些事情你永远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更何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美国人连许多最基本的测试都没有做就冒险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这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称作是“奇迹”了。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还是超越了未来?嫦娥五号即将证明 - 天天要闻

宇航员在月面起跳敬礼

看过下面两段视频,你相信阿波罗计划是真实存在的吗?或许,我们还是需要等待嫦娥5号挖回来的月球土壤给出答案。

阿波罗11号在月球表面降落的过程

阿波罗11号从月面上升与指令舱交会对接

#科学燃计划# #嫦娥五号为何是我国最复杂的航天任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旦接触10秒即可感染!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一旦接触10秒即可感染!紧急提醒

最近气温回升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到户外钓钓鱼、玩玩水?别急!外出玩水需谨防感染血吸虫病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血吸虫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是如何传播的?怎样才能避免感染?
科学家发现寄生虫“鼻祖”,它来自1.6亿年前的侏罗纪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现寄生虫“鼻祖”,它来自1.6亿年前的侏罗纪

还记得小时候打蛔虫的经历吗?其实,寄生虫家族是非常庞大的,除了蛔虫,还有绦虫、线虫、血吸虫等多个种类。棘头虫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类体内寄生蠕虫,它能够感染人、猪、犬、猫、鱼等各类动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6175-轨道保持 - 天天要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6175-轨道保持

轨道保持 orbit keeping利用航天器上的动力装置调整航天器的速度,修正轨道参数,使航天器运行轨道与标准轨道的偏离量限制在给定范围内(常以星下点的偏离位来表征)。对不同高度的航天器,轨道保持的方法也不相同。1.
41岁大学教授突发疾病离世!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 天天要闻

41岁大学教授突发疾病离世!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4月8日,有网友发帖称,青年学俊、宁夏大学李海波教授凌晨去世。4月9日,宁夏大学一名老师向记者证实了李海波因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他表示:“我们后续应该不会有讣告和追悼会。”李海波(右一)。图/宁夏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公众号据该校官网,李海波出生于1984年,任宁夏大学测试分析中心副主任、教授。2012年李海波从...
欧盟拟禁碳纤维,或重创日本尖端材料产业 - 天天要闻

欧盟拟禁碳纤维,或重创日本尖端材料产业

【TechWeb】碳纤维作为一种常见材料,在轻量化、强度、耐久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诸多领域表现卓越,因此常被应用于高端车、跑车以及性能车等。然而近日有消息传出,欧盟(EU)正在探讨原则上禁止使用碳纤维的方案。欧盟认为,在车辆报废时,碳纤维产生的细小纤维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据报道,欧盟正在就修改“ELV(End o...
运鸿集团研发全生物降解材料,支持生态保护 - 天天要闻

运鸿集团研发全生物降解材料,支持生态保护

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但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纳米塑料可穿透人体细胞膜,跨越血液-脑屏障,甚至影响胎儿发育。其超强的吸附能力更易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峻挑
神农架野人最新目击:2025年红外相机拍到惊人影像 - 天天要闻

神农架野人最新目击:2025年红外相机拍到惊人影像

红外影像与DNA检测揭穿野人传说:直立黑影实为月光下的金丝猴,神秘毛发竟是牦牛围巾碎屑。鬣羚嚎叫、黑熊脚印、低温噪点编织了半世纪的山野谜团。护林员笑叹:“找不着野人不打紧,山里喘气的活宝贝多着咧。”当科学照进迷雾,千年红豆杉与白化大鲵正绽放
新物种一次性20+!在云南这座大山 - 天天要闻

新物种一次性20+!在云南这座大山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历时近两年,对高黎贡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团队在研究9400多份标本基础上,发表了21个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种。相关成果刊载在《真菌学》等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