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2025年05月05日06:12:07 科学 1221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道出了立夏节气与夏季降水之间的微妙联系。2025年5月5日15时09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国正式迎来立夏节气。此刻,从江南连绵的梅雨到华北干热的风,整个中国的气候格局正在经历季节性转折。那么,这个夏天究竟会“涝”还是“旱”?让我们从气象科学、历史规律和农业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一、解码立夏气象密码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立夏节气期间(5月5日-5月2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谷雨增加42%,但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华南前汛期进入盛期,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可达200毫米以上;而华北平原此时降水仅占全年总量的5%左右,农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正是这种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

2025年立夏当天的天气图谱显示: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其西北侧边缘正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条从贵州江苏的强降雨带。气象专家指出,这种环流形势与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相似,当年夏季我国出现“南涝北旱”格局,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

### 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的“跷跷板”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24-2025年冬季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衰减,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高0.8℃。历史统计表明,此类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往往呈现“三明治”结构:长江流域多雨,华北和华南降水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印度洋偶极子呈现正相位,这可能削弱厄尔尼诺的影响,为预测增添变数。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气象站记录显示,在相似气候条件的2005年,立夏后江淮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导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爆发;而华北平原直到6月中旬才迎来有效降雨,春玉米出苗率不足70%。这提醒我们,厄尔尼诺年的气候影响具有复杂性和滞后性。

### 三、从物候看天机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附近,老农们正在观察“立夏三候”:蚯蚓出、王瓜生、蝼蝈鸣。今年立夏前三天,当地已记录到12种蛙类集中鸣叫,较往年提前一周。“蛙鼓早鸣必有涝”的民间经验,与现代气象学中“暖湿气流活跃导致两栖动物提前繁殖”的研究不谋而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物候的“空间密码”。当前秦岭-淮河线南北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南方早稻区普遍反映“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稻田蓄水深度较常年增加15厘米;而河北平原的农民则担忧“立夏麦咧嘴,难喝白面水”,部分麦田已出现旱象。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四、2025年夏季降水预测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夏季(6-8月)降水可能呈现以下特征:

1. **长江流域**:降水偏多20%-40%,梅雨期可能延长至40天左右,需防范1998年级别流域性洪水;

2. **华北地区**:前期降水偏少,但7月下旬后受台风外围影响可能出现局地强降雨;

3. **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正常,但后汛期受台风影响概率增大;

4. **西南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尤其云南北部需防范农业干旱。

水利部信息显示,当前长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较常年偏高1.2-3.5米,三峡水库已提前消落至汛限水位以下5米,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留出库容

### 五、应对建议与农事安排

针对特殊气候背景,农业专家提出分级应对策略:

- **长江中下游**:早稻产区应疏通沟渠,每亩备足30公斤速效氮肥应对可能渍害;棉花种植区建议采用高垄栽培。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实施“一喷三防”,春播作物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效率可达50%。

- **东北地区**:警惕夏季可能出现的低温阴雨,玉米种植应选用早熟品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

城市防灾方面,国家防总已启动汛前检查,重点排查137个易涝城市的地下空间、下凹式立交桥等关键部位。建议市民家庭储备应急物资时,增加防水密封袋、小型抽水泵等针对性装备。

### 结语

“立夏看夏”的古老智慧,在现代气象科学中找到了新的注脚。2025年这个特殊的立夏节气,既延续着季风气候的固有规律,又叠加了厄尔尼诺等异常信号。当我们把卫星云图与农谚歌谣并置观察时,会发现气候预测永远是概率的艺术。或许正如气象学家竺可桢所言:“天有不测风云,但必有可测之理。”这个夏天,我们需要做好的不仅是雨具的准备,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科学认知的更新。

(注:文中气象数据截至2025年5月4日国家气候中心公报,历史对比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公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天天要闻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辑·致敬奋斗者”系列。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获评全...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 天天要闻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一、形态特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