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2025年04月10日12:40:44 科学 9119

深圳市福田区首批70名政务辅助工具“ai数智员工”正式上岗,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所产生的高效率,也让有些人担忧人类岗位会被机器所替代。无论怎样,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这应该是最终目的。


原文 :《“ai数智员工”重构人机协同范式》

作者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吴丹    刘欣宜

图片 | 网络


“数字员工”又称数字化劳动力,是以数字化技术赋予企业活力的第四种企业用工模式。深圳福田区70名“ai数智员工”上岗的消息,代表着ai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地知识库建设的创新实践,让“数字员工”跨越了机械重复的初级阶段,开始接触规则明确、流程固化的核心业务,“ai数智员工”正逐步在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这场人机协同变革的浪潮之下,存在技术理性与人性温度共存的困境。


“效率至上”引发人机协同的深层矛盾 “ai数智员工”虽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却也在降低人类员工的尊严感与创造性价值。当公文处理效率提升90%、执法文书秒级生成,人类员工被迫离开原本熟悉的岗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而政策和制度的滞后更加剧了这一现象。根据oced对全球范围内的ai事故的监测,截至2023年12月总数已达7195起。然而,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机责任分配机制,当“ai数智员工”深度参与工作,如何划定责任归属成为阻碍“ai数智员工”和人类员工协同共生的一道难题。


其次,技术逻辑与人性需求的不匹配是当前人机协同的另一困境。以代码和数据作为生命支撑的“ai数智员工”代表着“绝对理性”的一面,它们能够迅速处理信息、高效完成任务,但这种高效往往伴随着感情缺失的问题。例如,医疗人工智能可在几秒内诊断病因,却无法向患者表达人文关怀,执法文书秒级生成却难以理解当事人背后的隐情,这种技术上的高效与人性上的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ai数智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温度。


因此,在这场人机协同的深刻变革中,如何在保证“ai数智员工”效率的同时,思考人性温度,构建高效又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型人机协同范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ai数智员工”参与下的人机协同新范式 ai数智员工参与下的人机协同,不是“人指挥机器”,也不是“机器替代人”,而应是“各居其位-动态互补”的和谐共生。


首先,明确ai员工与人类员工的工作边界及权责分配。欧盟发布的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领域综合性的专门法律《人工智能法》对人机责任分配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应充分发挥ai在处理标准化、重复型任务中的优势,将数据计算、风险预测、结构化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工作划入ai员工能力范围的核心区域。而让人类员工更多地专注于把控价值判断、跨领域整合等“模糊地带”,在决策制定、内容创造、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医疗领域,诊断可能由ai员工辅助,但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另一方面,对于涉及伦理道德、情感关怀等场景的重大决策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人工专属工作清单”对工作任务进行划分,并根据企业内发生的问题情况、技术更新程度等定期更新清单内容,以确保人机协同的高效与和谐。


其次,构建以“情感融入”为核心的实时交互和动态协作机制。在技术层面,嵌入人性化设计,提升情感温度。例如,依托多模态交互技术及表情和动作识别技术,使“ai数智员工”能够更自然地理解人类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并实时监测客户情绪状态,动态化调整交互策略。在应用层面,完善人机交接机制,拓展“ai+人类”的协同合作模式。例如,在面向客户的服务场景中,当ai员工识别到用户的负面情绪时,自动接入人类员工,对具体情形进行人工分析和判断,形成情感响应的无缝衔接。


此外,还需构建“效率-人本”复合评价体系。首先,指标设计需增加人性化维度,传统以“处理速度”“错误率”为核心kpi的评价体系已难以适配当下人机协同场景。例如,可以增加ai辅助满意度、客户情感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其次,开发贡献值量化系统,对ai员工和人类员工的参与程度、贡献价值进行识别、量化和评估,并通过记录人机协作全过程,确保双方贡献可追溯、可量化,作为评估和追责的依据。最后,实现能力重塑是关键。政府和企业应着力提升员工的ai知识、ai素养以及与“ai数智员工”协作的能力。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在ai技术迭代、用人成本上升、企业转型发展的多重驱动下,“ai数智员工”的应用已呈现必然趋势。重构人机协同范式,本质上是重新定义ai时代人类员工的劳动价值与意义。人机协同发展不是用机器替代人类,而是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46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拓展阅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