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2025年04月10日12:40:44 科学 9119

深圳市福田区首批70名政务辅助工具“ai数智员工”正式上岗,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所产生的高效率,也让有些人担忧人类岗位会被机器所替代。无论怎样,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这应该是最终目的。


原文 :《“ai数智员工”重构人机协同范式》

作者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吴丹    刘欣宜

图片 | 网络


“数字员工”又称数字化劳动力,是以数字化技术赋予企业活力的第四种企业用工模式。深圳福田区70名“ai数智员工”上岗的消息,代表着ai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地知识库建设的创新实践,让“数字员工”跨越了机械重复的初级阶段,开始接触规则明确、流程固化的核心业务,“ai数智员工”正逐步在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这场人机协同变革的浪潮之下,存在技术理性与人性温度共存的困境。


“效率至上”引发人机协同的深层矛盾 “ai数智员工”虽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却也在降低人类员工的尊严感与创造性价值。当公文处理效率提升90%、执法文书秒级生成,人类员工被迫离开原本熟悉的岗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而政策和制度的滞后更加剧了这一现象。根据oced对全球范围内的ai事故的监测,截至2023年12月总数已达7195起。然而,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机责任分配机制,当“ai数智员工”深度参与工作,如何划定责任归属成为阻碍“ai数智员工”和人类员工协同共生的一道难题。


其次,技术逻辑与人性需求的不匹配是当前人机协同的另一困境。以代码和数据作为生命支撑的“ai数智员工”代表着“绝对理性”的一面,它们能够迅速处理信息、高效完成任务,但这种高效往往伴随着感情缺失的问题。例如,医疗人工智能可在几秒内诊断病因,却无法向患者表达人文关怀,执法文书秒级生成却难以理解当事人背后的隐情,这种技术上的高效与人性上的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ai数智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温度。


因此,在这场人机协同的深刻变革中,如何在保证“ai数智员工”效率的同时,思考人性温度,构建高效又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型人机协同范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ai数智员工”参与下的人机协同新范式 ai数智员工参与下的人机协同,不是“人指挥机器”,也不是“机器替代人”,而应是“各居其位-动态互补”的和谐共生。


首先,明确ai员工与人类员工的工作边界及权责分配。欧盟发布的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领域综合性的专门法律《人工智能法》对人机责任分配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应充分发挥ai在处理标准化、重复型任务中的优势,将数据计算、风险预测、结构化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工作划入ai员工能力范围的核心区域。而让人类员工更多地专注于把控价值判断、跨领域整合等“模糊地带”,在决策制定、内容创造、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医疗领域,诊断可能由ai员工辅助,但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另一方面,对于涉及伦理道德、情感关怀等场景的重大决策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人工专属工作清单”对工作任务进行划分,并根据企业内发生的问题情况、技术更新程度等定期更新清单内容,以确保人机协同的高效与和谐。


其次,构建以“情感融入”为核心的实时交互和动态协作机制。在技术层面,嵌入人性化设计,提升情感温度。例如,依托多模态交互技术及表情和动作识别技术,使“ai数智员工”能够更自然地理解人类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并实时监测客户情绪状态,动态化调整交互策略。在应用层面,完善人机交接机制,拓展“ai+人类”的协同合作模式。例如,在面向客户的服务场景中,当ai员工识别到用户的负面情绪时,自动接入人类员工,对具体情形进行人工分析和判断,形成情感响应的无缝衔接。


此外,还需构建“效率-人本”复合评价体系。首先,指标设计需增加人性化维度,传统以“处理速度”“错误率”为核心kpi的评价体系已难以适配当下人机协同场景。例如,可以增加ai辅助满意度、客户情感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其次,开发贡献值量化系统,对ai员工和人类员工的参与程度、贡献价值进行识别、量化和评估,并通过记录人机协作全过程,确保双方贡献可追溯、可量化,作为评估和追责的依据。最后,实现能力重塑是关键。政府和企业应着力提升员工的ai知识、ai素养以及与“ai数智员工”协作的能力。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在ai技术迭代、用人成本上升、企业转型发展的多重驱动下,“ai数智员工”的应用已呈现必然趋势。重构人机协同范式,本质上是重新定义ai时代人类员工的劳动价值与意义。人机协同发展不是用机器替代人类,而是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46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拓展阅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 天天要闻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随着夏季来临,水上活动增多。近期,有游客在广东珠海横石基沙滩、木头冲沙滩等地发现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样的物体,很多人还会用手触摸。其实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医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万别碰!据统计,我国沿海有30多种水母会蜇人。这些水母的触须上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 天天要闻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走进贵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来自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们端坐于操作台前,在无菌气流环境下小心翼翼地分离纯化菌种,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靠山吃山”的饮食传统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资源,...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 天天要闻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都说“运动能够抗衰老”,但也有些人发现自己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反而看上去面部皱纹好像变多了,更“显老”了。这也让很多人疑惑:运动究竟是延缓衰老的“良方”,还是过度消耗体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剂”?最近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揭开了真相。01运动是抗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 天天要闻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今天进入调查的第三天。前两天,由于大风、冰雪等不利天气影响,探测任务主要进行的是地面作业,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机正在进行冰川调查气象条件好转航空物探直升机已起飞作业在西藏仁龙巴冰川调查点,经过昨天一天的风雪,今天已经云开雾散,天气晴朗,适合航...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 天天要闻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 天天要闻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在过去一周的五一小长假里,国人再掀出游热潮,轻量化出行与高质量旅拍需求成为焦点。松典DC226K双摄相机凭借其“前后双芯、超清画质、智能操控”三位一体的硬核配置,直击年轻用户痛点。从商业级影像创作到一键滤镜直出,从便携设计到长续航能力,这款相机如何成为年轻人旅拍新宠?答案藏在技术细节中。硬核配置:前后双芯...